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第1任考試院院長・中國政治人物

戴季陶(1891年1月6日—1949年2月12日),原名良弼选堂天仇,后改名传贤季陶以字行,原籍浙江吴兴,生于四川广汉,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元老之一,中华民国国旗歌的作词者[1],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在训政时期任第一任考试院院长长达20年,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五院院长,就任时年仅37岁。

戴季陶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第1任考试院院长
任期
1928年10月25日—1948年6月30日
继任中华民国行宪
首任院长:张伯苓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91年1月6日
 大清四川省成都府广汉县
逝世1949年2月12日(1949岁—02—12)(58岁)
 中华民国广州市
籍贯四川成都广汉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1911年至1949年)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初)
儿女戴安国蒋纬国
宗教信仰佛教
学历
经历

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编辑

戴季陶祖籍浙江湖州乌程戴山(今属吴兴区八里店镇),生于四川广汉,其高祖戴敏勤入川经商,定居汉州,在中西街开碗铺,世继其业,其父戴小轩兼业中医外科

1905年,到日本就读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06年4月,在东京认识东渡日本就读东京振武学堂的蒋中正。1907年转读日本大学法律系。

1909年返,在江苏巡抚瑞征处担任江苏自治研究所教官。1911年加入同盟会,屡于报章批评满清朝廷,并因此受到两江总督张人骏的通缉,流亡日本长崎、英属新加坡及马来亚槟城。1911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陈其美钮永建上海起义,1912年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并随孙中山访问日本,担任日语翻译。

1912年主持上海《民权报》。后参加进行二次革命,负责军事联络活动,曾发出警告称:蒙古去,而中华民国亦随之去矣。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逃亡日本,期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返中国,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周刊。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兼大元帅府秘书长。9月,与张继会见原敬,希望日本方面支持中国南方政权。1918年4月代理外交次长。

五四运动期间,戴季陶与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接触。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戴季陶为十四位成员之一参加第一次会议,后由于孙中山反对及自身身体健康原因,未出席第二次会议,退出共产主义小组。至1922年,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工作,暂时远离政治,期间投江自杀被救起。

中年经历

编辑

1924年1月,出席中国国民党一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部长。5月,黄埔军校成立,任政治部主任。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改名传贤,季陶。6月至7月,发表《孙文主义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认为三民主义“完全渊源于中国正统思想的中庸之道,先生实在是孔子以后中国道德文化上继往开来的大圣”,孙中山“博大精深”,马克思只是社会病理学家,不是社会生理学家,唯物史观过度单纯。进行国民革命的民族斗争可以不讲阶级斗争。11月,参加反对中国共产党的“西山会议”。

1926年,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1927年,参与策划四一二事件。1928年,著《日本论》。2月,升为国民党宣传部长。10月起,担任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考试院院长长达20年。至1948年6月辞职,改任国史馆馆长,并被蒋介石聘为总统府资政

1932年10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戴季陶、于右任等人“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初期计划”议案,成立“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学大楼(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3号教学楼)奠基典礼,戴季陶到会祝词,曰:“民为国本,食为民天。炎黄立国,首裕民食。姜原后稷,弘兹天职。衣食既足,礼义斯舆。树德务滋,树基务坚。木贵松柏,宝重金刚。坚贞之性,百物之良。立教兴学,志在成人。建国之业,教学为先。民德归厚,百业兴焉。万众一心,教有次第。学有师承,事有始终。德有本根。克勤克俭,创业之源。脚踏实地,步步向前。光荣历史,从此开篇。奠基礼成万众欢。祝我学校万万年。”[2][3]

逝世

编辑

1949年2月12日,国史馆馆长戴传贤殁于广州[4]:58,享年58岁。戴常作许多国事与世局分析与预测,所以衰老得特别快。[5]死因有“用药过量”说(晚年饱受神经痛之苦的戴常需要大量安眠药助睡[6]),也有“忧愤自尽”说,因为感于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之中国国民党败局而自杀。另外也有“因病死亡”说,其子蒋纬国则认为是心脏病突发致死[7]

身后

编辑

戴季陶逝世,蒋中正总统闻耗悲痛,故人零落,中夜唏嘘[8]:154。蒋中正为之哀诔以“痛失勋耆”。2月15日出殡,蒋中正率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全体出席。[9]:173月12日颁发褒扬令。3月31日又颁令国葬[10]:134-245[11]

戴季陶逝世后,蒋纬国为生父心丧3年,而且每年都在考试院为故院长冥诞纪念日在善导寺诵经时,著布衣素袍,行跪拜大礼[12]:46-47

家族

编辑
 
 
 
 
 
 
 
 
 
 
 
 
 
 
 
 
 
 
高祖父:戴闻天[13]
 
 
 
 
 
 
 
曾祖父:戴崇节
 
 
 
 
 
 
 
 
 
 
 
祖父:戴廉
 
 
 
 
 
 
 
 
 
 
 
 
 
 
父:戴小轩
 
 
 
 
 
 
 
 
 
 
 
 
 
 
 
 
 
戴季陶(1891-1949)
 
 
 
 
 
 
 
 
 
 
 
 
 
 
 
 
 
 
 
 
母:黄氏
 
 
 
 
 
 
 
 
 
 
 
 
 
 
 
 

