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子爵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南朝宋的封爵制度承襲晉制,開國縣子為第二品爵。[1]縣為子國者,改稱縣令長為相,相最初向國主稱臣,宋孝武帝時革除稱臣之制。[2]子國置典書令、典祠令、典衛令、治書、世子庶子、陵長、廟長、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醫丞、典府丞等官。[3]除開國縣子之外,又有五等縣子,為虛封爵,不開國,無食邑。

南朝梁時,開國縣子位視二千石,班次之。子國置相、典祠令、典書長、典衛丞等官,國官皆向國主稱臣。[4]

南朝陳時,開國縣子為第五品爵,秩視二千石。[5]

以下的列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子爵。

開國子

編輯

宋武帝始封

編輯

望蔡國

編輯
望蔡國(422年—479年)[6][7]
以討司馬休之之功封,食邑8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望蔡縣開國子 虞丘進 422年追封
2 望蔡縣開國子 虞丘耕 虞丘進子
3 望蔡縣開國子 虞丘襲祖 虞丘耕子
4 望蔡縣開國子 虞丘世寶 ?—479年 虞丘襲祖子
齊受禪,國除

宋文帝始封

編輯

雲杜國

編輯
雲杜國(446年—455年)[8][9]
以伐林邑及討胡誕世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雲杜縣開國子 檀和之 446年—455年
有罪,國除

某國

編輯
某國(451年—453年)[10]
以伐魏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某縣開國子 臧質 451年—453年
進封始興郡開國公

宋孝武帝始封

編輯

泉陵國

編輯
泉陵國(453年—479年)[11][12]
以討劉劭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泉陵縣開國子 馬文恭 453年
2 泉陵縣開國子
齊受禪,國除

祁陽國

編輯
祁陽國(454年—479年)[13][14]
以討劉義宣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祁陽縣開國子 烈子 夏侯祖權 454年—?
2 祁陽縣開國子
齊受禪,國除

西都國

編輯
西都國(454年—467年)[15]
以討劉義宣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西都縣開國子 垣閎 454年—467年
進封樂鄉縣開國侯

筑陽國/始安國

編輯
筑陽國(454年—460年)/始安國(460年—465年)[16]
以討臧質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筑陽縣開國子→始安縣開國子 宗越 454年—465年
進爵為侯

平都國

編輯
平都國(457年—479年)[17][18][19]
以討臧質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都縣開國子 荒子 顏師伯 457年—465年
2 平都縣開國子 顏幹 ?—479年 顏師伯弟子
齊受禪,國除

興平國

編輯
興平國(457年—477年)[17][20]
以討臧質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興平縣開國子 袁粲 457年—477年
伏誅,國除

石陽國

編輯
石陽國(457年—479年)[21][17][22]
以討臧質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石陽縣開國子 肅子 王謙之 457年—459年
2 石陽縣開國子 王應之 ?—466年 王謙之子
3 石陽縣開國子 ?—479年
齊受禪,國除

廣晉國

編輯
廣晉國(457年—466年)[23][17]
以討臧質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晉縣開國子 張淹 457年—466年
伏誅,國除

耒陽國

編輯
耒陽國(459年—479年)[24][25]
以誅劉誕之功封,食邑35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耒陽縣開國子 沈胤之 459年—?
齊受禪,國除

宋前廢帝始封

編輯

新淦國

編輯
新淦國(465年)[26]
以匡贊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淦縣開國子 袁顗 465年
以例削封

吳平國

編輯
吳平國(465年)[26]
以匡贊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吳平縣開國子 徐爰 465年
以例削封

宋明帝始封

編輯

惠懷國

編輯
惠懷國(465年—479年)[27][28]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惠懷縣開國子 富靈符 465年—?
齊受禪,國除

建陽國

編輯
建陽國(465年—?)[27]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陽縣開國子 聶慶 465年—?

