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雞 (厭勝物)
風雞是中華民國金門縣烈嶼鄉特有的厭勝物(避邪物),也是烈嶼鄉(小金門)特有的民間信仰,如同風獅爺、北風爺與其他辟邪物一樣,具有鎮風煞、驅邪避災、護宅、保平安的意義。
起源
編輯據烈嶼鄉西方地區的耆老所述,由於烈嶼鄉的西方村落通往後宅村落之道路沖社(按風水學謂「路箭」,即路沖),對西方村落的居民不好,在委請了風水師堪輿後後於西方村外圍東北風向處,塑「風雞」及「北風王」來鎮風止煞,使村落免受強風及沖煞的侵擾。
金門屬海島,地小、起伏不大、地多丘陵,故風強,易有白蟻產生。雞,自古以來一直被認為能夠除白蟻、害蟲,因此,風雞的另一層涵義是除蟻害。因為以前寺廟與房舍皆為木造,皆受白蟻侵蛀所擾,因此後來把風雞設置於廟宇附近或是民宅上,含有啄食白蟻之意,後來多以混凝土塑成。金門民間也稱白蟻為「風蟻」,認為白蟻之孳生乃因強風所致,故風雞兼具鎮風煞、除蟻害的作用。
涵義
編輯金門的秋冬季節,早晚都籠罩在強勁的風沙下,自然條件貧乏與生活環境上的限制,加上民國三、四十年代(1941年-1951年),台灣海峽兩岸的局勢未穩、戰事頻仍,居民們藉由辟邪物的神靈運作,讓內心能夠均衡、精神上有所寄託與慰藉。另外,公雞有守時報曉的功能,嘹亮的叫聲似乎是要斥退邪惡與黑暗,迎接希望與光明、勇敢與充滿希望,這樣的民間的信仰,又賦予了風雞一些靈力。
而關於把風雞朝向主要強勁季風的風向,則隱含了擋風、止風的用意,後遂衍生成風雞具有鎮邪、制風煞的作用;因此村民在屋頂塑立陶瓷或泥塑的風雞就是期待祂的鎮風煞、驅邪避災、護宅保平安。
代表性
編輯金門辟邪物的設置有一定的儀式,也是多年以來所相傳的地方風俗文化,同時也構成了金門縣特殊的民間宗教信仰與人文景觀,在西方村與後宅村之間的風雞碑石記載:「烈嶼先民深受風災、蟲害之苦,因求助無門,村民乃於村口或屋頂豎立風雞,藉以鎮風煞、克白蟻,護宅保平安。風雞因泥塑身漆白色,又稱白雞。由於時空變遷,烈嶼不再有風害與蟲害,但因風雞依舊昂然挺立,精神赳赳、氣宇昂軒的護衛烈嶼這片土地。」,風雞已儼然成為烈嶼地區深具特色的辟邪物。
設置位置
編輯造型
編輯小金門的西方、南塘、東坑等村外緣,豎有泥塑的公雞,部分民宅上方也會置放風雞以為護宅、驅邪或驅病解厄之目的。誠如風雞碑文所述,大部分風雞身漆白色,頭頂鮮紅色雞冠,因此村民也稱為「白雞」。
分佈
編輯自然村 | 數量 |
東林 | 4 |
東坑 | 3 |
西方 | 3 |
青歧 | 1 |
上庫 | 2 |
埔頭 | 2 |
黃厝 | 1 |
庵頂 | 1 |
南塘 | 1 |
西宅 | 1 |
上林 | 2 |
九宮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