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諦·賽·巴巴

師利·實諦·賽·巴巴(英語:Sri Sathya Sai Baba泰盧固語సత్య సాయిబాబా,1926年11月23日—2011年4月24日),又譯為沙迪亞·賽巴巴,簡稱為賽峇峇賽巴巴,原名沙迪亞那拉亞納·拉甲(英語:Sathyanarayana Raju),生於印度馬德拉斯管轄區普塔帕蒂鎮,印度教上師與精神領袖,慈善活動家和教育家。他宣稱他是回教印度教兩教聖人賽巴巴(Sai Baba of Shirdi)的轉世。信徒視他為轉世靈童活佛道成肉身(Avatar),認為他有超自然能力。但也有批評者認為他不過是江湖術士。

實諦·賽·巴巴
Śri Sathya Sai Baba
個人資料
出生
Sathyanarayana Raju

(1926-11-23)1926年11月23日
逝世2011年4月24日(2011歲—04—24)(84歲)
 印度安德拉邦普塔帕蒂鎮
宗教信仰Hinduism
20世紀40年代
1946年
1996年

生平簡介

編輯

賽峇峇原名沙迪亞那拉亞納·拉甲。信徒相信,他在6歲時,就有行使神蹟的紀錄。1940年,在14歲時,宣佈自己是舍地·賽峇峇所轉世,並開始傳道。此後人稱他為實諦·賽·峇峇(Sathya Sai Baba,Sathya在印度語中是真理、聖諦的意思)。實諦·賽·巴巴自小茹素,終生未婚,出道甚早,沒有皈依過任何上師,也沒有關於他曾經修行過的傳說。[4]

有關賽巴巴各式各樣神蹟, 記載的文獻甚多, 根據許多信徒的親身經驗,賽巴巴知道信徒心裏所想的事,知道信徒目前的狀況、在做些什麼事,不論對方在何處;他知道人們的過去、現在、未來;他能聽到各地信徒的祈禱,並予以回應;他能感知遠方信徒有危難並予以營救;他能出現在信徒夢中;他能看出人身體的健康狀況,並曾經治癒許多人的病,包括癌症。他經常憑空變出聖灰、戒指、項鏈、神像、或其他物品賜給信徒。他曾經像聖經上記載的耶穌分餅一樣,讓食物自動孳生,充足供應在場信眾。許多他的照片,表面會冒出帶有香氣的聖灰或滋味獨特的甘露。許多他的信徒根據自己親身經驗,相信他無所不在,全知全能。賽巴巴從不持名,從不唸咒,從不祈禱,從不禪修。雖然出道甚早,但是他歷年的講道內容顯示他對宗教和經典有豐富的知識。賽巴巴要人不要過度重視他的神蹟,他宣稱:「奇蹟對我來說,就像一隻停在大象背上的蚊子,相對於我的全部,它們是微不足道的」,「不要重視神蹟,不要誇張它們的義意,我的能力的殊勝之處不在這些神蹟裏,而在於我的愛,那些神蹟只是愛的海洋中的水滴而已,不要目眩於那些水滴,認清那海洋並浸入裏面。」 [來源請求]

實諦·賽·峇峇宣稱自己是神的化身,也宣稱人人皆有神性。他主張︰「宗教只有一個, 是愛的宗教。」他強調真理、德與義、(心)靜、愛、非暴力等五大普世人類價值。他倡導對神的愛,以及無私的服務社會,做為修行方法。他極力推行品德教育,以彌補當今教育過份偏重知識和技能傳授的缺陷。

賽巴巴的慈善事業包括興水利、建醫院與辦學校。有鑑於印度許多鄉村依然缺乏飲水,賽巴巴在印度各地發起飲水工程計劃,提供偏遠的鄉村可飲用的自來水。此項工程目前涵蓋了750個鄉村,900,000居民,輸水管幹線總長750公里,支線總長1550公里,儲水塔268座(40,000~300,000公升),儲水池 125個(20,000~60,000公升),水庫 21個(100,000~1,000,000公升)。賽巴巴認為,人人都有權利得到醫療照護,醫療也不應該沾染商業氣息。他在印度各地興建醫院,免費為民眾提供最現代化的醫療服務,不分階級、宗教信仰與經濟能力。目前有沙迪亞賽高等醫學中心( SSSIHMS, Prasanthigram 分院 & Bangalore 分院)以及沙迪亞賽綜合醫院(Sri Sathya Sai General Hospital, Prasanthi Nilayam 分院 & Bangalore 分院),另有移動醫院定期去偏遠鄉村免費義診。賽巴巴認為︰「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品德,知識的終極目的是愛。」。他成立了許多學校,包括沙迪亞賽大學、沙迪亞賽音樂學院以及若干小學和初高中。沙迪亞賽大學目前有四個校區︰(1)百善地.尼樂巖(Prashanti Nilayam)校區(2)布林達梵(Brindavan)校區(3)安那塔浦(Anantapur)校區(4)牧丹那哈里(muddenahalli)校區,其中安那塔浦校區是女子學院,其他三校區則專收男性學生。這些學校的共同特色是德育與智育並重。在沙迪亞賽大學,學生除了接受一般大學課程之外,還要接受古印度文化的靈性與道德教育。學生除需負擔少許住宿伙食費之外,學費全免;校規紀律則異常嚴格。[5]