將樂國

編輯
將樂國(465年—479年)[27][29]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將樂縣開國子 田嗣 465年—?
齊受禪,國除

重安國

編輯
重安國(465年—477年)[27][30]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重安縣開國子 王敬則 465年—477年
進爵為侯

茶陵國

編輯
茶陵國(465年—479年)[27][31]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茶陵縣開國子 俞道龍 465年—?
齊受禪,國除

零陵國

編輯
零陵國(465年—479年)[27][32]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零陵縣開國子 宋逵之 465年—?
齊受禪,國除

廣晉國

編輯
廣晉國(466年—474年)[33]
以東討之功封,食邑500戶→7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晉縣開國子 孫曇瓘 466年—474年
進封孱陵縣開國侯

吳興國

編輯
吳興國(466年—479年)[34][35]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吳興縣開國子 沈懷明 466年—?
齊受禪,國除

晉安國/沌陽國

編輯
晉安國(466年—478年)/沌陽國(478年—488年)[34][36][37]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晉安縣開國子→沌陽縣開國子 周盤龍 466年—488年
進爵為侯

邵武國

編輯
邵武國(466年—479年)[34][38][39]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邵武縣開國子 李安民 466年—479年
齊受禪,進封康樂縣開國侯

河陰國

編輯
河陰國(466年—479年)[40][41]
以破胡、白城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河陰縣開國子 董凱之 466年—?
齊受禪,國除

攸國

編輯
攸國(467年—479年)[42][43][44]
以討殷琰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攸縣開國子 孟次陽 467年—476年
齊受禪,國除

安蠻國/蒲圻國/寧都國

編輯
安蠻國(467年)/蒲圻國(467年—476年)/寧都國(476年—479年)[42][45][46]
以討殷琰之功封,食邑300戶→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蠻縣開國子→蒲圻縣開國子→寧都縣開國子 王廣之 467年—479年
齊受禪,進爵為侯

彭澤國

編輯
彭澤國(467年—474年)[42][47]
以討殷琰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彭澤縣開國子 陳顯達 467年—474年
進封豐城縣開國侯

下邳國

編輯
下邳國(約470年—479年)[48]
以久勞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下邳縣開國子 垣崇祖 約470年—479年
齊受禪,進封望蔡縣開國侯

宋後廢帝始封

編輯

新市國

編輯
新市國(474年—502年)[49][50]
以討劉休範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市縣開國子 曹欣之 474年—479年
2 新市縣開國子
梁受禪,國除

南城國

編輯
南城國(474年—477年)[51]
以討劉休範之功封,食邑8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城縣開國子 楊運長 474年—477年
伏誅,國除

鄂國

編輯
鄂國(470年代—477年)[52]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2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鄂縣開國子 於天寶 470年代—477年
伏誅,國除

宋順帝始封

編輯

東昌國

編輯
東昌國(478年—502年)[53][54]
以討沈攸之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昌縣開國子 焦度 478年—483年
2 東昌縣開國子
梁受禪,國除

齊高帝始封

編輯

建陽國

編輯
建陽國(479年—502年)[55]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陽縣開國子 襄子 崔文仲 479年—486年
2 建陽縣開國子
梁受禪,國除

將樂國

編輯
將樂國(479年—502年)[56]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將樂縣開國子 垣榮祖 479年—491年
2 將樂縣開國子
梁受禪,國除

當陽國

編輯
當陽國(479年—502年)[57]
以佐命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當陽縣開國子 陳胤叔 479年—485年
2 當陽縣開國子
梁受禪,國除

南豐國

編輯
南豐國(479年—483年)[58]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豐縣開國子 荀伯玉 479年—483年
伏誅,國除

中宿國

編輯
中宿國(479年—486年)[59]
以佐命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中宿縣開國子 劉明徹 479年—486年
有罪,國除

樂安國

編輯
樂安國(479年—500年)[60]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樂安縣開國子 崔慧景 479年—500年
伏誅,國除

梁武帝始封

編輯

南康國

編輯
南康國(502年—?)[61]
以齊南康縣開國侯降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康縣開國子 恭子 蕭子恪 502年—529年 蕭嶷第二子
2 南康縣開國子

祁陽國

編輯
祁陽國(502年—?)[62]
以齊祁陽縣開國侯降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祁陽縣開國子 文子 蕭子範 502年—550年 蕭嶷第六子
2 祁陽縣開國子

