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勒特爾隕石坑

月球撞击坑

施勒特爾隕石坑(Schröter)是月球正面中部位於島海東面的一座撞擊坑,形成於酒海紀[1],以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希羅尼穆斯·施勒特爾(1745年–1816年)之名命名,1935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批准接受。

施勒特爾隕石坑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坐標2°36′N 7°00′W / 2.6°N 7.0°W / 2.6; -7.0
直徑34.5公里
深度1.0公里
余經日出時7°
命名來源約翰·希羅尼穆斯·施勒特爾
阿波羅15號拍攝的施勒特爾隕石坑北向斜視圖,在右下角可清楚地看到施勒特爾月溪。

描述

編輯

該隕坑位於索莫林環形山莫斯汀隕石坑的北面,東南邊緣是一條被稱為"施勒特爾月溪"(Rima Schröter)的月溝,該裂縫發端於月海的一座小隕坑,然後呈直線向東南偏南延伸。施勒特爾隕石坑的中心月面坐標2°36′N 7°00′W / 2.6°N 7.0°W / 2.6; -7.0,直徑34.5公里[2], 深度1公里[3]

施勒特爾隕石坑的邊緣已嚴重磨損和侵蝕,南側壁有一道寬闊的裂口,東南部則有一處很深的凹陷,坑底中部無中央峰。坑壁平均高出周邊990米地形,內部容積977.54公里³[1]。隕坑北側一列間隔較寬的小隕坑排成一行向西的直線。

施勒特爾隕石坑西北偏西100公里處,是勘測者2號的墜落地點。

月球瞬變現象

編輯

威廉·亨利·皮克林教授繪製的該隕坑圖畫上,顯示了他認為親眼所見的蒸汽噴發,但這一月球瞬變現象並未被其他的觀察者所確認。

格羅特胡森城

編輯

施勒特爾隕石坑的北面,從衛星坑"施勒特爾 W"開始為不規則地形區,該區域幽黑的表面分佈有一系列呈梳狀排列的線條結構。19世紀巴伐利亞醫生天文學家 "弗朗茨·馮·格羅特胡森"(1774年-1852年)聲稱,通過一架折射望遠鏡他觀察到該區域有一座月球(他稱之為"圍城")。 當時,天文學家們就對這一論斷持普遍懷疑。實際上,後來通過更為先進的儀器觀測表明,這只是一個自然特徵。

衛星隕石坑

編輯

按照慣例,最靠近施勒特爾隕石坑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施勒特爾 緯度 經度 直徑
A 4.8° N 7.8° W 4 公里
C 8.3° N 9.8° W 8 公里
D 4.5° N 9.5° W 5 公里
E 2.4° N 6.8° W 3 公里
F 7.4° N 5.9° W 34 公里
G 3.2° N 9.4° W 5 公里
H 3.2° N 8.6° W 4 公里
J 8.5° N 6.1° W 6 公里
K 3.1° N 7.9° W 5 公里
L 1.8° N 7.4° W 4 公里
M 7.0° N 11.6° W 5 公里
S 7.1° N 9.2° W 3 公里
T 7.0° N 8.0° W 4 公里
U 4.1° N 6.6° W 4 公里
W 4.8° N 7.7° W 10 公里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2). 
  3. ^ John E. Westfall's Atlas of the Lunar Terminator,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0). [2016-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