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羅奔尼撒軍區
伯羅奔尼撒軍區(希臘語:θέμα Πελοποννήσου)是拜占庭帝國於希臘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一個軍區,大約建立於公元800年,首府為科林斯[1]。
伯羅奔尼撒軍區 Πελοπόννησος, θέμα Πελοποννήσου | |||||||||
---|---|---|---|---|---|---|---|---|---|
拜占庭帝國的軍區 | |||||||||
約800年–1205年 | |||||||||
約公元900年拜占庭帝國於希臘的軍區 | |||||||||
國家 | 拜占庭帝國 | ||||||||
首府 | 科林斯 | ||||||||
歷史時期 | 中世紀 | ||||||||
• 成立 | 約800年 | ||||||||
• 被十字軍佔領 | 1205年 | ||||||||
| |||||||||
今屬於 | 希臘 |
歷史
編輯斯拉夫人入侵與定居
編輯從公元前27年至6世紀末,伯羅奔尼撒都為羅馬帝國亞該亞行省的一部分,行省在古典時代晚期囊括了中希臘的東部地區,首府為科林斯[2][3]。
根據《莫奈姆瓦夏編年史》,自580年代起,斯拉夫人侵入巴爾幹地區並抵達了伯羅奔尼撒半島,導致古代時候的城市中心遺棄,反倒促進了如莫奈姆瓦夏這些海上及偏遠地區的發展。編年史中還提及,帕特雷等城市的人們都移居到了意大利。根據聖依西多祿以及君士坦丁七世等中世紀編年史學家記載,希臘已經完全為斯拉夫人征服,早期學者因此假設,拜占庭對此地的控制是完全崩潰的,即便在兩個世紀之後,伯羅奔尼撒仍未納入帝國的控制[4][5]。文獻中的內容也被570/580年代以及7世紀早期囤積於地下的貨幣部分證實。其證實當地經過了兩次大的動盪,編年史證實第一次於587年左右最為嚴重,另一次更為嚴重的動盪在希拉克略任期之時達到頂峰[6]。文獻、地名學及考古學的證據表明,入侵的斯拉夫人主要在半島西部定居,例如伊利亞、麥西尼亞、亞該亞等肥沃平原以及阿卡迪亞高原,拜占庭在半島東部山區海邊前哨維持着管理[5][7]。不過,9世紀半島快速重新希臘化表明,當地在斯拉夫人湧入之後仍有着大量操持希臘語的人口[8]。
軍區設立
編輯帝國於希臘南部的殘餘領土在687至695年間的某個時間置於了新成立的希臘軍區之下,其由沿海地區組成,大多朝向大海[9][10]。但在公元800年左右,希臘軍區被拆分,囊括了中希臘東部地區和色薩利的軍區保留了「希臘軍區」的名稱,伯羅奔尼撒則成為一個獨立軍區,首府亦為科林斯[1][11]。新軍區的建立與當時拜占庭政府重新控制了斯拉夫部落有直接關聯。當時除斯科萊魯將軍於805年取得了勝利之外,斯拉夫人圍攻帕特拉斯也在同一時期以失敗告終。尼基弗魯斯一世隨後廣泛推進殖民化和基督教化進程,包括重新安置該地區、意大利以及小亞細亞的希臘人[1][12][13]。
軍區第一位見諸史書的將軍利奧·斯科萊魯於811年被證實,他也可能是第一位擔任此職位的人[1][14][15]。該軍區的將軍在西部(歐洲)軍區中位列一等[16],其行政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控制軍區內部的斯拉夫部落——自治並向拜占庭納貢的斯拉夫部落邁林格與埃澤利泰分別於840/842年及921/922年發動叛亂,之後小亞細亞的斯拉夫軍隊起兵反叛[17][18];另一項內容則是抵禦阿拉伯人侵襲,這在9至10世紀時頻繁發生。在其下屬官員中,由一名分艦隊指揮負責防守海邊,其甚至下轄有四隊名為哈蘭迪亞的海軍部隊[1][14]。
拜占庭帝國與961年征服克里特推翻克里特埃米爾國之後,伯羅奔尼撒迅速繁榮了起來[14]。自10世紀末期開始,軍區時常與希臘軍區一併管理。到了11世紀末期,合併管理已成定製,兩個軍區皆由拜占庭海軍的首席指揮官大將軍管轄。但因大將軍並不在軍區之內,地方行政仍由當地裁判官處理,這一職位通常由法官等高級或傑出的官員擔任[1][19]。12世紀時希臘-伯羅奔尼撒聯合軍區被細分為一系列更小的財政區劃。拜占庭對此地的統治延續到了1205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拜占庭覆滅之後,拉丁國家亞該亞侯國建立於此[14]。
參考資料
編輯腳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Nesbitt & Oikonomides 1994,第62頁.
- ^ Koder & Hild 1976,第50–51頁.
- ^ Avramea 2012,第57–67頁.
- ^ Avramea 2012,第135–145頁.
- ^ 5.0 5.1 Fine 1991,第59–60, 62頁.
- ^ Avramea 2012,第146–166頁.
- ^ Avramea 2012,第166–210頁.
- ^ Fine 1991,第63–64頁.
- ^ Avramea 2012,第69, 211ff.頁.
- ^ Koder & Hild 1976,第57–58頁.
- ^ Kazhdan 1991,第1620–1621頁.
- ^ Fine 1991,第80–83頁.
- ^ Koder & Hild 1976,第59頁.
- ^ 14.0 14.1 14.2 14.3 Kazhdan 1991,第1621頁.
- ^ Pertusi 1952,第172–173頁.
- ^ Pertusi 1952,第173頁.
- ^ Herrin 2013,第16頁.
- ^ Curta 2011,第171–173頁.
- ^ Magdalino 2002,第234頁.
書籍
編輯- Avramea, Anna. Η Πελοπόννησος από τον 4ο ως τον 8ο αιώνα: Αλλαγές και συνέχεια [The Peloponnese from the 4th to the 8th century: Changes and continuity.]. Athens: National Bank of Greece Cultural Foundation. 2012. ISBN 978-960-250-501-4 (希臘語).
- Curta, Florin. The Edinburgh History of the Greeks, c. 500 to 1050: The Early Middle Age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1 [2019-03-10]. ISBN 978-0-7486-3809-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2).
- Fine, John Van Antwerp. The Early Medieval Balkans: A Critical Survey from the Sixth to the Late Twelfth Centur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1 [2019-03-10]. ISBN 978-0-472-08149-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 Herrin, Judith. Margins and Metropolis: Authority across the Byzantine Empire.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2019-03-10]. ISBN 978-0-691-153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2).
- Kazhdan, Alexander (編).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New York a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978-0-19-504652-6.
- Koder, Johannes; Hild, Friedrich. Tabula Imperii Byzantini, Band 1: Hellas und Thessalia. Vienna: Verlag der Ö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976. ISBN 3-7001-0182-1 (德語).
- Magdalino, Paul. The Empire of Manuel I Komnenos, 1143–118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019-03-10]. ISBN 0-521-526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2).
- Nesbitt, John W.; Oikonomides, Nicolas (編). Catalogue of Byzantine Seals at Dumbarton Oaks and in the Fogg Museum of Art, Volume 2: South of the Balkans, the Islands, South of Asia Minor. Washington, DC: 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 1994 [2019-03-10]. ISBN 0-88402-22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 Pertusi, A. Constantino Porfirogenito: De Thematibus. Rome: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1952 (意大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