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安史之亂

由August0422在話題台灣的安史之亂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 個月前
基礎條目 安史之亂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
條目「安史之亂」已被列為歷史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之一。請參見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以了解詳情。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歷史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中國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軍事專題 (獲評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軍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軍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傷亡估計

編輯

傷亡估計明顯偏高,安史之亂對黃河中下游地區衝擊較大,但其他地方受災不大。文章引用的那片英文原文中數據是根據前後兩次人口普查之差得出的,但戰亂後普查的數據顯然會比實際情況少很多,大亂過後,朝廷根本不會也做不到花大力氣普查人口,老百姓流或離失所,或隱匿戶口逃避勞役,各地藩鎮割據勢力又強,如河北各節度史仍是安史舊將,朝廷根本無法準確查到人口。這個數據根本不能作為依據。我覺得引用的那篇英文原文對中國歷史缺乏認識,所以我去掉了 —馬不停蹄 2007年12月4日 (二) 09:59 (UTC)回覆

說法有見地

編輯

馬不停蹄兄,你說得對極了,我常說「維基歷史再好,頂多60分」,今天看到你為文,短卻有見識,讓我終於「發現第一個維基歷史有80分文章」!頗樂;看到有見識之人說話,免不了我就想呼應、補充幾句:安史之亂不可能有3500萬這麼大傷亡;一、當時人口沒有那麼多,唐朝當時中國人口頂多5000萬(明末破一億,清康熙初時近億人,1644年1683年動亂約少掉幾百萬人,雍正時人口就猛增至2億以上),二、唐當時是冷兵器時代,炸藥還沒有發明,殺傷力沒那麼大,三、唐人普遍篤信佛教道教,不至於濫殺無辜(史思明就不是佛教徒),根據以上三點,安史之亂傷亡人數應在400萬以內。—裕綸 2007年12月4日 (二) 19:59 (UTC)回覆

謝謝提供正確史事--220.241.84.14留言2023年5月17日 (三) 05:58 (UTC)回覆

官方資料上失去的人口應該是失去的賦稅人口才對~同意樓上兩位觀點 --小睡 (留言) 2009年4月18日 (六) 00:44 (UTC)回覆

中立性

編輯

通篇的語氣, 角度皆是"皇帝不勤奮, 朝廷大臣不忠, 邊疆官員狼心狗肺", 這歷史事件的撰寫是用來自我安慰的? --.......... (留言) 2010年3月17日 (三) 13:36 (UTC)回覆

英文版移動

編輯

有英文版的編輯建議將英文條文en:An Shi Rebellion移動到"An Lushan Rebellion"("安祿山之亂")。若有意見的話,請在en:Talk:An Shi Rebellion發言。謝謝。(我是反對的,但不管跟我同意或否,我覺得中文編輯該多發出意見。) --Nlu (留言) 2010年12月22日 (三) 15:27 (UTC)回覆

兵力數據精確度疑問

編輯

「賬面上的兵力即達18.39萬」此數來自何處?即使此數準確,把近20萬人的總兵力精確到百人,有何實際意義?英文維基對應條目下 列出的對應數字也與這個不符。--傑夫 2016年7月23日 (六) 07:34 (UTC)

台灣的安史之亂

編輯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原討論頁面無關,已由August0422 (TC)2024年10月12日 (六) 09:26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覆

返回 "安史之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