妻子钮有恒、赵文淑,妾赵令仪。戴季陶有一女二子——戴家祥、长子戴安国(母亲是日本黑龙会成员津渊美智子)与蒋纬国

戴季陶与蒋中正是结拜好友,两人在日本同赁一室。与此同时,戴季陶有一位日本籍护士女友重松金子,重松金子与戴、蒋二人均“过从甚密”,尔后重松金子甚至未婚替戴季陶产下一子。经过跟蒋中正的协调,决定过继给蒋中正,即日后之蒋纬国。经蒋中正的母亲王采玉斟酌后,兼祧蒋中正与蒋中正之亲弟蒋瑞青,并决定由蒋中正侧室姚冶诚抚养蒋纬国[14]

评价

编辑

蒋纬国:“亲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一直就是一位可敬可爱的长者。”[12]:42“大家都传诵亲伯的文章,气势澎湃,影响深远。在我记忆里……他老人家写文章是从不草稿的。每次都是跟总理先君……确定原则,然后和党政有关人士,沟通观念,博采周咨。……他所撰写的历史文件,到今天读来,犹是掷地有声。他……字迹工整,一笔不苟,煞是秀美劲拔。”[12]:43“亲伯写文章的习惯和功力,可能与革命初期从事新闻工作有关……他那深厚中国文化的涵养,横溢的才华及坚定不挠的革命意志,蕴育了他……内敛气质,和铄为不朽的作品。他曾自署为‘戴天仇’,就可以显出……意志与情操了。”[12]:43

张国焘:“戴季陶那本《中国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的小册子,似是孙文主义学会的经典。”并回忆陈延年曾经把译文送给鲍罗庭看,鲍阅毕表示“无能为力”,因此“陈延年除了指斥戴季陶和孙文主义学会为新右派之外,别无他法。”[15]

纪念

编辑

艺术形象

编辑

主要著作

编辑
  • 《孙文主义哲学的基础》
  • 《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
  • 《青年之路》
  • 《学礼录》
  • 日本论
文集
  • 《戴季陶先生文存》(共四册)1957中央文物供应社
  • 《戴季陶先生文存续编:再续编》(上下册)1968 台湾商务印书馆
  • 《戴季陶先生文存续编:三续编》(上下册)1971史料篡委员会
  • 《戴季陶集:1909~1920》1990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关于国旗歌的作词者尚有争议,详见中华民国国旗歌#历史
  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档案馆资料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11-28.
  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史长廊[永久失效链接]
  4. ^ 陈布雷等编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8-06-01. 
  5. ^ “南京撤退时,先君交待郑彦棻先生转告亲伯,劝他早一点离开南京,但他老人家却坚不肯走。……当时,他老人家住在汤山的别墅里。我衔命前往,亲伯说:‘我在这里这么安静,为什么要叫我走呢?’我说:‘父亲说的,如果您不走,要我在此地陪您。’……亲伯说:‘……应知 总理说的我生则国死,我死则国生的道理和军人魂的气节!你立即回报你父亲,我一定尽早起程前往广州。’”见见蒋纬国:〈我的亲伯〉,刊高仕隐著:《蒋纬国进乎?退乎?》,台北长歌出版社1990年1月25日版,第44-45页
  6. ^ 探秘戴季陶之死:自杀可能有多大?. [2016-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7. ^ “亲伯的死因,有人说他老人家是自杀身亡的,因为桌上和床上都发现了安眠药。当时我并不在场。不过事后听别人描述现场情况,我肯定地认为亲伯不是一般传说的自杀,而是心脏病突发过世的。因为亲伯的床上洒了好几颗安眠药,而在靠床的桌子也发现了安眠药的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药。就我所知,他在晚年,一定要安眠药才能入睡。那天很可能是他在拿安眠药的时候,心脏病突发,所以药才会洒在床上。如果我是自我了断的话,他尽可以把整瓶安眠药吃光!”见蒋纬国:〈我的亲伯〉,刊高仕隐著:《蒋纬国进乎?退乎?》,台北:长歌出版社1990年1月25日版,第46页
  8. ^ 蒋经国.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9. ^ 安淑萍、王长生著:《蒋介石诔辞说屑》,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15日,ISBN 9789578506695
  10. ^ 《戴季陶传》
  11. ^ 当时《广东商报》报道:戴季陶“因鉴于内战苦无了期,民生日形痛苦,忧心过度,病势反而加剧”。
  12. ^ 12.0 12.1 12.2 12.3 高仕隐:《蒋纬国进乎?退乎?》,台北:长歌出版社,1990-01-25
  13. ^ 沈清松,慧严,李云汉.陈大齐·太虚·戴季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77-78 ISBN 9570516194
  14. ^ 曾文述:〈[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博客
  15. ^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三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外部链接

编辑
官衔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新头衔 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
第一任

1928年10月25日 - 1948年6月30日
训政移交宪政
行宪后首任院长:张伯苓
教育职务
国立中山大学
前任:
经亨颐代理
前面代理 - 陈公博、禇民谊
(正任:顾孟余
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第六任
(正任第三任)

1926年10月 - 1927年8月
更名为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原因: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校长
第六任
(正任第三任)

1927年8月 - 1928年3月
复名为
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第六任
(正任第三任)

1928年3月 - 1930年9月
继任:
副校长朱家骅主持校务
下任代理:许崇清
(下一正任:邹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