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佛涅宮月桂宮希臘語Δάφνη)是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大皇宮的主要一翼。根據格奧爾基·科迪諾斯英語George Codinus的說法,其名稱出自一尊從羅馬帶來的寧芙達佛涅(意為「月桂樹」)的雕像[1]。宮殿的確切佈局和外觀尚不清楚,因為其現在處於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之下,僅存的證據都出自於文獻[2]。喬納森·巴迪爾(Jonathan Bardill)認為 Walker Trust 於1935年至1937年以及1952年至1954年的發掘中緊鄰的一個殿廳的鑲嵌畫列柱中庭,可能是達佛涅宮的奧古斯都殿[3]

君士坦丁堡中心區域

描述

編輯

達佛涅宮屬於皇宮建築群的最早階段完工的建築,於君士坦丁大帝重建拜占庭城作為新首都以及其繼位者時期建立[2]。6世紀查士丁二世擴建了原有的建築,直至8世紀這裏都是皇帝的主要居所。這座宮殿由禮堂和住宅組成,位於皇宮建築群的最西端,緊鄰競技場,通過台階連接着競技場的皇帝包廂(kathisma)[4]。這個建築群包括達佛涅宮的寢宮(koitōn)、八角寢宮以及聖司提反的禮拜堂[5],都建於約421年,奧古斯塔英語Augusta (honorific)普爾喀麗亞將聖人的右臂安置於此[6]。達佛涅宮與奧古斯都殿(希臘語Αὐγουστεύς,注意並非奧古斯塔廣場)相連,後者也是皇宮中最古老的部分之一。它也以加冕殿(Στέψιμον,Stepsimon)一名為人知曉,表明其原本作為加冕大殿的功能,其一直履行這一使命(尤其是皇后和皇帝婚禮的加冕典禮)直至拜占庭中期[7]。返回來,奧古斯都殿連接着後來的金宴殿和諮議廳英語Consistorium[8]。另外兩個紀念聖母瑪麗亞聖三一的禮拜堂也位於達佛涅宮建築群以南[9]

在9至10世紀,宮廷生活以及儀典的中心南移至了牛獅宮以及金宴殿英語Chrysotriklinos周圍的典儀建築。儘管達佛涅宮仍在皇帝的儀典中出現,但是根據君士坦丁七世的《典議論英語De Ceremoniis》,其名氣與使用率的逐漸消亡可以從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圍着宮殿建了新的圍牆,達佛涅宮建築群卻未被囊括其中勾勒出來[2]。11世紀以後,達佛涅宮似乎年久失修,逐漸淪為廢墟,拉丁帝國時期將殘餘的金屬和建材掠奪走,加劇了這一過程[2]

參考資料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Paspates (2004), p. 227
  2. ^ 2.0 2.1 2.2 2.3 Westbrook (2007)
  3. ^ Bardill, Jonathan. The Great Palace of the Byzantine Emperors and the Walker Trust Excavations. Journal of Roman Archaeology. 1999, 12: 216–230. doi:10.1017/S1047759400017992. 
  4. ^ Kazhdan (1991), p. 869
  5. ^ Paspates (2004), p. 229–233
  6. ^ Maguire (2004), p. 57
  7. ^ Maguire (2004), pp. 59–60
  8. ^ Paspates (2004), p. 233–235
  9. ^ Paspates (2004), p. 236–237

書籍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