寧都國

編輯
寧都國(502年—?)[63]
以齊寧都縣開國侯降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寧都縣開國子 驕子 蕭子顯 502年—537年 蕭嶷第八子
2 寧都縣開國子

新浦國

編輯
新浦國(502年—?)[64]
以齊新浦縣開國侯降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浦縣開國子 蕭子雲 502年—549年 蕭嶷第九子
2 新浦縣開國子

廣牧國

編輯
廣牧國(502年—500年代)[65]
以佐命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牧縣開國子 庾域 502年—500年代
進爵為伯

都梁國/永昌國

編輯
都梁國(502年—503年)/永昌國(503年—506年)[66]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都梁縣開國子→永昌縣開國子 韋叡 502年—506年
進爵為侯

荔浦國

編輯
荔浦國(502年—?)[67]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荔浦縣開國子 劉坦 502年—504年
2 荔浦縣開國子 劉泉 劉坦子

梓潼國

編輯
梓潼國[68]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梓潼縣開國子 王景胤 ?—505年

遷陵國

編輯
遷陵國[69]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遷陵縣開國子 彭甕生 ?—509年

新豐國

編輯
新豐國[70]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豐縣開國子 蔡令孫 ?—514年

夷陵國

編輯
夷陵國(506年—524年)[71]
以伐魏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夷陵縣開國子 裴邃 506年—524年
進爵為侯

新安國

編輯
新安國(544年—550年)[72]
以討杜天合、杜僧明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安縣開國子 陳霸先 544年—550年
進封南野縣開國伯

梁元帝始封

編輯

臨江國

編輯
臨江國(550年—552年)[73]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江縣開國子 杜僧明 550年—552年
進爵為侯

巴山國

編輯
巴山國(550年—554年)[74]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巴山縣開國子 黃法𣰋 550年—554年
進爵為侯

沌陽國

編輯
沌陽國(551年—553年)[75]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沌陽縣開國子 周鐵虎 551年—553年
進爵為侯

富川國

編輯
富川國(552年—556年)[76]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富川縣開國子 侯安都 552年—556年
進爵為侯

始平國

編輯
始平國(552年—560年)[77]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始平縣開國子 趙知禮 552年—560年
進爵為侯

吳寧國

編輯
吳寧國[78]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吳寧縣開國子 王曇選
進封建安郡開國公

陳文帝始封

編輯

新豐國

編輯
新豐國(559年—562年)[79]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豐縣開國子 蔡景歷 559年—562年
進爵為侯

文招國

編輯
文招國(560年—564年)[80]
以戰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文招縣開國子 韓子高 560年—564年
進爵為伯

益陽國

編輯
益陽國(560年—564年)[81]
以戰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益陽縣開國子 陸子隆 560年—564年
進封朝陽縣開國伯

辰國

編輯
辰國[82]
以戰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辰縣開國子 張智達

崇德國

編輯
崇德國(560年—?)[83]
以預長城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崇德縣開國子 庾持 560年—?
有罪,國除

始康國

編輯
始康國(564年—589年)[84]
以從子隆征討有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始康縣開國子 陸子才 564年—581年
2 始康縣開國子 ?—589年
陳亡,國除

陳後主始封

編輯

游安國

編輯
游安國(582年—589年)[85][86]
以討陳叔陵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游安縣開國子 陳智深 582年—589年
陳亡,國除

新夷國

編輯
新夷國(582年—589年)[85]
以討陳叔陵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夷縣開國子 陳仲華 582年—?
陳亡,國除

臨江國

編輯
臨江國(584年—589年)[87]
以討馬靖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江縣開國子 王勇 584年—589年
陳亡,國除

始封者不詳

編輯

巴陵國

編輯
巴陵國[88]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巴陵縣開國子

綏寧國

編輯
綏寧國[89]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綏寧縣開國子

五等子

編輯

晉安帝始封

編輯

南昌縣五等子

編輯
南昌縣五等子(414年—?)[90][91]
以參伐蜀之謀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昌縣五等子 袁豹 414年追封
2 南昌縣五等子 貞子 袁洵 ?—453年 袁豹子
3 南昌縣五等子 袁顗 袁洵子

