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字止默,筆名辛竹,男,祖籍安徽壽縣,生於江西,中國詩人、散文家、翻譯家、學者[1]、梵學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曾任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委員、宣傳部長,全國政協第三至第七屆委員會委員[2]。臨終遺言:「我是哭着來,笑着走」[3]

生平

編輯

1930年到北平求學。1935年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任館員,自學多國語言,開始翻譯寫作

1938年到香港任《立報》國際新聞編輯。1939年任湖南桃源女子中學英文教師,兼任湖南大學法文講師。

1941年到印度,任加爾各答印度日報》編輯。1943年後在印度學習梵文巴利文,研究古印度哲學佛學文學

1946年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1948年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1960年與季羨林共同開辦梵文與巴利文課程。

季羨林張中行鄧廣銘一起被稱為「燕園四老」。

著作書目

編輯
  • 《金克木集》(全八卷)[4]

學術著作

編輯
  • 《梵語文學史》
  • 《印度文化論集》
  • 《藝術科學叢談》
  • 《舊學新知集》
  • 《比較文化論集》
  • 《中印人民友誼史話》

譯著

編輯
  • 《高盧日爾曼風俗記》
  • 《我的童年》
  • 雲使
  • 《古代印度文藝理論文選》
  • 《伐致呵利三百詠》
  • 《印度古詩選》
  • 《通俗天文學》
  • 《莎維德麗》
  • 《梵語文學史》
  • 《甘地論》
  • 摩訶婆羅多》(與黃寶生、趙國華、席必莊、郭良鋆、葛維鈞、李南、段晴共譯)
  • 《流轉的星辰》
  • 《炮火中的英帝國》
  • 《海濱別墅與公墓》[5]

詩集

編輯
  • 《蝙蝠集》
  • 《雨雪集》
  • 《掛劍空壟》
  • 《中國新詩庫 第二輯 金克木卷》周良沛選[6]

小說集

編輯
  • 《舊巢痕》
  • 《難忘的影子》

散文集

編輯
  • 《天竺舊事》
  • 《燕口拾泥》
  • 《藝術科學舊談》
  • 《燕啄春泥》
  • 《文化獵疑》
  • 《書城獨白》
  • 《無文探隱》
  • 《文化的解說》
  • 《舊學新知集》
  • 《圭筆輯》
  • 《長短集》
  • 《文化卮言》

選輯

編輯
  • 《文化三書》黃德海選
  • 《金克木人生漫筆》[7]
  • 《懶倦與莊嚴 金克木談生命的意義》[8]
  • 《金克木散文 人苦不自知》[9]
  • 《中國文化老了嗎?》[10]

隨筆雜感

編輯
  • 《金克木小品》[11]
  • 《八股新論》[12]
  • 《蝸角古今談》[13]
  • 《末班車》[14]
  • 《書外長短》[15]
  • 《少年時》[16]
  • 《莊諧新集》[17]
  • 《風燭灰 思想的旋律》[18]

