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5′11″N 120°20′44″E / 30.91972°N 120.34556°E / 30.91972; 120.34556

陸家灣村
行政村
陸家灣村的天際線
陸家灣村在浙江的位置
陸家灣村
陸家灣村
坐標:30°55′11″N 120°20′44″E / 30.9197°N 120.3456°E / 30.9197; 120.3456
浙江
地級市湖州
吳興
織里

陸家灣村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管轄,原漾西鎮鎮政府駐地。該村位於湖州市織里鎮東北部23.5公里,地處江浙兩省的交界地帶,東臨江蘇省七都鎮,北靠太湖,南與曙光村接壤,為典型的江南水鄉。曾是原漾西鄉中心集鎮和鄉政府駐地。[1]現為原漾西鎮地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陸家灣村共有農戶706戶,常住人口達到2977人,全村行政區域面積為4.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積為3707,魚塘180畝,桑地695畝。中心村建設規劃人口1980人,規劃用地面積42.93公頃

村名起源

編輯

據《湖州府志》載,陸家灣古稱「陸葭灣」或「綠葭灣」。其村名據姓氏及地形得名。舊有「六陸三董一葉張」之說,即姓六戶,姓三戶,姓各一戶之意。行政村名因陸家灣集鎮而名。[2]

沿革

編輯

清代與胡漊、宋漊、晟漊、錢漊、喬漊同屬烏程縣十四區一百四十五莊。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至1928年屬吳興縣東北鎮管轄,由董家甸、錢家兜、陸家灣等自然村組成。1935年後隸屬義皋鎮、義和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屬義和鎮、漾西鄉,先後成立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等農業合作化組織。1958年並人太湖人民公社,屬漾西管理區。1961年建立董家甸、錢家兜、陸家灣三個生產大隊。文化大革命期間,陸家灣改名為紅衛大隊,錢家兜改名東風大隊,董家甸改為衛東大隊,屬漾西人民公社管轄。1984年撒隊建村改為董家甸、錢家兜、陸家灣三個行政村,屬漾西鄉人民政府管轄。陸家灣為漾西鄉歷屆政府、公社駐地。1999年撤漾西鄉並人織里鎮,2000年三村合併,建立陸家灣行政村,歸屬織里鎮人民政府管轄。[2]

行政區劃

編輯

全村共有一個居民委員會,村民小組32個,下轄料大灣、野柴灣、豐兆灣、費家㘰、陸家㘰等村。

經濟

編輯

村裏一直以來以特色小五金產業為主,特別是近幾年,在村兩委會的大力招商引進下,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全村共有個私企業70餘家,主要產品有鋁合金電線電纜塑膠等。全村80%的勞力已轉移到二、三產業。

在進行示範村建設前,陸家灣村就開展了大規模的村莊整治建設,投入資金共計90萬元以上。

古跡

編輯

張官橋

編輯

張官橋位於織里鎮東北10公裏陸家灣村、新浦村、湯漊村三村交界處。始建年代不明,但萬曆《湖州府治》有載。橋非常古老,歷史應在400年以上。相傳朱元璋張士誠在湖州城東決戰時,長興蘇南運來的軍糧,經過此橋集中到陸家漾,然後分配個各部隊。

張官橋系三孔石拱橋,長約20米,寬約2.5米,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置法。橋頂有欄板,欄板間嵌望柱4支。

陸家漾

編輯

陸家漾古名「綠葭漾」,漾面面積約3000畝,近岸蘆葦叢生,漾水清澈,碧波蕩漾,風光旖旎。其北岸為夏季避暑勝地,舊時民國時期多有上海富豪在這裏修築別墅,現多以拆毀。原漾西鎮鎮政府大樓位於北岸,現已搬遷至棟樑大道。

迎暉橋

編輯
 
迎暉橋

迎暉橋位於陸家灣,跨陸家漾支流,系單孔石拱橋。橋全長14.9米,寬2.33米,拱高3米,跨徑4.3米,以太湖石、花崗石構築,拱券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置法。橋兩側置素面石欄板,欄板間嵌望柱12支欄板末端置抱鼓石,南北踏步各有11級,橋心石刻為祥瑞圖案。橋刻有「迎暉橋」三字。橋聯有:「虹飛鎖**水;……。」(缺下聯)「□靜涵朝旭;□騰射夕霞。」

沈氏思慎堂

編輯

沈氏思慎堂,舊時地處陸家灣經濟繁榮帶(現陸家灣老街),前有3000畝的陸家漾,北通太湖。相傳是由當地士紳沈太原手上傳下來,被後代視為祖堂,50年代更名為沈氏思慎堂,代代相傳,至今已傳至四五代。2003年沈氏思慎堂被湖州文物局評為市級文物保護點,2006年成為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第二章 集鎮 村坊. 織里鎮志•上.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23: 154–155. ISBN 978-7-109-29867-5. 
  2. ^ 2.0 2.1 第三章 行政村 社区. 織里鎮志•上.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23: 201–202. ISBN 978-7-109-29867-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