建陵縣五等子

編輯
建陵縣五等子(418年—466年)[92][93]
以從征長安之功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陵縣五等子 王穆 418年—?
2 建陵縣五等子 王智 王穆子
3 建陵縣五等子 王景文 ?—466年 王智弟子
進封江安縣開國侯,本爵降一等(始平縣五等男)賜予次子繢

宋武帝始封

編輯

龍陽縣五等子

編輯
龍陽縣五等子(421年—?)[94]
以從征之功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龍陽縣五等子 鄭鮮之 421年—427年
2 龍陽縣五等子

宋明帝始封

編輯

西陽縣五等子

編輯
西陽縣五等子(466年—478年)[95]
以討劉子勛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西陽縣五等子 蕭賾 466年—478年
進封聞喜縣開國侯

宋順帝始封

編輯

鄂縣五等子

編輯
鄂縣五等子(478年—?)[96][97]
以起義送誠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鄂縣五等子 烈子 王玄載 478年—488年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通典 卷三十七 職官十九》:「第二品:特進、驃騎、車騎、衛將軍、諸大將軍、諸持節都督、開國縣侯伯子男(爵)。」
  2. ^ 《宋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先是郡縣為封國者,內史、相並於國主稱臣,去任便止。至世祖孝建中,始革此制,為下官致敬。」
  3. ^ 《宋書 卷四十 志第三十》:「有郎中令、中尉、大農為三卿。大國置左右常侍各三人,省郎中,置侍郎二人……典書、典祠、典衛、學官令、典書令丞各一人,治書四人,中尉司馬、世子庶子、陵廟牧長各一人,謁者四人,中大夫六人,舍人十人,典醫丞、典府丞各一人。宋氏以來,一用晉制,雖大小國,皆有三軍。晉制,典書令在常侍下,侍郎上;江左則侍郎次常侍,而典書令居三軍下矣。江左以來,公國則無中尉、常侍、三軍,侯國又無大農、侍郎,伯子男唯典書以下,又無學官令矣。」
  4. ^ 《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諸王公侯國官,皆稱臣。上於天朝,皆稱陪臣。有所陳,皆曰上疏。其公文曰言事……開國諸子,位視二千石,班次之……公已下,各置相、典祠、典書令、典衛長一人……公已下,各置相、典祠、典書令、典衛長一人。而伯子典書謂之長,典衛謂之丞。」
  5. ^ 《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開國子,第五品。開國男,第六品。並視二千石。」
  6. ^ 《宋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追論討司馬休之功,進爵為子,增邑三百戶。子耕嗣。耕卒,子襲祖嗣。襲祖卒,世寶嗣。齊受禪,國除。」
  7.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望蔡子相,漢靈帝中平中,汝南上蔡民分徙此地,立縣名曰上蔡,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8. ^ 《宋書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初,檀和之被徵至豫章,值豫章民胡誕世等反,因討平之,並論林邑功,封雲杜縣子,食邑四百戶……坐酣飲黷貨,迎獄中女子入內,免官禁錮。」
  9. ^ 《宋書 卷十五 志第五》:「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八月戊子,有司奏:『雲杜國解稱國子檀和之所生親王,求除太夫人。檢無國子除太夫人先例,法又無科。下禮官議正。』太學博士孫豁之議:『春秋,母以子貴。王雖為妾,是和之所生。案五等之例,鄭伯許男同號夫人,國子體例,王合如國所生。』太常丞庾蔚之議:『母以子貴,雖春秋明義,古今異制,因革不同。自頃代以來,所生蒙榮,唯有諸王。既是王者之嬪御,故宜見尊於蕃國。若功高勳重,列為公侯,亦有拜太夫人之禮。凡此皆朝恩曲降,非國之所求。子男妾母,未有前比。』祠部郎中朱膺之議以為:『子不得爵父母,而春秋有『母以子貴』。當謂傳國嗣君母,本先公嬪媵,所因藉有由故也。始封之身,所不得同。若殊績重勳,恩所特錫,時或有之,不由司存。』所議參議,以蔚之為允。詔可。」
  10. ^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上嘉質功,以為使持節、監雍梁南北秦四州諸軍事、冠軍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封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11.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馬文恭,扶風人也。亦以功封泉陵縣子,食邑五百戶。世祖即位,為游擊將軍。頃之卒。」
