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日采邑主教區
列日采邑主教區(法語:Principauté de Liége;荷蘭語:Prinsbisdom Luik;德語:Fürstbistum Lüttich;華隆語:Principåté d' Lidje)[a],又稱列日親王國,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低地國家之一,其包含了現代比利時的大部分疆域,由列日采邑主教統治。身為親王,列日主教是神聖羅馬帝國議會的一員,擁有帝國政治體的身份。於972年出任列日主教的諾特克爾於980年左右被皇帝奧托二世授予于伊伯國的世俗統治權,自此列日主教便獲得采邑主教的身份。
列日采邑主教區 | |||||||||||||||||||||
---|---|---|---|---|---|---|---|---|---|---|---|---|---|---|---|---|---|---|---|---|---|
980年–1789年 1791年–1792年 1793年–1795年 | |||||||||||||||||||||
地位 | 神聖羅馬帝國的教邦國 | ||||||||||||||||||||
首都 | 列日 | ||||||||||||||||||||
常用語言 | 拉丁語及古法語,後轉為法語及德語[1] | ||||||||||||||||||||
宗教 | 羅馬天主教 | ||||||||||||||||||||
政府 | 采邑主教制 | ||||||||||||||||||||
采邑主教 | |||||||||||||||||||||
• 340–384 | 塞爾瓦蒂烏斯 (首任主教) | ||||||||||||||||||||
• 約670–700 | 朗伯 | ||||||||||||||||||||
• 972–1008 | 黑格 (首任采邑主教) | ||||||||||||||||||||
• 1792–1794 | 瑪麗·德·梅恩 (末任主教) | ||||||||||||||||||||
歷史時期 | 中世紀 | ||||||||||||||||||||
• 大教區創立 | 14世紀30年代 | ||||||||||||||||||||
• 獲得世俗政權 | 980年 | ||||||||||||||||||||
• 掌握布永的領主 | 1096 | ||||||||||||||||||||
• 使隆伯國附庸 | 公元1366年 | ||||||||||||||||||||
• 獲得霍倫伯國 | 公元1568年 | ||||||||||||||||||||
• 列日革命 | 公元1789–1791年 | ||||||||||||||||||||
• 1795年法國大革命時期被法國合併 | 1795年 | ||||||||||||||||||||
• 1801年政教協定下解體 | 公元1801年9月10日 | ||||||||||||||||||||
| |||||||||||||||||||||
今屬於 | 比利時 法國 德國 荷蘭 |
歐洲低地國家的歷史 | ||||||||
---|---|---|---|---|---|---|---|---|
弗里斯人 | 貝爾蓋人 | |||||||
卡納內 菲特人 |
沙馬維人、土班特人 | 比利時高盧 (前55年–約公元5世紀) 下日耳曼尼亞 (公元83年–約公元5世紀) | ||||||
撒利法蘭克人 | 巴達維人 | |||||||
(無人定居) (約4世紀–5世紀) |
撒克遜人 | 撒利法蘭克人 (約4世紀–5世紀) |
||||||
帕拉瓦王朝 (約6世紀–734年) |
法蘭克王國 (481年–843年)—加洛林帝國 (800–843年) | |||||||
奧斯特拉西亞 (511年–687年) | ||||||||
中法蘭克王國 (843年–855年) | 西 法蘭克王國 (843年–) |
|||||||
洛泰爾王國 (855年–959年) 下洛塔林吉亞公國 (959年–) |
||||||||
弗里西亞 | ||||||||
弗里西亞 自由時期 (11世紀–16 世紀) |
荷蘭 伯國 (880年– 1432年) |
烏得勒支 主教區 (695年–1456年) |
布拉邦 公國 (1183年–1430年) 海爾德 公國 (1046年–1543年) |
法蘭德斯 伯國 (862年– 1384年) |
埃諾 伯國 (1071年– 1432年) 那慕爾 伯國 (981年– 1421年) |
列日 主教區 (980年– 1794年) |
盧森堡 公國 (1059年– 1443年) | |
勃艮第屬尼德蘭 (1384年–1482年) |
||||||||
哈布斯堡尼德蘭 (1482年–1795年) (1543年後稱十七省) |
||||||||
尼德蘭七省共和國 (1581年–1795年) |
西屬尼德蘭 (1556年–1714年) |
|||||||
奧屬尼德蘭 (1714年–1795年) |
||||||||
比利時合眾國 (1790年) |
列日 共和國 (1789年– 1791年) |
|||||||
巴達維亞共和國 (法國傀儡國,1795年–1806年) 荷蘭王國(法) (法國傀儡國,1806年–1810年) |
屬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5年–1804年) 屬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年–1815年) | |||||||
聯合尼德蘭主權公國 (1813年–1815年) |
||||||||
荷蘭聯合王國 (1815年–1830年) | 盧森堡 大公國 (1815年–) | |||||||
荷蘭王國 (1839年–今) |
比利時王國 (1830年–今) | |||||||
盧森堡 大公國 (1890年–今) (完全獨立) |
自1500年起,列日采邑主教區便被納入了下萊茵-威斯特法倫行政圈,它的疆域包含了現代比利時列日省與林堡省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分散在荷蘭和比利時的部分飛地。1789至1791年間,教區轉化成為列日共和國,後又變回採邑主教區。當1795年被法國所合併後,主教的世俗權力徹底失去。1815年,教區所屬地域被納入荷蘭王國,並在15年後再次分裂成為比利時王國。儘管在列日主教統治下的公國從未成為十七省或者南尼德蘭的一部分,自16世紀起,其政治處於勃艮第公國和後來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強烈影響之下。
1559年,列日教區的1636個堂區集結成為8個會吏長及28個總鐸區。當時教區內最重要的幾個城市包括:列日、貝靈恩、比爾曾、博爾赫隆、布雷、沙特萊等城市。在這其中,馬斯特里赫特由列日采邑主教及布拉邦公爵共同管轄。
腳註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Gross, Joan. Speaking in Other Voices: An Ethnography of Walloon Puppet Theaters.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2001: 14–17 [13 November 2017]. ISBN 978-9-027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