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龍王(英語:Typhoon Longwang,國際編號:051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9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aring)為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九個被命名的風暴。「龍王」一名由中國提供,是指中國的雨神——龍王

颱風龍王
Typhoon Longwang(英文)
颱風龍王
颱風龍王
路徑圖
颱風龍王的路徑圖
颱風龍王的路徑圖
概況
形成日期2005年9月26日
消散日期2005年10月3日
最低氣壓930 hPa
瞬間最大陣風250 km/h
影響
財產損失9.705億美元
死傷人數 臺灣2死73傷
中國大陸147死逾39傷
 日本4傷
影響地區 臺灣
中國大陸
 日本
備註龍王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之責任範圍前即已減弱,因此其提供之數據並不齊全
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由於龍王在台灣中國大陸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龍王」一名在2005年風季後被退役,由「海葵」替代。

發展過程

編輯

龍王前身的低壓區於9月26日在日本硫黃島東南偏南335海里處形成;同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開始為這風暴發出警報。9小時後,它增強為熱帶風暴(約相當於台灣的輕度颱風),並被命名為龍王。在9月27日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把它升級為颱風。龍王其後持續增強,以西北偏西的移動方向趨向台灣。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於9月29日將此風暴命名為Maring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如對照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颱風龍王是先於9月27日增強為2級颱風,同日再增強為3級颱風。翌日下午1時,這風暴繼續增強為4級颱風。不過隨後強度逐漸減弱。

龍王於10月2日上午5時10分於台灣花蓮縣豐濱鄉登陸,登陸時花蓮氣象站測出了每秒64.9公尺(相當於17級以上)的最大陣風,打破花蓮氣象站有史以來的紀錄。同日10時於彰化縣大城鄉濁水溪口附近進入臺灣海峽,再由金門附近進入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濱海街道

由於同年稍早已有於台灣中央氣象局分級為強烈颱風的颱風海棠颱風泰利吹襲台灣,龍王繼之而來,也使台灣本年繼1994年後,首次於同年間對3個以上強烈颱風發佈陸上颱風警報。海棠、泰利及龍王3個颱風皆登陸台灣,也是自1965年以來,第一次在一年內有3個強烈颱風登陸台灣。[1]

影響

編輯

截止2005年10月3日不完全統計,全省8個設區市、50個縣(市、區)246.35萬人受災,緊急轉移53.7萬人,因山洪滑坡災害死亡3人;倒塌房屋0.54萬間;農作物受災60.44千公頃,成災26.14千公頃,絕收12.5千公頃;全省直接經濟損失12.15億元,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1.52億元。

颱風帶來的強降水造成山洪暴發,衝擊福州市區,造成福州市區138平方公里受淹,最深達5米,96個居民小區停電,81條公交線路停運。火車站停運,鐵路中斷,高速公路被淹。直接經濟損失達32.78億元。[2]

武警福建省總隊直屬的福州指揮學校新學員訓練大隊的多名武警學員被龍王造成的山洪沖走,最終證實有85人遇難[3]

 
 
彭佳嶼
26.2 m/s
 
板橋
13 m/s
 
鞍部
 
竹子湖
 
淡水
 
基隆
16 m/s
 
臺北
12.6 m/s
 
新屋
 
新竹
11.4 m/s
 
宜蘭
16.7 m/s
 
蘇澳
23.4 m/s
 
花蓮
45.2 m/s
 
成功(新港)
18.7 m/s
 
臺東
9.4 m/s
 
大武
7.1 m/s
 
蘭嶼
22.1 m/s
 
臺中
9.5 m/s
 
梧棲
27.1 m/s
 
日月潭
 
阿里山
 
嘉義
10.4 m/s
 
玉山
 
臺南
12 m/s
 
高雄
11.2 m/s
 
恆春
9.8 m/s
 
澎湖
13.1 m/s
 
東吉島
23.3 m/s
 
金門
13.9 m/s
 
馬祖
17.9 m/s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署屬氣象測站錄得最大持續風力。圖例:
 無數據
 錄得5級風或以下
 錄得6至7級風
 錄得8至9級風
 錄得10至11級風
 錄得12至15級風
備註:花蓮氣象站錄得自1948年有觀測紀錄以來最大持續風力紀錄

