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2000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Video 2000(或稱作V2000、Video Compact Cassette、VCC)是一種由飛利浦與Grundig公司開發出的一種與JVC的VHS格式和索尼的Betamax格式競爭的一種家用錄像帶格式標準。其上市販售始於1979年,終於1988年。它們只有在歐洲與阿根廷上市販售。
飛利浦公司原先將其命名為VCC(Video Compact Cassette)以延續他們在1963年註冊的另一商標:ACC(Audio Compact Cassette)。然而,兩個商標皆被證明無法成名,且飛利浦公司主要以Video 2000這個註冊商標銷售此一錄像系統,而Grundig一開始使用2x4這個名字,表示其錄製時長可達2x4個小時。VCC/V2000/2x4接續並取代了飛利浦公司先前研發的VCR、VCR-LP以及Grundig的SVR格式。
技術上的革新
編輯Video 2000提供了幾種在竟爭對手-VHS與Betamax-格式中所沒有的創新技術:
- 所有的VCC影帶皆將影像與聲音信號記錄在磁帶的一側。V2000以螺旋掃描方式掃過一半的磁帶。經由手動翻面,它可以掃描另一半,因此使得可錄時長倍增。
- 其特有的動態尋軌(DTF - Dynamic Track Following)技術(有一個在前、可動的磁頭)使得V2000不需要影像軌控制。請注意:某些V2000機種並沒有此功能。
- 所有的V2000機種皆支持自動回帶(後來VHS與Betamax亦跟進)。
- 優秀的動態降噪(磁帶噪聲)功能。
- 視頻軌旁包含一數據軌。
由於DTF的關係,V2000可以在停格播放時同時播放兩個影像場景,並保持完整的垂直解像度。而VHS與Betamax只能播放一個視頻場及保持一半的垂直解像度。實際上,這項功能弊多於利,因為非影片的場是同一時間內隔開,在沒有新式的數碼糾錯下,同時播放它們會造成屏幕閃爍。DTF的一個真正好處是可以在屏幕上不出現錯軌線的情況下進行圖像尋找。這個功能沒有任何家用VHS或Betamax機種可以完全做到。
值得注意地,飛利浦與Grundig採用了一種共同的影帶格式,但機械設計上卻有着根本上的不同。第一台Grundig生產的機器採用了類似Betamax的進帶環將磁帶環繞在磁頭旁,而飛利浦則採用類似VHS的M型進帶方式。
在Video 2000停止生產前不久,飛利浦推出了一款長磁帶-V2000 XL。它每面有8個小時的錄製時長。飛利浦另外創造了一種可以透過完整尺寸的轉接器在已有的播放機上播放的更小型的V2000影帶原型(類似於VHS-C)。然而飛利浦在它開發至可以上市之前中止了Video 2000的生產。
雖然部份機種支持線性立體聲,Hi-Fi立體聲機種卻從未上市。而在1980年代中期,VHS與Betamax皆提供了接近CD音質的立體雙聲道。
VCC影帶的構造
編輯儘管名叫Video Compact Cassette,它或多或少地比VHS大。尺寸上比VHS窄5毫米,但高出一毫米且深6毫米[1][2]。這種影帶有2卷半英寸(12.5毫米)寬的二氧化鉻磁帶。這種格式每單面只使用四分之一英寸(6.25毫米),所以它有時也被稱為四分之一英寸磁帶,儘管它實際寬度是二分之一英寸。
VHS與Betamax影帶上有一個扳片。用戶可以扳斷它以防止已錄好的節目被洗掉或覆蓋。若扳片已被扳斷,在下一次使用該錄像帶錄影前必須填滿或覆蓋該處空隙。VCC的設計則較有彈性,它有一個開關可以指示一次錄影需保留的長度。這項技術在後來的Video8、MiniDV以及MicroMV錄像帶上亦被應用。
Video 2000與錄像帶格式戰
編輯飛利浦在1979年推出了第一款Video 2000的錄像機-VR2000。一些其他的機種接着由飛利浦、Grundig與Bang & Olufsen三家公司生產。但最終於1988年全部停產。Video 2000最終輸了這場錄像帶格式戰,Betamax也在不久後步上它的後塵。
V2000的失敗有一部份可歸因於其較慢進入市場(由於DTF系統開發時碰到的問題而耽誤)。另外,雖然它在部份技術上勝過它的竟爭對手,但它仍不能與VHS和Betamax的主要優勢相比:
- VHS與Betamax已經瓜分了大部份市場並有大量預錄好的影像庫
- VHS與Betamax的顯示解像度較高。
- VHS與Betamax錄像機被認為更可靠。
- Betamax攝像機早已上市
- VHS與Betamax皆在全球銷售。
V2000格式一個最主要的目的-特別是包含DTF功能的-即是"影帶兼容性":在任何機器上錄製的影帶應該要能在任何其他機器上正常播放。不幸的是,當飛利浦的第一種機型-VR2020上市時,它被發現與一年前上市的Grundig 2x4錄像機相比,它的音頻磁頭偏離了2.5毫米。兩家公司後來的機種將音頻磁頭各移動了1.25毫米至一個相同的位置,但這使得舊型機器留下的兼容性問題依然存在[3]。尤有甚者,DTF系統需要的接近偏差與脆弱性造成嚴重的機器內部兼容性問題,而此問題從未被完善解決。
在1980年代下半葉,飛利浦公司已經開始生產他們的VHS兼容機種了。
附註
編輯- ^ "V2000 PAL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ed January 3, 2007, lists the VCC dimensions: 183 mm x 26 mm x 110 mm
- ^ VHS_e.htm "VHS Community: VHS 1976"[永久失效連結] accessed January 3, 2007, lists the VHS cassette dimensions: 188 mm x 25 mm x 104 mm
- ^ Dean, Richard. Home Video (Newnes Technical Books, 1982), page 18
外部連結
編輯- Mikey's Vintage VTR Page - Video 200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Video 2000 page at Total Rewind - The Virtual Museum of Vintage VC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V2000 PAL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Information about the V2000 video format
- Interview of Rudolf Drabek,V2000 developer, July 1996, Retrieved on March 26,2007
- V2000 WebSite Onl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Dedicated site on V2000 format (Foreign-language)
- VHS Commun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