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疇(1898年—1928年4月9日),原名魏風標明軒,筆名「金士鐸」;陝西興平人;曾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1923年初,經李大釗劉天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早期宣傳活動家,中共陝西組織的創始人之一。

魏野疇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98年
逝世1928年4月9日
籍貫陝西興平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生平 編輯

魏野疇幼年喪父,7歲入私塾,1913年,考入西安三秦公學,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歷史地理部。在校期間,魏野疇受李大釗等的影響,接受新文化、新思想,並參加進步師生創辦的講演團和平民學校等工作,還參加了五四運動和李大釗領導的革命活動,並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0年,他和楊鍾健李子洲、劉天章等人發起組織陝西旅京學生聯合會,創辦《秦鍾》月刊,以「喚起陝人之自覺心」。1921年,撰寫了長達15萬字的《中國近世史》,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釋中國近代的歷史。

1921年夏,自北師高畢業後,魏野疇回到陝西,先後在華縣咸林中學陝北榆林中學任教,傳播馬克思主義,影響和培養了一大批青年志士走上革命道路,如劉志丹曹力如潘自力閻揆要等。1922年秋,他再次赴京,參與發起陝西籍旅京學生的進步團體-共進社,創辦《共進》半月刊。1923年初,經李大釗、劉天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此後,魏野疇不斷往返於北京和陝西之間,一方面,親身參與北京的革命活動,另一方面,在陝西傳播培養進步青年。1924年至1926年,魏在陝西省立三中省立一中任教,建立了陝西最早的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1925年,參與領導西安學生開展了驅逐軍閥吳新田的鬥爭;創辦了《西安評論》。[1]

1926年1月,魏赴廣州,出席了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年4月,軍閥劉鎮華部圍困西安第三次西安戰鬥爆發。魏野疇發動群眾支持駐陝國軍將領楊虎城李虎臣等部守衛西安;並親自在渭南、華縣等地建立農民協會和農民武裝,配合國軍抗擊劉鎮華。西安解圍後,出任國民軍聯軍駐陝總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國民黨陝西省黨部執行委員會委員、兼宣傳部部長;同時,還擔任中共陝甘區執委會委員,負責宣傳工作。

國共合作失敗後,1927年7月,中共陝甘區執委會改組為中共陝西省委,魏野疇出任省委軍委書記。他迅速部署中共控制的武裝部隊撤離西安,向渭北農村轉移。後受楊虎城的邀請,魏野疇繼續留在軍中,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政治部主任、及第十軍中共軍委書記,後隨軍轉移至安徽太和。在當地,魏野疇和南漢宸等人成立中共皖北第二屆特委,開展兵運工作。蔣介石獲知後,點名要楊虎城「清黨」、逮捕魏、南等國軍中的共產黨員。[2]

離開第十軍後,1928年2月9日,魏野疇根據中共八七會議確定的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成立中共皖北特委,通過了舉行武裝起義、建立豫皖平原根據地的決議,並擔任臨時特委書記,組織皖北暴動。4月8日,國民軍第十軍中共代理軍委書記宋建勛等人叛變,暴動失敗,魏野疇被捕;次日被國軍處決,時年30歲。[3]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魏野疇同志生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原載《陝西日報》
  2. ^ 陕西地情网:魏野畴. [2014-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8). 
  3. ^ 魏野疇與阜陽「四九」起義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