  12.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泉陵子相,漢舊縣。」
  13. ^ 《宋書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夏侯祖權,譙人也。以功封祁陽縣子,食邑四百戶。大明中,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卒官。諡曰烈子。」
  14.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祁陽子相,吳立。」
  15. ^ 《南齊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宋孝建初,為威遠將軍、汝南新蔡太守,據梁山拒丞相義宣賊,以功封西都縣子……封樂鄉縣侯,三百戶。」
  16.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尋被宥,復本官,追論前功,封筑陽縣子,食邑四百戶……四年,改封始安縣子,戶邑如先……進爵為侯,增邑二百戶。」
  17. ^ 17.0 17.1 17.2 17.3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侍中祭酒顏師伯、侍中領射聲校尉袁愍孫、豫章太守王謙之、太子前中庶子領右衛率張淹,爰始入討,預參義謀,契闊大難,宜蒙殊報。秀之可封樂安縣伯,食邑六百戶,師伯平都縣子,愍孫興平縣子,謙之石陽縣子,淹廣晉縣子,食邑各五百戶。」
  18. ^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師仲子幹繼封。齊受禪,國除。」
  19.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平都子相,前漢曰安平,後漢更名,屬豫章。」
  20. ^ 《宋書 卷十五 志第五》:「大明三年十一月,有司奏:『興平國解稱國子袁愍孫母王氏,應除太夫人。檢無國子除太夫人例。下禮官議正。』太學博士司馬興之議:『案禮,下國卿大夫之妻,皆命天子。以斯而推,則子男之母,不容獨異。』博士程彥議以為:『五等雖差,而承家事等。公侯之母,崇號得從,子男於親,尊秩宜顯。故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固知從子尊與國均也。彥參議,以興之議為允。除王氏為興平縣開國子太夫人。』詔可。」
  21.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以南下之功,封石陽縣子,食邑五百戶。大明三年卒,贈前將軍,諡曰肅。子應之嗣。大明末,為衡陽內史。晉安王子勛反,應之起義拒湘州行事何慧文,為慧文所殺,事在鄧琬傳,追贈侍中。」
  22.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石陽子相,前漢無,後漢有。」
  23. ^ 《宋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浩弟淹,黃門郎,封廣晉縣子,太子左衛率,東陽太守……與晉安王子勛同逆,軍敗見殺焉。」
  24. ^ 《宋書 卷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封周滿山陽縣侯,食邑四百五十戶,胤之耒陽子,食邑三百五十戶。」
  25.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耒陽子相,漢舊縣。」
  26. ^ 26.0 26.1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侍中祭酒、領前軍將軍、新除吏部尚書顗,游擊將軍、領著作郎、兼尚書左丞徐爰,誠心內款,參聞嘉策,匡贊之效,實監朕懷。宜甄茅社,以獎義概。顗可封新淦縣子,爰可封吳平縣子,食邑各五百戶。」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太宗即位,論功行賞,壽寂之封應城縣侯,食邑千戶。姜產之汝南縣侯,佃夫建城縣侯,食邑八百戶。王道隆吳平縣侯,淳于文祖陽城縣侯,食邑各五百戶。李道兒新渝縣侯,繆方盛劉陽縣侯,周登之曲陵縣侯,食邑各四百戶。富靈符惠懷縣子,聶慶建陽縣子,田嗣將樂縣子,王敬則重安縣子,俞道龍茶陵縣子,宋逵之零陵縣子,食邑各三百戶。」
  28.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惠懷子相,江左立。」
  29.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將樂子相,晉《太康地誌》有。」
  30. ^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除奮武將軍,封重安縣子,邑三百五十戶……昇明元年,遷員外散騎常侍、輔國將軍、驍騎將軍、領臨淮太守,增封為千三百戶,知殿內宿衛兵事。」
  31.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茶陵子相,漢舊縣,屬長沙。」
