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同行評審/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
編輯- 馬達加斯加(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 說明:譯自英文特色條目,不過個人知識面有限,可能有不少地方存在誤讀,所以請求大家的意見加以改善。先謝謝。—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3:44 (UTC)
- 評審期︰2014年5月12日 03:44 (UTC) 至2014年6月12日 03:44 (UTC)
內容與遣詞
編輯- 條目太長,先看了前面幾段:
- 引言
- 第二段:「從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間開始有人類定居」,似乎未準確表達「occurred between」的意思;而後半句「南島民族從婆羅洲乘浮架獨木舟來到島上」銜接欠佳;
- 最後一段:「亦或」作「抑或」更準確;「投入更多資金」能否寫作「更多投資」?
- 「詞源」章節
- 「將之普及」的「之」能否改成「其」?「13世紀威尼斯探險家馬可·波羅在回憶錄中第一個記錄下了『Madageiscar』一詞」建議「第一個」改為「首次」;
- 已經調整語序,用字都已按閣下建議修改。--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16:13 (UTC)
- 「地理」章節
- 三張圖片放在那裏有點擠,文字略顯尷尬,不知可否調整;
- 「氣候」段落:「對該地區的雨林生態系統提供支撐」,「對」請改作「為」;「有記錄以來」加上內鏈指向「信史」是何故?21萬4260人這個數字格式有點混雜,建議「21,4260人」。--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7日 (六) 15:28 (UTC)
- 「有紀錄以來」就是信史的意思(我也是之前在譯另一個特色條目時發現這麼個內鏈才開始用的)。數字這個……和1億2345萬6789美元是一樣的,都是格式手冊中認為OK的。--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16:13 (UTC)
- moisture跟water droplets/water是不同的,請把"水分"更改--220.132.146.226(留言) 2014年5月25日 (日) 12:32 (UTC)
格式與排版
編輯- 「詞源」章節
- 「當地人使用的馬達加斯加語中沒有出現過比『Madagasikara』更早,用來指代馬達加斯加島的名稱,」,第一個逗號能否改作頓號?數次注意到閣下的條目中逗號有改成頓號的餘地;
- 「地理」章節
- 第一段:「馬達加斯加,南極和印度陸塊與非洲——南美陸塊分離」,希望添加頓號,以及修正連接號;
- 第三段:希望多加一兩個句號以分開句子(英文原文有長句因為語法上成立);
- 第四段:「高xxxx米」可以整合在句子中;幾座山的陳述間可加分號。--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7日 (六) 15:28 (UTC)
- 後兩點不明白,因為沒有找到太長的句子……高XXXX米現在不是在句子裏面嗎?整合到句子中是指?--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16:13 (UTC)
- 關於第三段,個人感覺「也是島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這裏的地勢以梯田為主」中的逗號可改句號;關於第四段,「馬魯穆庫特魯山高2876米,位於察拉塔納納山,是島上的地理最高點」不妨改成「高2876米的馬魯穆庫特魯山位於察拉塔納納山,是島上的地理最高點」;後面的句子也可改作「其後是高2658米、座落在安德林吉特拉國家公園的波比峰」,「再是高2643米、位於安卡拉特拉山上的齊亞法扎武納山,」(僅供參考);另外這個「高」能否寫作「海拔」?原文中的「齊亞法扎武納山」讀起來似乎應該是「齊亞法扎武納峰」。--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8日 (日) 12:35 (UTC)
參考與觀點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