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白瓷嬰兒枕

另外,底部刻有御製詩一首,可以發現乾隆皇帝將此類比為警枕,不僅警惕自勵自己宵旰勤勞,配合其他詠定窯孩兒枕御製詩來看,顯示出期盼如武丁於夢中尋到輔國賢臣的意圖。
定窯 白瓷嬰兒枕
年份北宋(西元12世紀)
類型陶瓷器
尺寸18.8 cm × 31.0 cm × 13.2 cm(7.4英寸 × 12.2英寸 × 5.2英寸)
收藏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收藏地臺北市士林區國立故宮博物院
登錄號故瓷004923N000000000
網址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介紹

編輯

北宋白瓷嬰兒枕這件做品,嬰孩伏臥榻上的白瓷枕展現了定窯瓷器在塑形及裝飾上的高超技術。定窯燒製的作品以白瓷為主,成型工藝精良,釉質細潤光滑,釉色白中帶微黃,裝飾技法有淺劃、深刻、印花等。本件嬰兒枕的釉色牙白溫潤,頭部與身體分別由左右合模相接後,並將身、首接合,再剔刻面容。同時,充分發揮定窯不同的裝飾技巧,長衣下擺的朵花、背心上的球形紋以及榻座上雲螭紋是以模印技法呈現,後背則刻以纏枝牡丹,印花紋樣清晰,刻花線條流暢,二者搭配自如得宜。另外,底部刻有御製詩一首,可以發現乾隆皇帝將此類比為警枕,不僅警惕自勵自己宵旰勤勞,配合其他詠定窯孩兒枕御製詩來看,顯示出期盼如武丁於夢中尋到輔國賢臣的意圖。[1]

乾隆皇與嬰兒枕

編輯

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間,收集了十一個定瓷娃娃枕,其中便包含了本作與另外兩件相似作品。乾隆皇帝得到這些娃娃枕後,為它們特別訂製錦墊與「紫檀木羅漢床」,由乾隆丙申(乾隆四十一年)一首〈詠定窯娃娃枕〉中:「檀材新與臥為床」足見此娃娃枕伏臥於羅漢床上之景象,但之後本作品的台座遺失並未留存下來。[2]

此外,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一年的五年間,創作了十來首定瓷娃娃枕的吟詠詩句,其中,本作品更是同類型三個嬰兒枕中,唯一底部刻有御製詩銘者,於乾隆癸巳(乾隆三十八年)閏三月時的題詩一首:北宋出精陶,曲肱代枕高,錦綳圍處妥,繡榻臥還牢。彼此同一夢,蝶莊且自豪,警眠常送響,底用擲籤勞。並有「會心不遠」、「德充符」二鈐印。這篇清高宗御製詩文,點出製作時代為北宋、特色以及功能,最後兩句分別藉吳越國武肅王錢鏐魏晉南北朝陳武帝,隱喻嬰兒枕為前朝君主的頸枕,期勉自己兢兢業業、珍惜光陰。

至於嬰兒枕在清宮中的功能,從將娃娃枕配座搭墊,且皇帝及群臣題詠的詩詞環繞的典藏方式推測,除了帶有生男丁的寓意外,可能是帶着皇帝自我期許的宮中陳設,換言之,乾隆皇將娃娃枕投射到了:居安思危、夢回治世,甚至是欲得能臣使國家長治久安這類理想上,而作為擺飾品收藏於乾隆皇帝的清宮中。

功用

編輯

此嬰兒枕應為日常生活所用的瓷枕。瓷枕的出現可追溯到隋唐時代,起初作為冥器之用,後漸漸走入日常生活中,作為夏季使用寢具或中醫所用的脈枕。到了唐代,瓷枕逐漸流行,常見有三彩、褐釉、黑釉、長沙銅官窯等釉色。到了宋代,瓷枕流行到達繁盛期,且走入民間百姓的生活中,舉凡:造型、器型、裝飾技法等,皆比前朝來的多樣豐富。以造型而言,宋代瓷枕種類繁多,包括常見的幾何型,到後來的獸型枕、人物枕等。以紋飾而言,宋代瓷枕花紋多彩細緻,大量運用:刻、劃、剔、印、雕塑等技法,無一不顯露出表現力與藝術性,而其裝飾與造型,幾乎都已含有寓意者為取,可以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文化、習俗、流行等面向。以白瓷嬰兒枕為例:其男童造型,取多子多孫或宜男丁的吉祥意涵,同時將模印、刻畫等技巧,自然的融合於一體,形成這一細緻又不失情趣的作品,實為宋代瓷器之佳作。

相似作品

編輯
 
定窯白釉孩兒枕,北京故宮博物院

相似作品傳世有三件,其中兩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另一件則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

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另一件白瓷嬰兒枕,作品時代應較本件嬰兒枕晚:北宋至金(西元1101─1200),為定窯系瓷枕,尺寸較小。其胎質較為粗糙,釉色更為灰黃且有多處開裂,表面有污漬附着,疑因燒造窯溫控制不當而造成。和本件作品主體造型大致相同,但應非同一模子印出的,紋飾以模印為主:背心刻劃纏枝四季花紋與雙鈎寬卷草邊,長衫衣襬模印雙花組成的團花紋,壺門光素,底座上僅以雲紋不以螭龍簡單刻劃。本作品整體型制較為規整簡單,但仍不減其神韻。此枕除人物腰凹處可為枕外,應也呈現雕塑綵裝節慶用物風格。[3]

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白瓷嬰兒枕,造型和具有乾隆詩作的作品造型相同,釉色瑩白,裝飾同樣精美,不同的是背心前襟並無毬形錦紋,後背也無刻劃纏枝牡丹,整體呈現溫潤素淨風貌。

衍生作品

編輯

影視作品:

  • 《國寶總動員》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定窯 白瓷嬰兒枕 國立故宮博物院.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0). 
  2. ^ 黃蘭茵,〈彼此同一夢- 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故宮文物月刊》,第345號,頁114-119
  3. ^ 北宋~金 定窯型 嬰兒枕

(依釉色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