  32.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零陵子相,漢舊縣。」
  33.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太宗初,以東討功,封廣晉縣子,食邑五百戶。東土平定,仍又南討,增邑二百戶……休範平,以戰功改封孱陵縣侯,增邑千戶,並前千七百戶。」
  34. ^ 34.0 34.1 34.2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假輔國將軍左軍吳興沈懷明、龍驤將軍積射將軍東平周盤龍、司徒參軍南彭城李安民等三人,懷明經晉陵破賊,又水軍南伐,統治攻道,盤龍雖不統軍,並經大戰,先登陷陳,安民又隨張興世遏斷錢溪,別統軍貴口破賊,今封懷明建安郡吳興縣,盤龍封晉安郡晉安縣,安民封建安郡邵武縣,並開國子,食邑各四百戶。」
  35.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吳興子相,漢末立曰漢興,吳更名。」
  36. ^ 《南齊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泰始初,隨軍討赭圻賊,躬自鬥戰,陷陣先登。累至龍驤將軍,積射將軍,封晉安縣子,邑四百戶……改封沌陽縣……尋出為持節、都督兗州緣淮諸軍事、平北將軍、兗州刺史。進爵為侯。」
  37.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沌陽子相,江左立。」
  38. ^ 《南齊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封邵武縣子,食邑四百戶……太祖即位,為中領軍,封康樂侯,邑千戶。」
  39.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邵武子相,吳立曰昭武,晉武帝更名。」
  40. ^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龍驤將軍、虎賁中郎將董凱之,隨張興世破胡、白城,先登,封河隆(陰)縣子,食邑四百戶。」
  41.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河陰子相,魏立。」
  42. ^ 42.0 42.1 42.2 《宋書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以平琰功,劉懷珍封艾縣侯,食邑四百戶,垣閎樂鄉縣侯,孟次陽攸縣子,王廣之蒲圻縣子,陳顯達彭澤縣子,呂安國鍾武縣男,食邑各三百戶,黃回葛陽縣男,食邑二百戶。」
  43.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薛安都子道標攻合肥,次陽擊破之,以功封攸縣子,食邑三百戶。歷右軍、驃騎參軍,六年,出為輔師將軍、兗州刺史,戍淮陰,立北兗州,自此始也。進號冠軍將軍。元徽四年,卒。」
  44.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攸縣子相,漢舊縣。」
  45. ^ 《南齊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廣之又進軍襲文秀所置長廣太守劉桃根,桃根棄城走。軍還,封安蠻縣子,三百戶。尋改蒲圻……討宋建平,先登京口,改封寧都縣子,五百戶……建元元年,進爵為侯,食邑千戶。」
  46.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寧都子相,吳立曰楊都,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47. ^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泰始四年,封彭澤縣子,邑三百戶……封豐城縣侯,邑千戶。」
  48. ^ 《南齊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六》:「乃住後力戰,大敗追者而歸。以久勞,封下邳縣子……封望蔡縣侯,七百戶。」
  49.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以平桂陽王休範功,封新市縣子,食邑五百戶。為左軍驍騎將軍,加輔國將軍。元徽四年,以本號為徐州刺史、鍾離太守,進號冠軍將軍。順帝昇明二年,徵為散騎常侍、驍騎將軍。三年,卒。」
  50.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新市子相,漢舊縣,屬江夏。」
  51.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以平桂陽王休範功,封南城縣子,食邑八百戶……沈攸之反,運長有異志,齊王遣驃騎司馬崔文仲討誅之。」
  52.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於天寶,其先胡人,預竹林堂功。元徽中,自陳功勞,求加封爵,乃封為鄂縣子,食邑二百戶。發佃夫之謀,以為清河太守,右軍將軍。昇明元年,出為山陽太守。齊王以其反覆,賜死。」