台灣有1個人被倒塌的房屋壓死,此外花蓮縣秀林鄉華祿溪還有1名黃姓青年農民失蹤。農漁牧損失約新台幣7.5億元。全台有約76萬戶停電。本次風災以花蓮縣災情最為嚴重。[4][5]花蓮秀林鄉天祥站錄得雨量746.5毫米。

 
 
彭佳嶼
46.9 m/s
 
板橋
28.6 m/s
 
鞍部
 
竹子湖
 
淡水
 
基隆
27.9 m/s
 
臺北
28.3 m/s
 
新屋
 
新竹
22.8 m/s
 
宜蘭
27.9 m/s
 
蘇澳
34.1 m/s
 
花蓮
64.9 m/s
 
成功(新港)
31.2 m/s
 
臺東
21.1 m/s
 
大武
13.6 m/s
 
蘭嶼
34.7 m/s
 
臺中
23.1 m/s
 
梧棲
42.4 m/s
 
日月潭
 
阿里山
 
嘉義
23.6 m/s
 
玉山
 
臺南
24.4 m/s
 
高雄
20.2 m/s
 
恆春
20.4 m/s
 
澎湖
26.6 m/s
 
東吉島
33.5 m/s
 
金門
22.9 m/s
 
馬祖
30.1 m/s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署屬氣象測站錄得最大陣風。圖例:
 無數據
 錄得6至7級風
 錄得8至9級風
 錄得10至11級風
 錄得12至15級風
 錄得16級風或以上
備註:花蓮氣象站錄得自1948年有觀測紀錄以來最大陣風紀錄
氣象測站 持續風力 陣風 備註
發生時間 風暴名稱 風速 (m/s) 蒲福氏風級 發生時間 風暴名稱 風速 (m/s) 蒲福氏風級
臺北 1962年8月 奧蓓 (Opal) 33 12級 1962年8月 奧蓓 (Opal) 49.1 15級
澎湖 1949年9月 尼利 (Nelly) 37 13級 1986年8月 韋恩 (Wayne) 68 >17級
恆春 1953年8月 麗妲 (Rita) 36 12級 2016年9月 莫蘭蒂 (Meranti) 52.2 16級
臺中 1969年9月 愛茜 (Elsie) 21.7 9級 1969年9月 愛茜 (Elsie) 39 13級
臺南 1952年11月 貝芙 (Bess) 31 11級 1987年9月 杰拉爾 (Gerald) 45.6 14級
臺東 1965年6月 戴娜 (Dinah) 43 14級 2016年7月8日上午4時36分 尼伯特 (Nepartak) 57.2 17級 自1901年建站以來最大陣風紀錄[6]
花蓮 2005年10月2日上午5時8分 龍王 (Longwang) 45.2 14級 2005年10月2日上午5時12分 龍王 (Longwang) 64.9 >17級 自1948年有觀測紀錄以來最大持續風力及最大陣風[7]
高雄 1962年10月 戴娜 (Dinah) 35.3 12級 1977年7月24日 黛瑪 (Thelma) 53 16級 此測站為屬署高雄氣象站,並非代表全高雄的測站,因此高雄測站錄得最大陣風仍為黛瑪颱風。
鞍部 1971年7月 妮艼 (Nadine) 43 14級 2015年9月28日下午5時23分 杜鵑 (Dujuan) 54.5 16級 自1937年建站以來最大陣風紀錄[8]
竹子湖 1977年7月 維娜 (Vera) 42 14級 1985年8月 納爾遜 (Nelson) 66 >17級
阿里山 1952年11月 貝芙 (Bess) 27.5 9級 2006年7月25日上午0時31分 格美 (Kaemi) 38.1 13級
日月潭 1956年9月 戴娜 (Dinah) 25 10級 1986年8月 韋恩 (Wayne) 54 16級
玉山 1971年7月 妮艼 (Nadine) 40 13級 2006年7月25日上午1時15分 格美 (Kaemi) 51.5 16級
彭佳嶼 1966年9月 柯娜 (Cora) 62.7 >17級 1966年9月 柯娜 (Cora) 80 >17級
宜蘭 1962年8月 奧蓓 (Opal) 50.7 15級 1962年8月 奧蓓 (Opal) 66 >17級
新竹 1961年9月 柏美娜 (Pamela) 33.4 12級 1961年9月 柏美娜 (Pamela) 42.7 14級 1991年遷至竹北現址[9]
