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英皇學院
劍橋大學英皇學院(英語:King's College, Cambridge),又名英皇學院,始建於1441年,是劍橋大學的一所學院。
英皇學院 | |
---|---|
全稱 | 聖母和聖尼古拉在劍橋的英皇學院 |
名稱來源 | 聖母瑪利亞 聖尼古拉 |
格言 | Veritas et Utilitas |
地址 | 英皇街 |
建立日期 | 1441 |
創立者 | 亨利六世 |
院長 | 米高·普羅克托教授 |
本科生 | 392 |
研究生 | 280 |
姐妹學院 | 牛津大學新學院 |
網站 | http://www.kings.cam.ac.uk/ |
賽艇隊 | http://www.kingsboatclub.com/ |
學院歷史
編輯劍橋大學英皇學院始建於1441年,由英格蘭英皇亨利六世建立。他的原始設計是節儉的,但從1445年起學院的建造目的轉變為彰顯皇室的地位,因此學院的建築規模變得非常宏偉。在學院建造過程中,由一位院長和70位院士負責監督,建築佔據了劍橋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區,使得很多街道被迫關閉。該學院擁有一系列的封建特權,而這些特權都是由英皇賦予的。
亨利六世非常尊敬威廉·維克翰穆的成就,他曾經是牛津大學新學院和溫車士打公學的建造者,[1]他後來還相繼設計了英皇學院和伊頓公學。現在的四所學院依然有緊密的聯繫。
學院初期只接受來自伊頓公學畢業的學生就讀,直至1865年第一位非伊頓公學的學生入讀,1873年學院擁有了第一位非伊頓公學畢業的院士。雖然現在兩個學院的關係減弱,但英皇學院依然有一個專為伊頓公學畢業生設立的獎學金。
英皇學院的第一座建築始建於1441年,現在屬於劍橋大學的老校區,而從1443年開始學院採取了一個更加宏大的計劃。學院創始人威爾於1448年詳細的描述了該計劃要建造一座宏偉的庭院,並在庭院的一側建造一座禮拜堂。但十年後,玫瑰戰爭開始,亨利六世面臨財政危機,而此時禮拜堂的東側建造了60英尺,而西側只建造了8英尺。建築工程直至1508年亨利七世獲勝結束戰爭而繼續開始建造禮拜堂的屋頂。禮拜堂內部的建造直至1544年在亨利八世的幫助下才完工。
建築和庭院
編輯學院的禮拜堂是哥德式建築,建造分三個時期,建造時間約為100年(1446 - 1531年)。禮拜堂採用色彩玻璃作窗,上面由彼得·魯本斯繪有畫作「在禱告的賢士」。學院禮拜堂既是做禮拜的場所,又是舉行音樂會和學院活動的場所。禮拜堂也是劍橋的標誌,出現在市議會的標誌中[2]。
學院的很多建築都有都鐸玫瑰的標誌,這與學院創始人威爾的設計並不相符。
學院教學
編輯在非官方的2009年湯普金斯排名榜中,英皇學院在劍橋大學31所學院中位列第17位,學院在2000至2009年的排名在第10位至第21位之間浮動。
英皇學院提供給本科生除教育學、土地經濟學和獸醫學以外的全部課程,但盎格魯-撒克遜語、挪威語、凱爾特語、地理學和管理學的教授來自於其他的學院。
學院有一座圖書館,藏書包括學院教授的所有課程。圖書館藏書約13萬冊,包括課本、參考書、珍本和手抄本。
學院招生
編輯學院設有中學聯絡主任一職,為來自各個背景和學校的學生提供幫助[3]。英皇學院取錄很多來自公立學校的學生,其比率比絕大部分的劍橋學院都要高[4],這使得學院有時被指責實行逆向歧視。儘管如此從2009年1月劍橋的學生報紙顯示參與調查的英皇學院學生父母的收入高於劍橋大學其他學院的學生[5]。
著名校友
編輯時代雜誌2000年評選的20世紀最重要和最具影響的一百人中,英皇學院有兩人位列其中:約翰·凱恩斯和亞倫·圖靈,他們都曾經是學院的學生和院士。
英皇學院的不少畢業生後來成為了總統、總理、主教和作家,這其中包括英國首相羅拔·華波,香港總督楊慕琦,哲學家奧羅賓多,社會學家安東尼·紀登斯、艾德蒙·李區,經濟學家默文·金、阿瑟·庇古,數學家法蘭克·莫雷,物理學家柏特歷·布萊克特,生物學家悉尼·布倫納,計算機科學家羅賓·米爾納,指揮家約翰·加德納,聖經教師葉光明,作家艾力·霍布斯邦、愛德華·福斯特、薩爾曼·魯西迪、柏特歷·懷特和中華民國現代詩人徐志摩。
-
羅拔·布魯克 -
史提芬·波利考夫
學院全景
編輯參見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