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譜》,為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所著的書法理論著作。成書於武后垂拱三年(687年),他親自以草書書寫全書。原本現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中華民國國寶[1]

唐孫過庭書譜 卷
藝術家孫過庭
年份周則天武后萬歲通天垂拱三年(687)
類型法書
尺寸26.5 cm × 900.5 cm(10.4英寸 × 354.5英寸)
收藏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收藏地臺北市士林區國立故宮博物院
登錄號故書000058N000000000
網址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書譜》原書共分六章兩卷,第二卷作者尚未完成,現僅存第一卷。宋明清各朝皆有刻本問世。民國初年,延光室首先應用攝影技術,以黑白照片的形式影印出版了《孫虔禮書譜序真跡》的墨跡,此後又應用珂羅版印刷出版發行。北平故宮博物院成立後,也有類似的影印本刊出。

《書譜》對中國書法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奠定了書法理論的基本框架。其中提到反對寫字如同繪畫「巧涉丹青功虧翰墨」,認為書法審美觀念要「趨變適時」,所謂「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反對把書法當作秘訣,擇人而授的保守態度。孫過庭認為習書法應要篆、隸、楷、草四書融合交滙,否則想談書法,是不可能的。「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回互雖殊,大體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自。若毫釐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

清代思想家、書法家包世臣評價讀《書譜》的感想為「余今日不啻親承獅子吼也」,認為如果不是《書譜》這樣明白地把草書筆法流傳下來,草書很可能失傳。

原文

編輯
《書譜》,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典藏系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