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銀行兌換券

大清銀行兌換券,1905年至1908年期間稱大清戶部銀行兌換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由官方開辦、具有中央銀行性質的金融機構——大清戶部銀行(後改稱大清銀行)發行的紙幣。

大清銀行兌換券
大清戶部銀行兌換券
宣統三年(1911年)大清銀行兌換券拾元券(攝政王載灃像)
使用地區
使用地 大清
發行歷史
始發時間1905年
發行製造
中央銀行大清銀行
(1908年前稱大清戶部銀行)

歷史 編輯

大清戶部銀行時期 編輯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各大外國銀行進入清朝,並自行大量發行紙鈔;與此同時,各省為了增強財力,也都相繼辦起了官銀錢局。當時,各種鈔票、錢票、莊票混合流通或各佔一地,清朝金融秩序陷入混亂[1]。為了統一全國幣制,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大清戶部銀行」,成為中國最早由官方開辦的國家銀行,兼具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重性質,並在全國各地發行了「大清戶部銀行兌換券」[2][3]

大清銀行時期 編輯

1906年,清朝官制改革,戶部改為度支部,戶部銀行也於1908年更名為「大清銀行」,成為清朝正式的中央銀行。而在正式更名之前,大清戶部銀行就開始以「大清銀行」名義發行「大清銀行兌換券」,由商務印書館印製[4]。由於中國國內尚無雕刻鋼凹版技術,而之前商務印書館所印製出來的紙鈔成本高昂且易於仿製,因此清政府後來委託美國鈔票公司印刷新鈔[5]。此階段的大清銀行兌換券,鈔票正面為李鴻章頭像,故稱為「李鴻章像券」。但期間因光緒皇帝駕崩,加之時局動盪,溝通不利,導致李鴻章像券印製版別繁多,流通混亂[2]。在這一期間,度支部還曾派郎中薩陰圖、主事曾習經日本考察印鈔技術。薩、曾二人回國後向朝廷上奏,建議學習日本銅凹版印鈔技術。之後銅製票版製成,但最終未被清政府採用[6]

1910年,為了避免貨幣混亂,度支部頒佈《大清銀行則例》,規定只有大清銀行才可發行紙鈔,並用於全國一切支付行為。當時,清政府重金聘請美國雕刻家海趣(L. J. Hatch)以及多名美國技師,負責培訓印鈔人員,並着手設計新版紙幣[7]。新版大清銀行兌換券正面印有攝政王載灃頭像,俗稱「大清龍鈔」,共有八種試色樣票,分別是壹圓、伍圓、拾圓、壹佰圓四種面值[8]。最終正面皆定為黑色,背面則定壹元綠色、伍元紫色、拾元藍色和佰元黃色,並交由度支部印刷局進行印製,1911年3月1日開始印刷。中國也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採用鋼凹版雕刻、凹版印鈔技術的國家之一[9]。然而當年辛亥革命爆發,新鈔發行計劃也未能發行,除加印流水號碼拾元券流通外,其餘僅有少量樣票存世[2][7][10]

後續 編輯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為緩解財政危機,大量庫存的「李鴻章像券」被加蓋塗改為「中國銀行兌換券」流通使用[7]

票樣 編輯

戶部銀行銀圓兌換券 編輯

圖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發行日期 備註
橫式戶部銀行銀圓兌換券伍圓券

(silver five dollarts.$ 5) 光緒32年發行

藍、黃色調

大清雙龍搶珠與龍搶珠旗幟圖像、 天津通用銀圓、滿文與篆體 「大清戶部銀行兌換券」、 「光緒三十二年印」、 「執此為照永遠通用」、 「憑票即付不掛失票」 與伍圓、符號數字5等字樣。 後期改開封通用。

棕色調

券面上圖案使用「歐式三馬族徽標幟」圖像 及註明面額數字5、 西元發行年份、英文 FIVE DOLLARS、 THE "TA-CHING" GOVEBNMENT BANK、 TIENTSIN 等說明文字。 後期改開封(KAIFONG)通用。

伍圓 光緒32年(1906年) 版別:銀圓兌換券伍圓券版

印製年版:光緒32年(1906年) 發行地區:大陸地區 鈔券尺寸(毫米):161 X 100。

橫式戶部銀行銀圓兌換券伍圓券

(silver ten dollarts.$ 10) 光緒32年發行

棕色調

大清雙龍搶珠與龍搶珠旗幟圖像、 天津通用銀圓、滿文與篆體 「大清戶部銀行兌換券」、 「光緒三十二年印」、 「執此為照永遠通用」、 「憑票即付不掛失票」 與拾圓等字樣。 後期改開封通用。

