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飛行III
《無限飛行III》(英語:Flight Unlimited III)是望遠鏡工作室開發、藝電1999年發行的飛行模擬器電子遊戲,玩家模擬操縱華盛頓州西雅圖及其周邊的現實世界商用和民用航班,既能自由飛行,也能「挑戰」特殊任務,如阻止盜竊或尋找大腳怪等。開發組以《無限飛行II》的通用航空遊戲玩法為基礎,提供更多物理細節、地形、飛機,並加入實時天氣系統。《無限飛行II》開發組約半數人馬回歸製作《無限飛行III》,另聘新人協助。
無限飛行III | |
---|---|
| |
類型 | 業餘飛行模擬器 |
平台 | Microsoft Windows |
開發商 | 望遠鏡工作室 |
發行商 | 藝電 |
總監 | 湯姆·斯佩里 |
製作人 | 桑德拉·史密斯 |
設計師 | 彼得·詹姆斯 湯姆·斯佩里 |
程式 | 帕特·麥克艾爾頓 |
美術 | 鄧肯·徐 |
音樂 | 凱末爾·阿馬拉辛漢姆 大衛·巴克斯 埃里克·布羅修斯 拉民·賈瓦迪 |
模式 | 單人 |
發行日 | 1999年9月17日 |
主設計師彼得·詹姆斯聲稱藝電和望遠鏡工作室對本作興趣缺缺,導致遊戲開發困難重重。《無限飛行III》直接與《微軟模擬飛行2000》和《飛行!》競爭,但未能取得足夠市場佔有率,1999年在美國僅售出約兩萬份,是望遠鏡工作室的重大商業敗筆,致使公司在2000年倒閉。《無限飛行III》獲評論界普遍好評,地形彩現和動態天氣設定尤得讚譽。評論文章稱讚遊戲的模擬物理設定,但也批評作品的系統需求實在太高,物理設定還不夠精確。
遊戲玩法
編輯《無限飛行III》是三維飛行模擬電子遊戲,玩家駕駛的虛擬飛機源自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型號,共有十種飛機可選,除《無限飛行II》已有的五款外,另外五種分別是萊克叛逆者(Lake Renegade)、斯泰默S10(Stemme S10)、穆尼M20(Mooney M20)、福克Dr.I戰鬥機和豪客400(Hawker 400)[1]。飛機座艙有垂直速度表、主飛行顯示器等模擬飛行儀表,既能目視、也能儀器導航[2]。遊戲主空域模擬西雅圖地形,約為2.59萬平方公里,還有另外八個美國西部州的模擬地形可選,但精細程度不及西雅圖[3][4]。玩家還能匯入《無限飛行II》中加利福尼亞州的風景資料,擴大遊戲空域[4]。玩家與人工智能控制的飛機共享空域[1],航空交通管制監控玩家操作,防止空中相撞[1][3][4]。玩家能在遊戲開始前選擇天氣[5],冷鋒、雷暴等天氣實時生成[6]。
遊戲預設採用「快速飛行」模式,玩家還能選擇教程或「挑戰」任務。教程模式共有26節[4],演示基本和高級飛行技巧並由玩家試驗操作[3]。挑戰任務檢驗玩家的駕駛功底,任務目標如尋找大腳怪、營救遇困遊客、阻止盜竊案,以及從大圈中間飛過[3][7]。遊戲預設共有11個挑戰任務,玩家還能自行製作或從網上下載任務[2]。《無限飛行III》包含開發遊戲使用的關卡編輯器[8],玩家可利用遊戲模型設計機場、人工智能飛行路線,還能編輯風景。此外,玩家還能在網上分享創作成果。[5]
開發
編輯1997年《無限飛行II》面世後,部分開發組成員希望繼續研發《無限飛行III》,但也有人想製作空戰模擬遊戲《飛行戰鬥》(Flight Combat)。望遠鏡工作室(Looking Glass Studios)決定同時開發兩個遊戲,原有團隊分為兩組並招新人協助。公司接下來向消費者抽樣調查,確定《無限飛行III》的地點等內容。[9][10]1998年5月,藝電確認負責《無限飛行III》、《網絡奇兵2》(System Shock 2)等遊戲和推廣的銷售[11]。望遠鏡工作室希望以《無限飛行II》為基礎打造續作,專案負責人湯姆·斯佩里(Tom Sperry)自稱要為玩家提供「最真實環境中飛行的愉悅和感覺」[10][12]。1998年8月,望遠鏡工作室在「MicroWINGS」大會上首度展示《無限飛行III》,並宣佈根據玩家要求將遊戲中的主場定在西雅圖及周邊,普吉特海灣多變的天氣和地形也是選擇這裏的重要原因[2][13]。工作室還表示,遊戲中很可能增加新機型,地面有活動物體,還打算加入實時並符合物理特徵的天氣系統[13][14]。