評價

編輯
  • 「博大精深,不求聞達」——吳小如(北京大學教授)[19]
  • 「若說金克木散文的風格即他個人風格的體現,這大體也是適當的。那麼,什麼是他的風格特徵呢?這就是:智慧、諧趣和從容。讀金克木讓人心境沉靜,有一種徹悟。但又不是遠離塵世,不是避隱,沉靜之中卻導引人面對現世,而不是面對空無。」——謝冕(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20]
  • 「像金先生那樣博學的長者,並非絕無僅有;但像他那樣保持童心,無所顧忌,探索不已的,可就難以尋覓了。以「老頑童」的心態與姿態,挑戰各種有形無形的權威――包括難以逾越的學科邊界,實在是妙不可言。」——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21]
  • 「說金先生的學問是絕學,不是說他所研究過的學問和領域別人再也學不會,或不會有人再去研究。而是說像他那樣能將古今中外各個學科、各種文化融會貫通的,近代以來也就他一人,今後也很難有人能做到了。金先生為學追求一個融通的境界,視野開闊,氣魄宏大。」——張汝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22]
  • 「金先生的文章也確實越來越多,《文匯讀書周報》、《讀書》隔三差五地發表。思路還是那樣跳躍,文字還是那樣清爽,議論還是那麼犀利,語調還是麼詼諧。金先生的名聲也隨之超越了學術界,幾乎成為一個公眾人物了。大家喜歡他的散文隨筆,喜歡他的文化評論,其實也就是一句話,被他字裏行間的智慧迷倒了。智慧總是和神秘聯繫在一起的,金先生也就漸漸成了一個文化傳奇。」——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23]
  • 「金先生和季先生(季羨林)是我上學以來最崇拜的兩位老師,兩位老師有特點,我跟季先生講話,季先生往回退,我跟金先生講話,金先生往前走,我往後退。所以路上只要碰見他,打開話匣子,他跟你說個十幾、二十幾分鐘,海闊天空。」——王禹功(原北大亞非所副所長)
  • 「金先生是南方人,身材並不魁梧,但在這瘦小的身軀里,蘊藏着綿綿不斷的才思,如春蠶吐絲,結出無數絲繭留給後人編織美麗的絲綢。他留下的幾百萬文字的精神遺產,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我們永遠感謝他,深深地懷念他」——郭良(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研究員)[24]
  • 「金克木老人去世,文化界震動不小。不少有成就的學人認為,老人之中,學問和文章堪稱一流的,錢鍾書之後,首選似乎只能是金先生。金先生作古,不少人又興起中國文化何以繼續之嘆。這自然是過慮,但也說明了金老在中國文化上的地位。」——沈昌文(出版家、三聯書店前總經理)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历史名家——金克木.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2016-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0). 
  2. ^ 李工真:我所认识的金克木先生. 愛思想網. [2016-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3. ^ 金克木:举世罕见的奇才. 鳳凰網. [2012-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3). 
  4. ^ 《金克木集》(全八卷). 中國作家網. [2020-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5. ^ (保)斯泰馬托夫. 金克木 , 編. 海滨别墅与公墓. 世語社. 
  6. ^ 金克木. 周良沛 , 編. 中国新诗库 第2辑 金克木卷.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 1990.05 [2019-10-02]. ISBN 7-5354-031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3). 
  7. ^ 金克木. 鄧九平 , 編. 金克木人生漫笔. 北京: 同心出版社. 2006.06. ISBN 7-80716-072-1. 
  8. ^ 金克木. 懒倦与庄严 金克木谈生命的意义. 北京: 中國工人出版社. 2016.01. ISBN 7-5008-6296-2. 
  9. ^ 金克木. 金克木散文 人苦不自知. 北京: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5.07. ISBN 978-7-5502-5533-3. 
  10. ^ 金克木. 中国文化老了吗?. 北京: 中華書局. 2016.03. ISBN 978-7-101-11419-5. 
  11. ^ 金克木. 金克木小品.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2.07. ISBN 7-300-01352-X. 
  12. ^ 金克木. 八股新论.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08. ISBN 978-7-108-05844-7. 
  13. ^ 金克木. 蜗角古今谈.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5.03. ISBN 7-5382-3686-4. 
  14. ^ 金克木. 末班车. 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6.03. ISBN 7-80109-096-9. 
  15. ^ 金克木. 书外长短. 銀川: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6.10. ISBN 7-227-01650-1. 
  16. ^ 金克木. 少年时.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09. ISBN 7-5382-5302-5. 
  17. ^ 金克木. 庄谐新集.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8. ISBN 7-5060-1166-2. 
  18. ^ 金克木. 风烛灰 思想的旋律.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2.07. ISBN 7-108-01601-X. 
  19. ^ 博大精深 不求闻达:《金克木集》再现先生道德文章. 中國文明網. [2019-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3). 
  20. ^ 張建安. 低学历的五大师.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2.02: 354. ISBN 978-7-100-08698-1. 
  21. ^ 金克木有多少学问_. 新浪網. [2019-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3). 
  22. ^ 張建安. 低学历的五大师.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2.02: 355. ISBN 978-7-100-08698-1. 
  23. ^ 錢文忠. 金克木:智慧与学术的相生相克. 學習博覽. 2008, (02): 23–25 [2022-04-17]. ISSN 1673-616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7). 
  24. ^ 張建安. 低学历的五大师.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2.02: 356. ISBN 978-7-100-08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