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斯特曼-大平試劑
貝斯特曼-大平試劑,即1-重氮基-2-氧代丙基膦酸二甲酯,在反應時與甲醇和碳酸鉀合用,首先經歷一個縮合反應的逆反應,可以生成一個磷葉立德中間體。之後經過類似HWE試劑的機理,生成一個重氮化合物,並經過氫遷移得到產物炔烴。由於在反應之中使用了碳酸鉀作為鹼,所以反應環境較為溫和,使得這個試劑能夠很好地在醛基原位高產率地生成端炔[1][2]。
貝斯特曼-大平試劑 | |
---|---|
IUPAC名 dimethyl (1-diazo-2-oxopropyl)phosphonate 1-重氮基-2-氧代丙基膦酸二甲酯 | |
識別 | |
CAS號 | 90965-06-3 |
PubChem | 11106189 |
ChemSpider | 9281325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SQHSJJGGWYIFCD-UHFFFAOYAK |
性質 | |
化學式 | C5H9N2O4P |
摩爾質量 | 192.11 g·mol⁻¹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製備
編輯此試劑比較常用的製備方法是由2-氧代丙基膦酸二甲酯與TosN3[3]或是和對乙酰氨基苯磺酰疊氮化物[4]在苯或THF中,用NaH、t-BuOK或Et3N作為鹼進行反應。
反應實例
編輯與獨立醛基的反應
編輯在這裏,首先,我們以2014年Taek Kang等在全合成(−)-Crinipellin A中所用到的一步反應為例[5]。他們在將一個含環氧的醇轉化為末端的炔基時,合成小組首先利用草酰氯以及DMSO進行Swern氧化,將末端的羥甲基轉化為醛基。隨後,考慮到這個底物存在的不穩定性,合成人員使用了條件較為溫和的Bestmann-Ohira試劑進行下一步的合成,兩步的總收率為87%。
與α,β不飽和醛基化合物的反應
編輯由於α,β不飽和醛基化合物是一個很好的共軛加成底物,由於體系中鹼與甲醇的存在,底物先會發生共軛加成,在形成孤立醛基之後進一步發生成炔反應。
與酯和酰胺的反應
編輯將酯或酰胺首先在二氯甲烷溶劑中用DIBAL-H溫和還原後再使用該試劑反應也可以以較好的產率得到炔[6]。
與α,β不飽和硝基化合物的反應
編輯由於不飽和硝基化合物極度缺電子,所以在這類反應中,該試劑經逆酰基化反應後形成的中間體作為一個很好的1,3偶極子,能夠與硝基烯烴發生[1,3]偶極環加成反應。反應後得到的產物消除HNO2,芳構化後便可得到芳香化合物吡唑。當反應原料是硝基苯等芳香硝基化合物時,產物為並吡唑環。[7]
與腈的反應
編輯該試劑在銠催化劑催化下,將形成一個銠卡賓。當溶液中存在腈時,銠卡賓能和腈發生非協同反應,得到芳香的噁唑環。[8]
與環酮的反應
編輯該化合物與酮羰基作用也能生成類似的中間體。當過量的碳酸鉀存在時,最後一個中間體重氮化合物脫去氮氣後,不一定會發生烷基的遷移而擴環,而是會與溶液中的甲氧負離子作用產生烯醇甲醚,水解後可以生成端位的醛基。[9]
而該試劑在與一般的酮反應後,隨後往往會發生烷基的遷移而得到相應的烯烴。其中,當其中一個基團為芳基時,富電子的芳基優先遷移。
參考文獻
編輯- ^ D. Seyferth, R. S. Marmor and P. Hilbert. J. Org. Chem. 1971, 36 (10): 1379–1386.
- ^ J. C. Gilbert and U. Weerasooriya. Diazoethenes. J. Org. Chem. 1982, 47 (10): 1837–1845.
- ^ Callant, P.; D』haenens, L.; Vandewalle, M. Synth. Commun. 1984, 14, 155.
- ^ Pietruszka, J.; Witt, A. Synthesis 2006, 4266.
- ^ Taek Kang, Seog Boem Song, Won-Yeob Kim, Byung Gyu Kim, and Hee-Yoon Lee. J. Am. Chem. Soc.2014, 136, 10274−10276.
- ^ Dickson, H. D.; Smith, S. C.; Hinkle, K. W. Tetrahedron Lett. 2004, 45, 5597.
- ^ Muruganantham, R.; Mobin, S. M.; Namboothiri, I. N. N. Org. Lett. 2007, 9, 1125.
- ^ Gong, D.; Zhang, L.; Yuan, C. Synth. Commun. 2004, 34, 3259.
- ^ Ohira, S. Synth. Commun. 1989, 19, 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