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號防護巡洋艦

吉野號防護巡洋艦大日本帝國海軍防護巡洋艦,1892年至1904年在役。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的豐島海戰大東溝海戰中表現活躍。

艦歷
訂造 1891年度計劃
起工 1892年3月1日
進水 1892年12月20日
就役 1893年9月30日
之後 1904年5月15日 沉沒
除籍 1905年5月21日
性能諸元
排水量 常備:4,216t
全長 109.73m(垂線間長)
全幅 14.17m
吃水 5.18m
動力 燃煤鍋爐12台;往復式蒸氣機2台
15,900hp
最大航速 23kt
航續距離 10kt/4,000浬
兵員 360名
武備 15.2cm單裝砲4門
12cm單裝砲8門
47 毫米單裝砲22門
35.6cm水上魚雷發射管5門
裝甲 甲板水平部:45 毫米
甲板傾斜部:115 毫米
防盾:115 毫米

建造

編輯

吉野(よしの於1892年於英國阿姆斯壯造船廠建造,委託英國造艦專家菲利浦·瓦茨爵士的力作之一,1892年9月30日完工,當時世界上最快的、日本帝國海軍最先進的防護巡洋艦[註 1][2] 命名取自日本四國地區名勝「吉野川」。

概貌

編輯

吉野號巡洋艦是一個典型的「埃爾斯威克 (Elswick) 巡洋艦」設計。[註 2] 由 12 台燃煤鍋爐和兩台四衝程蒸汽機提供動力,驅動兩個螺旋槳,最高時速 23 。雙煙囪,兩個桅杆。艦上配有6吋速射炮四門(艏、艉樓甲板上各佈置一門,艏樓之後艦橋附近左、右舷側耳台各佈置一門),4.7吋速射炮八門(佈置在艏、艉樓之間左右兩舷的八個耳台內),47毫米速射砲 22 門及 14吋口徑魚雷發射管 5 具。排水量 4150 噸[3]。在防護方面,主要由穹甲甲板構成主要防護結構,中央隆起部分厚度1.75吋,側面傾斜部分厚度為4.5吋,彈藥庫、機艙等重要艙室置於穹甲甲板以下,此外,側面還有煤倉儲煤可提供一定的防護力。

戰史

編輯

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中,以吉野艦為首的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編隊攻擊了清北洋海軍的濟遠艦廣乙艦,俘獲炮艦操江日語操江 (砲艦),擊沉運輸船高升號。吉野艦被一枚濟遠艦150毫米口徑火炮擊中右舷,擊毀舢板數隻,穿透鋼甲,擊壞發電機,墜入機艙的防護鋼板上,然後又轉入機艙裏。可是由於彈頭裏面未裝炸藥,所以擊中而不爆炸,使吉野僥倖免於遭到重創。

1894年9月17日大東溝海戰中,吉野艦作為日軍游擊編隊領艦,率巡洋艦高千穗秋津洲浪速衝擊北洋水師艦列橫隊之右翼,重創超勇揚威二艦。稍後,吉野為夾擊北洋水師而帶隊從致遠艦正面通過,遭致遠艦以衝角英語Ramming戰術突擊[註 3],但是由於大火(也可能是引爆了自帶的魚雷),致遠爆炸沉沒[註 4]。 隨後,以吉野艦為首的游擊編隊攻擊並擊沉了經遠艦,還使來遠艦嚴重受創。吉野艦在大東溝海戰中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傷。之後,吉野艦還參加了掩護旅順登陸圍困威海衛,以及對台灣的接收作戰行動。

1904年5月15日,參加日俄戰爭中封鎖旅順口作戰的吉野艦在大霧中意外被友軍裝甲巡洋艦春日以艦首衝角撞中舷側中部,機艙進水,發生傾覆,沉於旅順附近海面(同日日本海軍還有初瀨、八島兩艘戰列艦觸雷沉沒),艦長以下三百餘人隨艦同沉。由於這一事故,日本帝國海軍取消了所有戰艦船頭的衝角。