綠色調

券面上圖案使用「歐式三馬族徽標幟」圖像 及註明面額數字10、 西元發行年份、英文 FIVE DOLLARS、 THE "TA-CHING" GOVEBNMENT BANK、 TIENTSIN 等說明文字。 後期改開封(KAIFONG)通用。

拾圓 光緒32年(1906年) 版別:銀圓兌換券拾圓券版

印製年版:光緒32年(1906年) 發行地區:大陸地區 鈔券尺寸(毫米):

大清銀行兌換券 編輯

圖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發行日期 備註
橫式大清銀行兌換券伍圓券

(silver five dollarts.$ 5) 宣統元年發行

黑色調

攝政王載灃頭像、八駿騎士、 陽光及飛龍等圖像、 「大清銀行兌換券」、 「憑票即付銀幣伍圓全國通用」 與伍元、符號、數字$5等字樣。

黑色調

券面上運用雙龍擁印、饕餮紋圖案使用。 英文「SIGHT BANKNOTE」、 「TA CHING GOVERNMENT BANK OF CHINA」 等說明文字。

伍圓 宣統元年(1909年) 版別:銀行兌換券伍圓券版

印製年版:宣統元年(1909年) 發行地區:大陸地區 鈔券尺寸(毫米):176 X 93。

橫式大清銀行兌換券壹百圓券

(silver one hundred dollarts.$ 100) 宣統元年發行

棕色調

攝政王載灃頭像、農民耕地、 陽光及飛龍等圖像、 「大清銀行兌換券」、 「憑票即付銀幣百圓全國通用」 與百元、符號、數字$100等字樣。

藍色調

券面上運用雙龍擁印、饕餮紋圖案使用。 英文「ONE HUNDRED DOLLAR」、 「SIGHT BANKNOTE」、 「TA CHING GOVERNMENT BANK OF CHINA」 、數字100等說明文字。

壹百圓 宣統元年(1909年) 版別:銀行兌換券壹百圓券版

印製年版:宣統元年(1909年) 發行地區:大陸地區 鈔券尺寸(毫米):176 X 93。

橫式大清銀行兌換券壹百圓券

(silver one hundred dollarts.$ 100) 宣統元年發行

黑、橘色調

李鴻章頭像、北京天壇等圖像、 「大清銀行兌換券」、 宣統元年印製 與壹百圓、百元等字樣。

黑、橘色調

券面上運用中式宮廷建築 圖案使用、西元印製年月。 英文「ONE HUNDRED DOLLAR」、 「TA CHING GOVERNMENT BANK OF CHINA」 、數字100等說明文字。

壹百圓 宣統元年(1909年) 版別:銀行兌換券壹百圓券版

印製年版:宣統元年(1909年) 發行地區:大陸地區 鈔券尺寸(毫米):182 X 98。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鶴齡. 大清銀行第一套鈔票[J]. 會計之友, 2004(2):72-72.
  2. ^ 2.0 2.1 2.2 清末民初的大清银行兑换券. 新浪. 2016-12-05 [2017-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5). 
  3. ^ 戶部銀行銀圓兌換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央銀行 券幣數位博物館 民110年1月7日補登
  4. ^ 王金華, 張芳. 戶部銀行時期的大清銀行兌換券[J]. 中國錢幣, 2005(4):32-33.
  5. ^ 孫浩. 美鈔公司檔案中李鴻章像大清銀行兌換券承印始末[J]. 中國錢幣, 2013(6):9-12.
  6. ^ 高桂雲. 「大清門」伍拾圓兌換券銅質凹印票版淺議[J]. 錢幣博覽, 2006(4):30-31.
  7. ^ 7.0 7.1 7.2 顧慧. 一套沒有完成社會使命的大清紙幣——大清銀行兌換券的誕生始末[J]. 藝術市場, 2009(4):82-83.
  8. ^ 畢鳳鵬, 李茂, 楊若齡,等. 大清銀行兌換券試色樣票始末[J]. 中國錢幣, 1992(4):19-22.
  9. ^ 添壽. 我國首批機印鈔票誕生始末[J]. 安徽錢幣, 2006(1):34-35.
  10. ^ 王志東. 溥仪"阿玛"现身钞票上 溥仪因稚气未脱未登票面. 中新網. 2013-07-14 [2017-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