  53. ^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事寧,度功居多,轉後軍將軍,封東昌縣子,東宮直閤將軍。」
  54.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東昌子相,吳立。」
  55. ^ 《南齊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建元初,封建陽縣子,三百戶……四年,卒。贈後將軍、徐州刺史。諡襄子。」
  56. ^ 《南齊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預佐命勳,封將樂縣子,三百戶,以其祖舊封封之……九年,卒,年五十七。」
  57. ^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封當陽縣子。官至太子左率。」
  58. ^ 《南齊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二》:「建元元年,封南豐縣子,四百戶……永明元年,垣崇祖誅,伯玉並伏法。」
  59. ^ 《南齊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二十五》:「臺軍乘勝,百姓頗被抄奪。軍還,上聞之,收軍主前軍將軍陳天福棄市,左軍將軍中宿縣子劉明徹免官削爵付東冶。」
  60. ^ 《南齊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二》:「太祖受禪,封樂安縣子,三百戶。」
  61. ^ 《梁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天監元年,降爵為子……三年,卒於郡舍,時年五十二。詔贈侍中、中書令。諡曰恭。」
  62. ^ 《梁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齊永明十年,封祁陽縣侯,拜太子洗馬。天監初,降爵為子,除後軍記室參軍,復為太子洗馬,俄遷司徒主簿,丁所生母憂去職。」
  63. ^ 《梁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天監初,降爵為子。」
  64. ^ 《梁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年十二,齊建武四年,封新浦縣侯,自製拜章,便有文采。天監初,降爵為子。」
  65. ^ 《梁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天監初,封廣牧縣子,後軍司馬。出為寧朔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梁州長史夏侯道遷舉州叛降魏,魏騎將襲巴西,域固守百餘日,城中糧盡,將士皆齕草食土,死者太半,無有離心。魏軍退,詔增封二百戶,進爵為伯。」
  66. ^ 《梁書 卷十二 列傳第六》:「高祖即位,遷廷尉,封都梁子,邑三百戶。天監二年,改封永昌,戶邑如先……以功增封七百戶,進爵為侯,徵通直散騎常侍、右衛將軍。」
  67. ^ 《梁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天監初,論功封荔浦縣子,邑三百戶。遷平西司馬、新興太守。天監三年,遷西中郎長史,卒,時年六十二。子泉嗣。」
  68. ^ 《魏書 帝紀第八》:「壬子,王足又遣統軍盧祖遷等擊破衍軍,斬其都督、冠軍將軍、梓潼縣開國子王景胤,劉達等二十四將軍。」
  69. ^ 《魏書 帝紀第八》:「丁酉,拔武陽關,擒衍雲騎將軍、松滋縣開國侯馬廣,冠軍將軍、遷陵縣開國子彭甕生,驍騎將軍、當陽縣開國伯徐元季等二十六將,俘獲七千餘人。」
  70. ^ 《魏書 帝紀第八》:「六月,南荊州刺史桓叔興大破蕭衍軍於九山,斬其虎旅將軍、新豐縣開國子蔡令孫,冠軍將軍席世興,貞義將軍藍次孫。」
  71. ^ 《梁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以功封夷陵縣子,邑三百戶……追贈侍中、左衛將軍,給鼓吹一部,進爵為侯,增邑七百戶。」
  72. ^ 《陳書 卷一 本紀第一》:「高祖率精兵三千,卷甲兼行以救之,頻戰屢捷,天合中流矢死,賊眾大潰,僧明遂降。梁武帝深歎異焉,授直閤將軍,封新安子,邑三百戶……湘東王承制,授高祖員外散騎常侍、持節、明威將軍、交州刺史,改封南野縣伯。」
  73. ^ 《陳書 卷八 列傳第二》:「元帝承制授假節、清野將軍、新州刺史,臨江縣子,邑三百戶……及景平,以功除員外散騎常侍、明威將軍、南兗州刺史,進爵為侯,增邑並前五百戶,仍領晉陵太守。」
  74. ^ 《陳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梁元帝承制授超猛將軍、交州刺史資,領新淦縣令,封巴山縣子,邑三百戶。承聖三年,除明威將軍、游騎將軍,進爵為侯,邑五百戶。」
  75. ^ 《陳書 卷十 列傳第四》:「及侯景西上,鐵虎從僧辯克任約,獲宋子仙,每戰皆有功。元帝承制授仁威將軍、潼州刺史,封沌陽縣子,邑三百戶。又從僧辯克定京邑,降謝答仁,平陸納於湘州。承聖二年,以前後戰功,進爵為侯,增邑並前五百戶。」
