С型潜艇
С型潛艇(也稱為「S級潛艇」)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向德荷合作的荷蘭船舶建設工程局訂購的潛艇,其設計是以德國I級潛艇為基本,因此也等同是蘇聯版的U艇,因為這間荷蘭公司其實是德國人為了迴避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簽定的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發展潛艇的限制而在荷蘭成立的,此級潛艇由1934年至1948年共建造了27艘,頭一批甚至採用了由德國MAN廠生產的零件。在二戰前有17艘完工,17艘戰爭中完工,還有7艘戰前開工戰後完工者。戰爭中損失15艘,有兩艘艇獲得了近衛艇稱號,六艘得到紅旗勳章,S-56號獲得了這兩項榮譽。
С型潛艇 | |
---|---|
概觀 | |
艦種 | 攻擊潛艇 |
擁有國 | 蘇聯 |
С型潛艇的本意為「標準艇」,其中,「С」為俄文「Средняя」的首字母。[1]俄語羅馬化後字母「С」對應字母「S」,故該型潛艇也稱為「S級潛艇」。蘇聯有時稱也該型潛艇為史達林級[2]。
建造
編輯共有五個船塢建造該艇,三個在列寧格勒(#189, #194, 和#196),一個在尼古拉耶夫(#198)一個在高爾基(#112)。太平洋艦隊所屬的潛艇是預先生產好艇段,由鐵路運到亞洲,再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202廠組裝。首艇於1935年12月建成,於12月15日首次潛水。次年8月首艇和第二艇開始官方測試,儘管有幾項數據沒達到要求(如航速慢了半節,只有19.5節)並有一些技術困難,但是蘇聯海軍還是接收了它們。
第三條仍然採用德國部件,但是由於德國柴油機交貨延遲使用了國產的柴油機。這一改變使得工程進度大大放慢,後來對圖紙的修改被正式確定下來,成為國產潛艇的模版。蘇聯海軍的四大艦隊都大量訂貨,其中巴倫支海、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的艇在列寧格勒生產,黑海艦隊的在尼古拉耶夫船廠生產,還有一些給巴倫支海艦隊和北方艦隊的在高爾基廠生產。
戰爭中原先生產河船的#638廠(在阿斯特拉罕)也轉而進行幾艘艇的組裝(大件是在列寧格勒和高爾基廠完成的)S-36、S-37和S-38在尼古拉耶夫廠被德軍攻佔前自沉,S-27到S-30,S-45和S-47的建造被凍結直到戰後也未完成而是被拆毀,因為設計已經過時。S-27的外殼被改成機械加工船。
基本資料
編輯- 艇長:77.75米
- 艇闊:6.34米
- 艇高:4.04米
- 水面排水量:800噸
- 水下排水量:1,050噸
- 動力:兩個柴油發動機(各2200匹馬力)+兩個電動機(各550匹馬力),雙螺旋槳和單方向舵
- 最快時速:19.5節(水面),9節(水下)
- 航程:以10.4節可航行9,800海里(水面),以3節可航行148海里(水下)
- 武裝:艇首6個魚雷管(共可發射12杖魚雷)+1門100毫米口徑艦炮+1門45毫米口徑機炮
- 高壓氣箱:9個,1-3在艇尾,4-5在中部剩下的在首部
- 乘員:45人
艇號
編輯實戰
編輯該級艇在二戰中擊沉了82,770噸商船並擊沉了七艘軍艦(包括一艘潛艇),佔到了蘇聯海軍潛艇二戰擊沉噸位的三分之一。蘇聯海軍的S級潛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進行的其中一次最有名的實戰是在1945年1月30日,當時有一艘德國客輪古斯特洛夫號載着10,582名從拉脫維亞的庫爾蘭,但澤和東普魯士撤走的德國軍民,當晚一艘蘇聯S級潛艇S-13號在馬林斯科艇長指揮下發現了它並向它發射了3杖魚雷把其擊沉,最新估計造成9000人死亡,為航海史上最高的沉船死亡人數。[3]
2月10日,S-13又發現了德國醫院船「斯圖本」將軍號把它錯當成埃姆登級巡洋艦。12:50用兩條魚雷命中目標,船上3608人獲救659人死亡,當時船上大部分是難民(800人)和傷兵(2800人)。
在他擊沉這兩船時是待罪之身(史達林曾親自下令,禁止潛艇在南波羅的海內活動),由於他在除夕夜不知去向,導致全艇官兵喝酒大鬧,於是巴倫支海艦隊司令崔布茨準備以擅離職守將他送交軍事法庭,但是還是考慮到潛艇太少而讓他繼續巡邏。[4]
馬林斯科他在45年中的六次巡邏三次一無所獲。後來有部下回憶他多次猶豫而失去了攻擊機會。他的擊沉噸位為蘇聯潛艇之最:42557噸。當年9月14日海軍艦隊政委庫茲涅佐夫簽發01979令,宣佈:由於玩忽職守和酗酒,現將馬林斯科降為中尉,調離潛艇,於是他轉行當了巴倫支海艦隊的掃雷艦艦長。該令到1960年才被取消以讓已經百病纏身的他獲得全額養老金。45年11月20日海軍總政委又簽發一紙命令讓他退役。1990年5月5日蘇聯授予已故的馬林斯科蘇聯英雄。
S級在中國
編輯中國在1954年7月在青島接收到兩艘S級潛艇,分別改名為"新中國11號"和"新中國12號"。
- 新中國11號(原名S-52號,舷號421)
1937年4月29日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造船廠開工,德蘇戰爭爆發後移去海參崴繼續工程至1940年8月30日下水,1943年6月9日編入蘇聯太平洋艦隊,1954年6月24日退役。
- 新中國12號(原名S-53號,舷號422)
1938年9月28日於列寧格勒開工後同樣因為德蘇戰爭而移至海參威,1941年10月30日下水,1943年1月30日編入蘇聯太平洋艦隊,1954年6月24日退役。
1955年6月又有兩艘移交給中國,分別改名"新中國13號"和"新中國14號"。
- 新中國13號(原名S-24號,舷號423)
1940年8月1日在高爾基第112廠開工,1941年4月25日下水,1947年8月10日服役。
- 新中國14號(原名S-25號,舷號424)
1940年6月25日開工建造,1941年5月2日下水,1948年3月29日服役。
中國解放軍海軍使用這四艘S級潛艇至1963年。
使用國家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註釋
編輯- ^ Подводные лодки. Тип "С" IX серии. Штурм Глубины. [2012-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9) (俄語).
- ^ Морозов, Кулагин, Эски в бою, 2008, с. 10
- ^ S-13 of the Soviet Navy - Soviet Submarine of the S (Stalinec) class - Allied Warships of WWII. uboat.net. [2012-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5).
- ^ М.Морозов. Гибель «Вильгельма Густлова»: правда и домыслы. — Воен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сборник «Мифы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М.: Яуза, Эксмо, 2008 ISBN 978-5-699-28293-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