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道明(1902年—1964年5月24日)字士畸,曾用名卞士吉卜世畸卜士琦卜士奇湖南益陽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高級幹部,曾代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中共六大代表、共產國際五大代表、青年共產國際四大代表,後為中華民國官員。[1][2][3][4][5]

生平

編輯

6歲入私塾。1915年進入湖南衡陽船山中學學習。1918年畢業,任小學教員。1919年,進入上海復旦大學旁聽,同時參加陳獨秀戴季陶所辦的滬濱工讀互助團,並爲《國民日報》 副刊 《覺悟》 校對。1920年,入陳獨秀等人設立的上海外國語學社學俄文。1920年底,在上海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這是陳獨秀等人成立的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5月,作為上海外國語學社赴蘇俄學員,被派赴蘇俄學習,介紹人為賀民范。該批赴蘇俄留學者共有劉少奇任弼時彭述之蕭勁光、卜士奇(卜道明)等30人。1921年8月初,他到達蘇俄莫斯科,與任弼時等十餘人進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1年冬,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中共旅莫支部的領導工作。[4][3]1922年1月下旬,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

1922年冬回國,任上海大學俄文講師。1923年秋,當選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1923年8月到9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中央局委員、秘書。1923年8月到1924年9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23年9月到1924年4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駐粵委員。1924年3月,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屆中央擴大會議。曾和鄧中夏一起主辦《中國青年》雜誌。1924年4月到9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局委員、學生部主任(任至1924年7月),1924年8月到9月任農工部主任。[4]

1924年6月,代表中國共產黨出席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出席青年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1][4]1924年9月,因為泄密而受留團察看處分,並被停止團中央委員等職務。[4]

1924年夏,赴廣東,任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的俄文翻譯、蘇聯軍事顧問加倫將軍的翻譯。[4]東征陳炯明時,他與加倫將軍、邵力子、蔣介石生活在一起。[2]1925年春,接替周恩來代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4][2][5]當時他身為蘇聯顧問鮑羅廷的翻譯,掛名代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因工作忙,一個多月未到職視事,後改由包惠僧代理。[2]1926年秋,作為邵力子的翻譯隨同出使蘇聯。後來在莫斯科中山大學高級部、蘇聯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院學習。1928年6月,作為指定及旁聽代表,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結束之後,任莫斯科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講師及列寧學院中國班政治經濟學講師。

1930年,卜道奇和一些留俄學生經海參威回到上海,被中統逮捕,羈押在留俄學生招待所,後任留俄同學會理事。後得到蔣介石的賞識與信任。[4]蔣經國在蘇聯時,曾受他的照顧。[2]

1933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國際問題編審。後來擔任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俄文教官、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航空委員會秘書。1938年秋,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外事科科長,主管俄文譯員事務。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軍事委員會顧問事務處處長張沖的副手,參加國共和談工作,任國民政府談判代表的聯絡人員。張沖逝世後,接任顧問事務處處長。1944年11月,任國民政府外交部亞西司司長。[4][2][5]1945年6月27日,以宋子文為團長,卜道明、蔣經國等14人為成員的代表團赴蘇聯莫斯科訪問,就締結中蘇友好條約進行會談。8月14日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1945年9月5日晚6時30分,毛澤東應蔣介石之邀,在國民黨中央幹部學校禮堂出席招待蘇聯駐華大使彼得洛夫的茶會,並同觀京劇《穆桂英掛帥》。卜道明任總招待,蔣經國為副總招待。

1949年10月,卜道明從廣州去台灣。初創園山遠廬研究室。1951年4月,卜道明任「革命實踐研究院」講座及教育委員。1953年4月1日,邵毓麟李白虹、卜道明等發起起成立國際關係研究會,研究中共及國際問題,邵毓麟為理事長,下設蘇俄、美國、歐洲、日韓、匪情、謀略等六個研究組。1954年11月,邵因病辭職,由卜道明繼任理事長。1959年,卜道明任「國防研究院」敵情組首席講座。1961年,國際關係研究會改為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下設國際、匪情、俄情、經濟、邊疆等五個研究組及編譯、資料、出版、合作交換、秘書、會計、總務等7個業務組,推選卜道明先生為董事長兼主任,1964年5月24日,卜道明在台北病逝,終年62歲。[4][5]

著作

編輯
  • 《蘇俄在中國》(俄文版)
  • 《蘇俄簡明百科全書》[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石川禎浩,早期共產國際大會的中國代表(1919-1922年),袁廣泉譯,上海革命史資料與研究2005年
  2. ^ 2.0 2.1 2.2 2.3 2.4 2.5 黄埔军校七位政治部主任的人生 周恩来为第三任,中国网,2008-01-15. [2016-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3). 
  3. ^ 3.0 3.1 上海青年志 第七篇青年对外国及港澳台交流 第一章出国留学 第一节 解放前,上海通,于2016-10-22查阅.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徐友春,民國人物大辭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5. ^ 5.0 5.1 5.2 5.3 5.4 陳予歡,黃埔軍校將帥錄,廣州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