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 (歌手)

臺灣歌手

陳達(1906年4月16日—1981年4月11日),小名紅目達仔,是一位出生於臺灣屏東恆春大樹房砂尾路的歌手。他以融合彈奏月琴故事敘說並具個人特色的民謠演出著稱。

陳達
出生1906年4月16日
日治臺灣恆春廳
逝世1981年4月11日(1981歲—04—11)(74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屏東縣恆春鎮
國籍 中華民國
職業民謠歌手

生平

編輯

陳達據言有四分之一的台灣原住民血統,上有4個哥哥、3個姊姊,排行老么,雖然他從未受過學校教育,也不識字,也不識樂譜,他的音樂更沒有師承,但因他的大哥與四哥都是村子裏的好歌手,陳達耳濡目染,樂器更是借用哥哥的月琴而無師自通,故其主要使用樂器為月琴,喜歡吟唱恆春民謠。29歲時,陳達因病而產生眼疾。

陳達並未企圖成為職業歌手,他曾經從事水泥工、打石工、木炭工、看牛工、收割稻草工人等職業,自20歲起,經常受邀自編自唱,日治時代,他的歌聲在恆春一帶已嶄露頭角。民國時代,60歲的陳達因一隻眼睛患有眼疾,被人稱為「紅目達仔」,同時,齒牙開始動搖,不過,仍然是當地極為搶手的民歌演唱人。

陳達一次去高東輝的恆春鎮診所上門就醫,因付不出醫療費,就彈唱《思想起》充抵醫藥費,傳為地方美談[1]

1967年,音樂家與學者史惟亮許常惠於「民歌採集運動[2]」采風時,在恆春找到了62歲、貧病交加的陳達,此後,2人積極保存陳達的演唱,1971年,邀陳達到台北錄製出版《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唱片1張,1977年,邀他來台北參加「第一屆民間樂人音樂會」演唱,次年再度錄音出版《陳達與恆春調說唱》唱片1張。

可惜在1975年,陳達開始出現精神病症狀,經常在街頭遊盪,於1979年眼盲耳聾,且被確診為精神分裂症

1981年他決定回到恆春故鄉,4月11日,在過馬路時被一輛超速的遊覽車撞到,送往恆春醫院後,醫生以「醫術未達」為由不予處理,救護車轉往屏東醫院,陳達於途中宣告不治,享壽74歲。

特色及評價

編輯

由於他的歌聲蒼涼,歌詞相當有詩境,搭配月琴清唱,再加上其情感十分豐沛,被邀到台北接受採訪後大受歡迎,電視與和報章媒體紛紛報導,並錄製了專輯,其中最有名的歌曲,就是《思想起》。

日治時代二戰結束,60歲以前的陳達曾經走遍高、屏一帶的南台灣農村,演唱了40年的台灣唸歌,所唱內容都是由他自己編成,有長篇的敘事題材,如《阿遠與阿發父子的故事》,也有短篇的即興之作,包括感謝、祝賀、勸世、回憶、寫景與愛情等題材。他所演唱的曲調以《五孔仔調》(又稱《江湖調》)、《雜唸仔調》、《七字仔調》為主,並引進《思想起》、《四季春》、《台東調》、《牛尾擺》、《草螟弄雞公》、《哭調》等恆春一帶的民歌成為台灣說唱曲牌,其中以傳統曲調《五孔仔調》與民歌曲牌《思想起》、《四季春》用的最多,由於他的演唱不拘於任何曲牌,而以節奏自由、似吟似唱的方式進行,所以,許常惠譽之為「未經人工改造的遊吟詩人」、是「作曲家兼演唱家」,也是台灣最後一個傳統說唱藝人[3]

音樂家史惟亮曾說:「他是一個作曲家,因為他要適應歌詞,而能自由修改一個既有的曲調。他是詩人,因為他能即景生情,創造活生生的歌詞來描寫感情、講故事或說道理。他也是自彈自唱的演唱家。」

 
陳達紀念館

錄音作品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魏怡嘉. 屏東縣恆春鎮長林金源及醫師高東輝傳記 一生奉獻雋永流傳. 中央社. 2014-05-22 [2016-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9) (中文(臺灣)). 
  2. ^ 陳義雄. 史惟亮·許常惠·民族樂手——陳 達 和他的歌. 民報. 2017-03-13 [2022-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3). 
  3. ^ 台灣最後一個傳統說唱藝人: 18. [2012-08-26]. [失效連結]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劉智濬,2003,從啟蒙觀點看六○年代民歌採集運。中台學報:人文社會卷 14:279-95。
  • 史惟亮編著,1971,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出版。臺北: 希望。
  • 徐麗紗、林良哲,2006,恆春半島絕響:遊唱詩人:陳達生命之旅。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連結

編輯

作品聆聽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