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話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4月21日) |
青島話是通行於中國青島市市域範圍內的一種北方現代漢語方言。系屬膠遼官話青萊片。
青島話 | |
---|---|
青岛话 | |
發音 | /t͡ɕʰiŋ˧˩ tɒ˥ xuɑ˦˨/ⓘ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中國 |
區域 | 青島市及其周邊縣市 |
母語使用人數 | 約800萬 |
語系 | |
語言代碼 | |
ISO 639-1 | zh |
ISO 639-2 | chi (B) zho (T) |
ISO 639-3 | cmn |
方言範圍
編輯廣義的青島話,按照不同特點,可以分為7種方言:青島老市區方言、嶗山-城陽-李滄-即墨方言、膠州-黃島方言、平度方言和萊西方言。青島開埠早期的青島話實際上是和今天嶗山區、城陽區、即墨區一帶差不多的「本地話」,另有一支分佈於老黃島區(原屬膠澳租借地海西區),和膠州話接近。青島市區老派方言大致指1950年以前出生土生土長的原自然村居民所使用的方言,基本未受外來移民和普通話發音影響。現在坊間所稱的青島話一般指的是青島老市區一帶的話,俗稱「市里話」,是以老派的青島方言(舊時即墨縣仁化鄉方言)為基礎,融合青島開埠後的山東各地移民口音、部分德語日語詞彙以及普通話發音而成的一支新型方言,約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以後,主要分佈範圍一般指團島以東、湛山以西、北嶺以南的地區,即老區劃中指的市南(現市南區西部)、台西(現市南區西南部)、市北(現市北區中西部)、台東(現市北區中西部)、四方(現市北區中部和北部),舊滄口街(李滄區西部,青島北站至維客廣場一帶)的居民也較多使用。嶗山-城陽-李滄-即墨方言的範圍則為原滄口區(現市北區北部和李滄區的北部)、嶗山縣(包括現在的嶗山區、城陽區、李滄區中部及東部、市北區東部以及市南區中東部),即墨市(現在的即墨區),使用者多數為青島市設立前便已存在的各個村莊內的居民,包括青島老市區的原自然村居民。另外平度市東南部、膠州市大沽河以東部分地區所使用的方言也屬於該類型。而狹義的青島話指的是上世紀60年代後形成的老市區方言(以下用以代指青島話)。
歷史發展
編輯青島話的老城區方言發端於20世紀40年代,於60年代基本成型。相比其他大城市,青島的歷史相對較短,但由於近代青島經濟、文化發展迅速,人口流動頻繁,加之境域變動較大,使得外地的語言與青島話,還有青島話各方言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融合,主城區的市區話範圍不斷擴展,形成了如今豐富多樣又獨具特色的青島話。另外,由於青島市是全國宣傳使用普通話較早的城市之一,在方言特點成型後不久,受此影響,青島話各方言中的一些與普通話相差較大的語音(如陽平併入去聲、區分尖團音、存在中古「『日』母字」的零聲母現象)、詞彙和語法多數已經不再常見。這些發展減少了各方交流的障礙或誤會,但也產生了本地文化喪失的遺憾。為保護地方語言文化,青島市將於2012年啟動建設地方方言資源數據系統,採用科學的採集模式對本地方言的音系、單字、詞彙、語法、規定故事講述、自選話題對話交流等語料音頻、視頻記錄下來,建立《青島話數據庫》。[來源請求]
語音
編輯青島話主要特點為聲母細分、韻母簡化、聲調減少,語流音變多樣。
聲母
編輯在老派青島話中,漢語拼音的兩組聲母各可以細分為兩組(即尖團音)對立;在新派青島話中,該區分已不明顯。詳細見下。
- zh – ch – sh: 舌尖後音,/ʈ͡ʂ/ – /ʈ͡ʂʰ/ – /ʂ/;舌葉音,/t͡ʃ/ – /t͡ʃʰ/ – /ʃ/。