  76. ^ 《陳書 卷八 列傳第二》:「元帝授猛烈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富川縣子,邑三百戶……以功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給鼓吹一部。」
  77. ^ 《陳書 卷十六 列傳第十》:「侯景平,授中書侍郎,封始平縣子,邑三百戶……天嘉元年,進爵為伯,增邑通前七百戶。」
  78. ^ 《大唐豫州郾城縣令王君墓誌銘幷序》:「祖曇選,梁散騎常侍,太子左衛率,輕車將軍,吳寧縣子,陳車騎將軍,揚州刺史,建安郡公,食邑二千戶,加鼓吹、班劍。」
  79. ^ 《陳書 卷十六 列傳第十》:「世祖即位,復為祕書監,舍人如故。以定策功,封新豐縣子,邑四百戶。累遷散騎常侍。世祖誅侯安都,景歷勸成其事。天嘉三年,以功遷太子左衛率,進爵為侯,增邑百戶,常侍、舍人如故。」
  80. ^ 《陳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天嘉元年,封文招縣子,邑三百戶……晉安平,以功遷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伯,增邑並前四百戶。」
  81. ^ 《陳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天嘉元年,封益陽縣子,邑三百戶……尋改封朝陽縣伯,邑五百戶。」
  82. ^ 《陳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嚴武將軍、建州刺史辰縣子張智達」
  83. ^ 《陳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以預長城之功,封崇德縣子,邑三百戶……除臨安令,坐杖殺縣民免封。」
  84. ^ 《陳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子隆弟子才,亦有幹略,從子隆征討有功,除南平太守,封始興縣子,邑三百戶。」校勘記:「始興」南史作「始康」。
  85. ^ 85.0 85.1 《陳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陳智深以誅叔陵之功為巴陵內史,封游安縣子。陳仲華為下嶲太守,封新夷縣子。」
  86.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摩訶之戮也,其妻子先已籍沒,智深收摩訶屍,手自殯斂,哀感行路,君子義之。」
  87. ^ 《陳書 卷十四 列傳第八》:「王勇,太建中為晉陵太守,在職有能名。方慶之襲馬靖也,朝廷以勇為超武將軍、東衡州刺史,領始興內史,以為方慶聲勢。靖誅,以功封龍陽縣子。」
  88. ^ 羅福頤《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徵存》第309頁·南北朝官印·一·劉宋官印:「巴陵子相之印」
  89. ^ 羅福頤《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徵存》第309頁·南北朝官印·一·劉宋官印:「綏寧子相之印」
  90. ^ 《宋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九年,卒官,時年四十一。次年,以參伐蜀之謀,追封南昌縣五等子。」
  91. ^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遭父憂,服闋,為中書侍郎,又除晉陵太守,襲南昌縣五等子。」
  92. ^ 《宋書 卷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還為宋國五兵尚書,晉陵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封建陵縣五等子,追贈太常……起家太子太傅主簿,轉太子舍人,襲爵建陵子。」
  93. ^ 《南齊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景文封江安侯,繢襲其本爵,為始平縣五等男。」
  94. ^ 《宋書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永初二年,出為丹陽尹,復入為都官尚書,加散騎常侍。以從征功,封龍陽縣五等子。」
  95. ^ 《南齊書 卷三 本紀第三》:「事平,徵為尚書庫部郎,征北中兵參軍,西陽縣子……封聞喜縣侯,邑二千戶。」西陽縣子未記載有食邑,而西陽縣在469—477年間為蕭道成的封國,因此蕭賾所封當為五等子。
  96. ^ 《南齊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沈攸之之難,玄載起義送誠,進號後軍將軍,封鄂縣子……六年,卒,時年七十六。諡烈子。」
  97. ^ 《宋書 卷三十七 州郡三》:「鄂令,漢舊縣,屬江夏。吳改鄂為武昌,晉武帝太康元年,復立鄂縣,而武昌如故。」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