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號
标点符号
頓號(、)是現代漢語的標點符號,用來標示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同一符號在日語中為讀點,用法與中文中的逗號相同。
、 | |
---|---|
頓號 | |
用法
編輯頓號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個用途:
- 分隔同類的並列的事,通常是單字、詞語或短句,當中的停頓較逗號短;
- 分隔漢字序號和內文,如:「一、……二、……三、……」或「甲、……乙、……丙、……」。
中國大陸官方標準指明,頓號用於「句子內部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1],而台灣教育部指,頓號「用在平列連用的單字、詞語之間,或標示條列次序的文字之後」[2]。頓號示意的停頓短於句號、問號、嘆號、冒號、分號、逗號的停頓[3]。
在打印排版上,頓號佔一字之寬[3],在中國大陸,橫排時居於左下,直排時居右上[1],在台灣則不論橫直,都放在字格中間[2]。
連詞前不加頓號
編輯在「和」、「與」、「或」等連詞前不應使用頓號[4],例如:
- 「人體由頭部、頸部、四肢、和軀幹組成。」
- 「人體由頭部、頸部、四肢和軀幹組成。」
概數
編輯如要表達大概的數字,可在兩個數字之間加上頓號,稍作停頓,例如:「李太太家養了四、五隻貓。」可是,數字之間的頓號非必要,可因作者習慣喜好決定應否使用頓號[5]。
其他語言
編輯日語的「、」稱為「讀點」(読点),相當於中文的逗號。在日語中,與頓號功能相似的標點符號是「中黑」(・)。
大部份西方語言不使用頓號,對應頓號的功能由逗號兼替。
電腦應用
編輯在 Unicode 字符是 U+3001:
- 台港澳標準為置中,如「、︁」,直排時皆然
- 中國大陸同日本標準為靠左下,如「、︀」;直排時靠右上,Unicode 4.1 增加配合中國大陸寫法之「直排頓號(PRESENTATION FORM FOR VERTICAL IDEOGRAPHIC COMMA),U+FE11」「︑」[6],以兼容 GB 18030
- 另有「小頓號(SMALL IDEOGRAPHIC COMMA)」「﹑」在 U+FE51,源自 CNS 11643/Big5;此外還有「半形頓號(HALFWIDTH IDEOGRAPHIC COMMA)」「、」在 U+FF64,源自 JIS X 0201 編碼。
輸入方法
編輯在微軟新注音輸入法的輸入方式為依序按下`與'鍵(或使用組合鍵Ctrl+')。在無蝦米輸入法中,可使用'加上 ,或是vv加上 輸入。
歷史
編輯頓號在中文已使用逾1500年,在《儀禮》已見使用頓號[7]。「頓號」一名稱則最早出現於陳望道1922年的《新式標點》[4]。
用於區分非漢名的音界號(間隔號)曾被視為一種頓號[8]。在台灣,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在1987年之前一直將逗號和頓號歸類為「點號」,直至該年修訂《標點符號手冊》才識別為不同的標點[3]。
另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國家技術監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2015-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9).
- ^ 2.0 2.1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頓號. [2013-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 ^ 3.0 3.1 3.2 何永清. 標點符號的探討. 現代漢語語法新探.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5.
- ^ 4.0 4.1 譚敏. 頓號的用法. 最新輕鬆破解標點符號入門:用簡易的例題方式. 華立文化. 2005: 47–50. ISBN 9789867202635.
- ^ 何永清. 詞的探討. 現代漢語語法新探.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5.
- ^ 存档副本 (PDF). [2014-11-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9-28).
- ^ 管錫華. 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 巴蜀書社. 2002: 6.
- ^ 于在春. 标点符号用法比较.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5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