大武 1962年10月 戴娜 (Dinah) 31.3 11級 2012年8月24日上午4時19分 天秤 (Tembin) 59.1 17級
成功 2000年8月22下午10時47分 碧利斯 (Bilis) 52.3 16級 2000年8月22日下午10時41分 碧利斯 (Bilis) 78.4 >17級
蘭嶼 1961年5月 比蒂 (Betty) 74.7 >17級 2023年10月 小犬 (Koinu) 95.2 >17級
淡水 1961年9月 柏美娜 (Pamela) 36.7 12級 1971年7月 妮艼 (Nadine) 46.9 15級
基隆 1959年8月 瓊安 (Joan) 43 14級 1971年9月 貝芙 (Bess) 67 >17級
東吉島 1986年8月 韋恩 (Wayne) 49.1 15級 1987年9月 杰拉爾 (Gerald) 70 >17級 1962年建站[10]
嘉義 1986年8月 韋恩 (Wayne) 27.5 10級 1986年8月 韋恩 (Wayne) 42.7 14級 1968年建站[11]
梧棲 1986年9月 艾比 (Abby) 33 12級 2016年9月27日 鮎魚 (Megi) 57.2 17級 1976年建站[12]
蘇澳 1994年9月 格拉蒂斯 (Gladys) 40.2 13級 1994年9月 格拉蒂斯 (Gladys) 68.6 >17級 1981年建站[13]
板橋 2015年8月8日上午3時23分 蘇迪羅 (Soudelor) 19 8級 2015年8月8日上午3時19分 蘇迪羅 (Soudelor) 36.7 12級 2002年建站[14]
馬祖 2005年9月1日上午10時9分 泰利 (Talim) 24 9級 2015年8月8日下午2時16分 蘇迪羅 (Soudelor) 48.9 15級 2003年建站[15]
金門 2016年9月15日凌晨3時4分 莫蘭蒂 (Meranti) 42.2 14級 2016年9月15日凌晨2時57分 莫蘭蒂 (Meranti) 61.7 >17級 2004年建站[16]
新屋 2015年8月8日上午5時6分 蘇迪羅 (Soudelor) 29.7 11級 2015年8月8日上午5時3分 蘇迪羅 (Soudelor) 47 15級 2013年建站[17]
田中 2024年7月25日下午6時分 格美 (Gaemi) 9.6 5級 2024年7月25日下午6時26分 格美 (Gaemi) 23.7 9級 2020年建站[18]
新北 2023年8月4日上午1時分 康妮(Kong-rey) 13.3 6級 2023年8月4日上午1時48分 康妮(Kong-rey) 34.7 12級 2023年建站[19]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編輯

台灣

編輯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颱風警報
上一熱帶氣旋 海上颱風警報
    2005.09.30 20:30-2005.10.03 08:30
下一熱帶氣旋
中度颱風達維 中度颱風珍珠
中度颱風卡努 陸上颱風警報
    2005.10.01 05:30-2005.10.03 08:30
中度颱風珍珠

除名

編輯

由於颱風龍王在中國大陸造成嚴重災害,因此中國大陸提出除名的要求,並在2006年3月23日起舉辦「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一個多月後徵集到了32147個符合要求又有中國特色的颱風名字,經過專家及民眾的推選,最終選出了5個颱風名字—「哪吒」、「海葵」、「水仙」、「麒麟」、「梧桐」。

2006年12月結束的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審議了中國提交的5個颱風新名字,最後專家們認為「海葵」的形象最合適。自2007年,由「海葵」取代「龍王」的名稱。

參考資料

編輯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