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邦述(1868年—1939年),字正闇,號孝先,晚號群碧翁,又號漚夢老人江蘇江寧(今南京)人,祖籍蘇州洞庭西山明月灣。清末民初政治人物、藏書家。[1]

鄧邦述
個人資料
出生1868年
逝世1939年(70—71歲)

生平 編輯

鄧邦述是兩廣總督鄧廷楨的孫子。鄧家的祖先是金陵的望族,歷代居於江寧萬竹園,藏書的地方叫青黎閣。後來鄧家家道衰落,藏書四散不見。鄧邦述22歲時,和舅舅趙烈文之女結婚。趙家是藏書世家,藏書樓為天放樓,鄧邦述常到該樓看書。[1]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鄧邦述中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光緒二十九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3]。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他入湖南巡撫端方幕。光緒三十年(1904年),鄧邦述住在吳縣。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奉清政府所派,隨出使各國考察政治大臣端方到外國考察,次年四月歸國。此後,他住在北京,參與厘訂新官制。其間,他搜羅了大量善本[1]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設行省。徐世昌向清廷保奏道:[1]

茲查有二品銜奏調分省補用道鄧邦述,器識閎通,才猷練達,考查各國政治,極有心得,堪以試署交涉司司使。

鄧邦述於該年年底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宣統元年四月二十九日(1909年6月16日),鄧邦述轉任奉天交涉使,不久棄官回到北京。宣統二年(1910年),他任吉林省民政使,次年6月再一次棄官回到北京。[1]

在吉林任職期間,他促成了吉林省圖書館的創立。吉林省過去也曾有官立、私立藏書樓。嘉慶十四年(1809年),吉林將軍秀林吉林文廟尊經閣捐資修建了吉林省內最早的官辦圖書館。後來,筆帖式國英(1823年-1884年)、盛昱(1850年-1900年)都是大藏書家。吉林省圖書館(今吉林市圖書館)於1909年建立,是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之一。[1]

回到北京之後,鄧邦述首次對自己的藏書編目,所著錄的圖書共2.5萬卷,後又續增1.3萬卷。因為其藏書樓內藏有兩部珍稀的宋版書唐朝李群玉撰《群玉詩集》、唐朝李中撰《碧雲集》,他遂命名其藏書樓為「群碧樓」。[1]

中華民國成立後,鄧邦述曾任東三省鹽運使,後來獲趙爾巽聘為清史館纂修,負責編撰《清史稿》的本紀、光宣列傳。1918年,他當選安福國會江蘇省參議員。晚年,他住在蘇州,一心著述。1927年,為償還巨額債務,他將藏書售予中央研究院[1]

1939年,鄧邦述逝世。他逝世之後,其家屬將其所存圖書售予北京景文閣、東來閣、文殿閣、蘇州集寶齋等四個書店。[1]

著作 編輯

  • 《群碧樓詩鈔》
  • 《漚夢詞》
  • 《群碧樓叢刻》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清末大藏書家鄧邦述促成建立最早公立圖書館,新华网,2012年01月13日. [2015年10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0月28日).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四百十九):光緒二十四年。戊戌。五月。癸丑朔。……○引見新科進士。得旨、一甲進士三名夏同和、夏壽田、俞陛雲業經授職外。李稷勛、陸懋勛、魏家驊、姜秉善、黃誥、傅增湘、孟錫珏、秦曾潞、葉在藻、何作猷、江志伊、潘鴻鼎、何元泰、施愚、蔭桓、莊清吉、黃大塤、梁用孤、丁惟魯、李福簡、華焯、朱耀奎、吳震春、張鴻基、伍毓崧、於式棱、吳功溥、曾廣嵩、李彝坤、何聯恩、趙東階、易子猷、江明源、淩福勛、何國澧、李端棨、管象晉、張鳴珂、崔肇琳、羅琛、鄧邦述、蔣熊、張學智、周渤、雲祥、魏鴻儀、蔣炳章、阿聯志琮、陳驤、查秉鈞、陳培錕、鍾錫璜、章際治、張履春、文斌、黃彥鴻、董若洵、壽富、郭恩賡、陳汝康、潘昌煦、袁勵准、饒叔光、魯爾斌、計鄧起樞、周維藩、牛東藩、謝緒璠、朱名炤、胡浚、蔡侗、鄧曾彠、余寶菱、黃壽袞、范桂萼、高桂馨、龍煥綸、林東郊、陳海梅、王蘭庭、馮紹唐、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3.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五百十四):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夏四月。乙酉朔。……○引見戊戌科散館人員。得旨、修撰夏同和、編修夏壽田、俞陛雲、業經授職。二甲庶吉士傅增湘、張履春、鄧邦述、何作猷、魏家驊、蔭桓、陸懋勛、秦曾潞、孟錫珏、朱耀奎、潘昌煦、江志伊、於式棱、鍾錫璜、許鄧起樞、郭恩賡、龔心釗、陳培錕、陳驤、黃大塤、謝緒璠、何國澧、李端棨、施愚、宗室文斌、趙東階、周維藩、潘鴻鼎、管象晉、李稷勛、雲祥、藍鈺、袁勵准、阿聯、黃彥鴻、張鳴珂、周渤、魯爾斌、俱著授為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