1999年追隨他的人大約有600萬,來自各種族各宗教,在現在這個數字更高[6], 不過由於沒有正式的組織將這些人聯繫在一起,所以具體的人數不清楚。Sathya Sai Organisation組織報道說在全球114個國家大約有1200個Sathya Sai Baba中心[7][8]。 有美國學者認為, 在印度國內,他的追隨者大多來自中產階層中的上層「較富有和受過西方思維良好教育」的人[9]。在他的追隨者乃至印度總統和總理的心中,他都被視為一個文化符號;2002年他曾宣佈在178個國家都有他的追隨者[10][11]

他曾預言他將活到96歲,不過並不如實。但在2011年4月24日,因多重器官衰竭在醫院過世,享壽85歲。4月27日,印度為他舉行國葬,數以萬計的信徒前往他在南部的家鄉普塔帕蒂鎮送他最後一程。根據印度教的禮儀,一般人在逝世後都會火化。不過,他的葬禮卻是以土葬進行,這是當地人給予聖人的榮譽。過去幾天,透明的棺木就停柩在靜修處禮堂供人瞻仰,印度總理曼莫漢星和執政黨印度國大黨領袖索尼婭等領袖和名人,以及眾多信徒都前去瞻仰了他的遺容。下葬的禮堂日後會有一座鍍金的塑像樹立,該禮堂已開放給民眾參觀,預計日後將成為印度一個主要朝聖聖地[12]。印度政府於2013年11月23日發行了賽巴巴紀念郵票。賽巴巴曾宣佈,自己不久將會再轉世到人間一次,名為普瑞瑪·賽·巴巴(Prema Sai Baba。 Prema: 大愛)。在他逝世後,信徒仍然相信他顯現許多神蹟。

爭議

編輯

根據BBC等新聞媒體報導,實諦·賽·巴巴曾被指控涉嫌許多有爭議的事件,其中包括以魔術手法偽造神蹟,性虐待洗錢、濫用信徒捐獻、以社會服務計劃進行詐騙,以及謀殺等。但這些報導都被實諦·賽·巴巴建立的組織發言人所否認。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Charlene Leslie-Chaden. A compendium of the teachings of Sri Sathya Sai Baba. Sai Towers Publishing. 2004: 526 [24 April 2011]. ISBN 978-81-7899-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4).  [自述來源]
  2. ^ Architectural digest. Conde Nast Publications. 1 May 1994 [24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30). 
  3. ^ Vasan Ayyar. Love All Serve All. Sathyasaibaba.wordpress.com. 31 December 2009 [24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2). 
  4. ^ Ranganathan Padmanaban. LOVE IS MY FORM Vol 1. Sai Towers Publishing. 2000: 620. ISBN 978-8186822777. 
  5. ^ Sathya Sai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2011-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6. ^ Adheren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ites Chryssides, George. Exploring New Religions. London, UK: Cassells (1999) (10 million)
    *Brown, Mick (2000-10-28). "Divine Downfall". Daily Telegraph. http://www.telegraph.co.uk/health/main.jhtml?xml=/health/2000/10/28/tlbaba28.x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2007-03-12
    *Edwards, Linda (2001). A Brief Guide to Beliefs: Ideas, Theologies, Mysteries, and Movements.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ISBN 0-664-22259-5.
  7. ^ Sai Baba turns 84. Thestar.com.my. 2009-12-03 [2010-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1). 
  8. ^ The Sai Organization: Numbers to Sai Centers and Names of Countries. Sathyasai.org. [2010-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9. ^ Urban, Hugh B. Avatar for Our Age: Sathya Sai Baba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Late Capitalism. Religion (Elsevier). 2003, 33 (1): 74 [2010-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1). 
  10. ^ Bradsher, Keith. A Friend in India to All the World. The New York Times. 2002-12-01 [13 Januar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1. ^ Palmer, Norris W. "Baba's World". In: Forsthoefel, Thomas A.; Humes, Cynthia Ann (eds.). Gurus in America.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5: 97–98. ISBN 0-7914-6574-8. 
  12. ^ 印度为赛峇峇举行国葬. [2011-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13. ^ 百善地(Prasanthi)意指至靜所、和平之鄉。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