藻井
藻井,又稱綺井、天井、方井、復海、斗八、圜等,台灣匠師也稱之為結網(臺灣話:kiat-bóng),是中國傳統建築的一種天花板結構及頂部裝飾手法,將建築物頂棚向上凹進如井狀,四壁飾有藻飾花紋,故而得名,其目的是突出主體空間。[1][2]
藻井一般由多層斗拱組成,由下而上不斷收縮,形成下大頂小的倒置斗形,外層方形或多邊型,頂心一般圓形,稱為「明鏡」。
藻井至少從漢代開始[2]佛教石窟的洞頂裝飾,以莫高窟的藻井較為有名。[2]現存最早的木製藻井,是位於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上的藻井,建於公元984年。
敦煌的藻井
編輯在敦煌石窟圖案中,藻井是頗具特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敦煌石窟中,藻井位於石窟頂部,受風沙及惡劣自然環境的損壞較少,也免除了許多人為的損壞,故大部分保存得很好。
在敦煌石窟中,有400多頂藻井,都繪製十分精緻。根據方井結構和中心紋樣,可分為五類:
- 方井套疊藻井
- 盤莖蓮花藻井
- 飛天蓮花藻井
- 雙龍蓮花藻井
- 大蓮花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