年譜

編輯

艦長

編輯
  • 河原要一 大佐:1893年6月7日 - 1895年6月4日
  • 諸岡賴之 大佐:1895年6月4日 - 1896年11月26日
  • 島崎好忠 大佐:1896年11月26日 - 1897年12月1日
  • 植村永孚 大佐:1897年12月1日 - 1898年6月13日
  • 丹治寛雄 大佐:1898年6月13日 - 1899年6月17日
  • 大井上久麿 大佐:1899年6月17日 - 1900年2月13日
  • 酒井忠利 大佐:1900年2月13日 - 1901年1月21日
  • 寺垣豬三 大佐:1901年2月4日 - 1901年3月13日
  • 松本有信 大佐:1901年4月23日 - 1902年4月22日
  • 佐伯誾 大佐:1903年4月12日 - 1904年5月15日殉職

註釋

編輯
  1. ^ 坊間經常流傳吉野艦原為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先推薦給中國,不過因資金不足而放棄,最終由日本人購得,但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那艘清廷訂購失敗的戰艦,是在日本海軍購得吉野號後,阿姆斯壯公司原本欲推薦予清廷的吉野號的改進設計同型艦:由智利海軍訂購,建造中的布蘭科‧恩卡拉達號英語Chilean cruiser Blanco Encalada (1893)。該艦配有八英吋炮兩門、六英吋速射炮 10 門、47毫米速射炮 12 門、魚雷發射管五門,除航速慢半節以外,火力和裝甲都在吉野號之上。智利方原本已同意轉讓,但由於當時清廷已停止購艦一年,加上要為慈禧太后祝壽作準備,該艦最終在1895年竣工後由智利領去。在大東溝海戰後,清廷原打算向智利商討購艦,但智利要價由之前的35萬鎊升至約50萬鎊,加上多方原因,最終沒有成功購入。[1]
  2. ^ 1882年,經合併形成阿姆斯特朗-米徹爾有限公司 (Sir W.G.Armstrong, Mitchell, & Co. Ltd.),隨後,在埃爾斯威克現有的工廠旁邊設立一家新船廠,後來大部分艦隻在埃爾斯威克船廠建造,因此後來習慣將阿姆斯特朗生產的巡洋艦稱為「埃爾斯威克 (Elswick) 巡洋艦」。
  3. ^ 據《東鄉平八郎と秋山真之》記載為衝向浪速艦看來更可信,因為第一游擊隊的首艦不會馬虎到讓對方足以接近自己,而浪速因為閃避西京丸曾停船掉隊。
  4. ^ 關於致遠艦是否為吉野艦所擊沉,大多數研究者持肯定意見。但也有意見指出當時二艦的相互位置並不利於魚雷攻擊,且致遠當時已經遭重創並起火,可能是因大火引致致遠艦上彈藥殉爆,或為吉野之速射炮擊中致遠艦所裝備之魚雷,導致後者爆炸沉沒。

同型艦

編輯

甲午戰爭結束後,日本決定向阿姆斯特朗船廠訂購一艘吉野號同型艦,即「高砂」號巡洋艦,1896年5月29日開工,1897年5月25日下水,8月返回日本,1898年5月完工。 主要改動設計為艏、艉樓甲板炮位上換成兩門8吋口徑炮;為了解決高速航行產生上浪問題,艏樓延長將艦橋附近的舷側炮位納入艏樓內的炮房。也有獨立于吉野型分類單獨列為高砂型。 1904年12月13日參加日俄戰爭中作戰的高砂艦在旅順口港口外觸雷沉沒。1905年6月15日除籍。

關連項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馬幼垣. 甲午戰爭期間李鴻章謀速購外艦始末. 《靖海澄疆:中國近代海軍史事新詮》.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 June 2009 [2019-01-14]. ISBN 978-957-08-341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4). 
  2. ^ 閰京生著,《菊花與錨: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台北市:知兵堂,2007年),頁44。
  3. ^ 閰京生著,《菊花與錨: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台北市:知兵堂出版社,2007年),頁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