- j – q – x: 舌面前音,/t͡ɕ/ – /t͡ɕʰ/ – /ɕ/;舌尖前音,/t͡s/ – /t͡sʰ/ – /s/。
另外,聲母r /ʐ/在部分字中脫落(即「零聲母」,例如,日→意),在部分字中被l /ɭ/代替(例如,仍→棱),在部分字中被聲母y代替(例如,肉→又)。er在普通話中為零聲母,老派青島話可讀作/ɭ(h)ə/(舌邊音l自成音節,其後不與韻母相連,類似但不同於普通話的「le」)。
韻母
編輯在老派青島話中,漢語拼音的韻母可以發生如下簡化。在新派青島話中後兩種簡化不明顯。
- 複韻母單化:/ei/→/e/, /ai/→/ɛ/, /aʊ̯/→/ɒ/。
- 前鼻音韻母鼻化:前鼻音韻母失去舌尖鼻音/n/,其前韻母變為鼻化元音。例如,/ian/→/iã/。
- 後鼻音韻母合併:/ǝŋ/和/uŋ/合併,/iŋ/和/yŋ/合併。由此產生了eng與ong不分的問題(例,騰=同、應=用)。
另外,韻母ie與iai不合併:ie作/iə/(例,姐、傑、接)、iai作/iɛ/(例,街、界、解)
聲調
編輯在一般情況下(不發生語流音變時),青島話僅有三聲(普通話為四聲),部分調值也與普通話有差異,詳細見下。
普通話聲序 | 調類 | 普通話調值 | 青島話調值 |
---|---|---|---|
一聲 | 陰平 | 高平調55 | 降升調213 |
二聲 | 陽平 | 中升調35 | 降調42 |
三聲 | 上聲 | 降升調214 | 高平調55 |
四聲 | 去聲 | 全降調51 | 降調42 |
語流音變
編輯- 連讀引起變調,詳細見下表:
+ | 第一個字213 | 第一個字42 | 第一個字55 |
---|---|---|---|
第二個字213 | 55+213 | 不變 | 不變 |
第二個字42 | 不變 | 31+42 | 不變 |
第二個字55 | 31+55 | 31+55 | 31+55 |
第二個字輕聲 | 31+輕聲 | 1.55+輕聲 2.42+輕聲 |
1.434+輕聲 2.55+輕聲 |
- 輕聲引起變調變韻:
- 音強較弱、音長較短,音高傾同於前字。
- 兒化引起變聲變韻:
- 聲母:/t͡ʃ/ – /t͡ʃ/ – /ʃ/ → /ʈ͡ʂ/ – /ʈ͡ʂʰ/ – /ʂ/;
- 韻母:相近合併,例如/ɩ/ – /ɿ/兒化→ /eɹ/。
詞彙
編輯青島話的特有詞彙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 新舊更替快:隨着社會的迅速發展,部分和普通話差異較大或適用面較窄的詞彙逐漸被替代或消失。
- 同義詞多:一般同一事物因說話人感情傾向或觀察着眼點不同可派生出多個同義詞。
- 維持中古詞:例如,「觀目」(指人的模樣,語見先秦《孔從子·記義》:「若夫觀目之麗靡,窈窕之淫音,夫子過之而弗視。 」)、「白醭」(語見唐代白居易的詩句:「酒瓮全生醭」)、「夜來」(指昨天,語見宋代賀鑄的《浣溪沙》的詞句:「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寒似夜來些。」)。
- 保留外來詞:近代青島分別經歷了德國和日本的侵略佔領,保留了一些德語和日語源的譯音詞。例如,「大嫚兒」(Dame,指年輕女性)、「古力」(Gully,指下水道、窨井)、「鞈韃」(Sandale,指拖鞋)、「尼根兒」(Nickel,指鎳幣)、「嘍吼」(Look,指動作看)、「榻榻米」(畳/たたみ,指疊蓆)、「米達羅」(メートル,指上寬下斂的水桶)等。
- 存在特有詞:少數詞語甚至找不到對應的漢字。例如,/t͡sʰɒ˨˩˦ ji˦˨/(發音近似「草雞」,表示因一方不遵守事先約定的規則而使對方產生的憤懣感覺),/ku˦˨ yʊŋ/(發音近似「蛄蛹」,原指蠕蟲類爬行時扭動身體的動作,引申為表示幅度較小的身體轉動,類似「輾轉反側」中的身體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