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君遂
生平
編輯晉升路途
編輯出身
編輯西門君遂原任於內侍省中,因行事機敏,受到唐昭宗喜愛,榮寵有加。
大順二年九月八日(西元891年),在原觀軍容使楊復恭退休後接任其職。不久由於楊復恭義子楊守信、楊守厚、楊守亮等與天威都將李順節爆發衝突,楊守信遭到指控與楊復恭陰謀叛變。[1]
權傾一時
編輯十月八日,唐昭宗上安喜樓,下詔天威都將李順節和神策軍使李守節,率軍討伐楊復恭。並任命西門君遂和宦官劉景宣分別為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參加討伐行動。禁軍圍攻楊復恭家宅,楊復恭手下死士張綰率武士抵抗,竟不能攻克。加之楊守信率軍趕到協防,遂先行撤離。
十月九日,駐含光門禁軍原想趁亂洗劫長安街市,但被中書門下同平章事劉崇望說服,加入戰鬥,楊守信部隊已無法支持,一鬨而散。楊復恭與楊守信見狀,乃攜帶家眷,從通化門撤出,逃奔興元。永安都頭權安追擊,擒獲張綰,將其斬首。楊復恭遂與楊守亮、楊守信、楊守忠、楊守貞、楊守厚等,以討伐李順節為名,一同反抗中央。
十二月十二日,西門君遂對驕橫放縱的李順節產生厭惡之心,遂與劉景宣用皇帝詔書,命李順節進宮。李順節到銀台門,兩人將其貼身衛士、隨從請至禁軍營舍休息,供奉官似知先(一說為劉景宣部將嗣光審)趁機從背後砍殺李順節。其隨從、衛士聞變,衝出延喜門,出外叫喊。天威、捧日、登封三特別營一齊叛變,劫掠永寧坊和長安街市,至下午,各營才恢復秩序,回歸中央。
景福元年二月(西元892年),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不斷上奏要求中央任命他為招討使,又寫信給中書門下同平章事、太尉杜讓能、神策軍護軍中尉西門君遂,信中內容多為輕蔑文辭。西門君遂私底下與王行瑜、李茂貞等節度使互通消息,卻又將信內措辭告至昭宗,昭宗為之大怒,在給事中牛徽的勸阻下才平息怒火,任命李茂貞為山南西道招討使。
李順節死後,同為天威軍使的賈德晟,對於前任長官李順節冤死一事,多有怨言。西門君遂大為反感。
四月,西門君遂上疏彈劾賈德晟,指控其對朝廷「多有毀謗言語」,昭宗遂斬賈德晟,其部下千餘騎逃奔鳳翔,投靠李茂貞。[2]
代罪羔羊
編輯導火線
編輯景福二年八月(西元893年),李茂貞上疏,抨擊中央。昭宗憤怒若狂,召杜讓能進宮議事,命杜讓能就在中書省住下,一月有餘,商討如何討伐李茂貞。
然行事不密,遭另一宰相,同為門下同章平事崔昭緯竊聽。崔昭緯派人通知李茂貞,李茂貞命他的黨徒千餘人在京師發起示威,攔住觀軍容使西門君遂、門下同平章事崔昭緯、門下同平章事鄭延昌三人坐騎和行轎,西門君遂將責任推卸給另兩人,隨後快速通過。鄭延昌、崔昭緯聲稱並不知情,群眾暴怒,投擲磚瓦,兩人僥倖逃出一命。昭宗得知,命人誅殺示威領導者,同時下令覃王李嗣周為京西招討使,神策大將軍李鐬當副招討使。
九月十日,行動開始,覃王李嗣周護送徐彥若至鳳翔就任節度使,攜帶六萬兵卒,李茂貞聯合王行瑜,一同出兵反抗。
九月十七日,雙方相遇,中央軍未及交戰,旋即潰散,望風而逃。李茂貞趁勝進軍,京師人心惶惶,群眾聚集,要求誅殺發動戰爭者。
慘遭誅殺
編輯九月十九日,李茂貞上疏列舉杜讓能罪行,要求昭宗誅殺杜讓能。昭宗見疏,與杜讓能泣:「與卿決矣!」。當日下詔貶杜讓能為梧州刺史,群眾仍不滿意,再把觀軍容使西門君遂放逐至儋州、內樞密使李周潼流竄崖州、內樞密使段詡流竄驩州。
九月二十日,昭宗出安福門,再貶杜讓能為雷州司戶,西門君遂、李周潼、段詡三人遭斬首,昭宗向李茂貞解釋戰爭主謀者乃此三人,試圖拯救杜讓能一命,然杜讓能仍在十月被迫自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