曾參與創作《無限飛行II》的前飛行教練彼得·詹姆斯(Peter James)擔任新續作主設計師,主要負責《無限飛行III》的教程、飛機和模擬飛行儀表。詹姆斯認為,其他飛行模擬器在真實程度上尚有欠缺,希望給予玩家更準確的體驗。[8]開發組拍攝各種飛機的真實照片,前莎草紙設計集團(Papyrus Design Group)汽車建模師鄧肯·徐(Duncan Hsu)帶隊創作飛機三維模型[2][8]。凱文·瓦瑟曼(Kevin Wasserman)編碼飛行物理系統,其中涉及實時力學向量計算,例如飛機偏航、俯仰和橫滾時的力學向量[8]。《無限飛行II》也有力學向量計算系統[15],但不及新作先進[12]。飛行物理編碼以「真實飛機資料」和飛行員親身體驗為依據,遊戲中涉及的每種飛機都經過試飛獲取研究資料[2]。飛行員批評過去《無限飛行》系統遊戲的座艙太虛假,開發組吸取教訓,力爭讓新作座艙儘量真實[16]。凱末爾·阿馬拉辛漢姆(Kemal Amarasingham)錄製各機型的音效,自稱曾「冒生命危險」站在噴氣發動機和機翼附近[8]。
遊戲的地形材質貼圖是用衛星影像彩現,每像素代表四平方米[17],創下飛行模擬器最高解像度的新紀錄[16]。凱倫·沃爾夫(Karen Wolff)將大型地形圖拼接組合,重建西雅圖地區地形[8],在由此形成的多邊形網格上覆蓋衛星圖層[17]。除西雅圖地區外,遊戲還包含八個美國西部州的地形,同樣採用真實海拔資料但解像度不及主場。玩家希望遊戲包含全美地形,但受預算和CD-ROM格式容量限制無法實現。[2]地面移動的三維物體是卓佑善(Yoosun Cho)設計,從攝影書籍獲取創作靈感。她利用遊戲的對象編輯器,令物體沿路線來回移動或循環往復[8]。詹姆斯等人共同設計天氣系統[8],計算濕度、山嶽推力等實體大氣資料來生成、移動和擴散鋒[16]。
管理和發行前幾個月
編輯為報導《無限飛行III》開發過程,新聞工作者丹·林頓(Dan Linton)造訪望遠鏡工作室,對斯佩里、製作人桑德拉·史密斯(Sandra Smith)、營銷副總裁米高·馬里佐拉(Michael Malizola)的團隊管理手法頗感佩服。林頓的報導聲稱,面對團隊,斯佩里等人總是「建議和鼓勵」,而非「發號施令」,在他看來,這正是《無限飛行III》「樹立業界新標準」的重要原因。[8]詹姆斯事後表示,望遠鏡工作室當時最暢銷的作品是《神偷:暗黑計劃》這類動作導向遊戲,所以《無限飛行III》開發期間公司管理層整體態度冷淡。他還稱,開發組本來非常積極樂觀,但管理層的態度導致他們「情緒低落,有時甚至感到憤怒」。詹姆斯、史密斯和斯佩里曾向公司高管呈請制訂計劃,增設附加組件及第三方開發,但詹姆斯認為公司根本沒有理睬。他利用閒暇時間設計續作構想,但公司決定除非《無限飛行III》銷量超過《微軟模擬飛行2000》才會開發《無限飛行IV》,落實詹姆斯的構想。詹姆斯覺得藝電對《無限飛行III》的市場宣傳不力,公司的要求根本不切實際。他還稱,《無限飛行III》空有了不起的銷售計劃,但束手束腳之下根本無從發揮。[18]
遊戲官方網站在1999年3月開放[19]。同年五月,《無限飛行III》與《飛行戰鬥:歐洲雷霆》(Flight Combat: Thunder Over Europe)在E3電子娛樂展展出[20]。IGN刊登塔爾·布列文(Tal Blevins)的文章,自稱年初就看到遊戲進入實時天氣系統的最後開發階段,如今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16]。《全力》雜誌稱讚遊戲中的雲層質感出眾,抬頭顯示器畫面流暢[21]。「MicroWINGS」稱讚遊戲採用的16位元增強色和高解像度地形貼圖[22]。1999年7月,《無限飛行III》又在奧什科什航空展覽會展出[23],詹姆斯稱此時遊戲已經「完成90%」,版本測試即將結束,還稱公眾反響熱烈,團隊得到短時間的激勵[18]。《無限飛行III》八月推出完成版[24],落後計劃九個月。據詹姆斯回憶,開發組舉辦小型晚宴慶祝,「此後幾天大家就在看會有多少人辭職」[18]。詹姆斯本人也在遊戲完成後離開望遠鏡工作室,加入致力飛行模擬器新聞和評論的網站Flightsim.com[25]。《無限飛行III》於1999年9月17日發行[26]。
反響
編輯評價 | ||||||||||||||
---|---|---|---|---|---|---|---|---|---|---|---|---|---|---|
| ||||||||||||||
|
《無限飛行III》直接與《微軟模擬飛行2000》和《飛行!》(Fly!)等飛行模擬器競爭[3][18][30],但未能取得足夠市場佔有率,是望遠鏡工作室的重大商業敗筆[30],1999年在美國僅售出約兩萬份[31]。遊戲獲娛樂和休閒軟件發行商組織銷售銀獎[32],表明在英國至少賣出十萬份[33]。望遠鏡工作室前些年的遊戲《英國高爾夫球公開賽》(British Open Championship Golf)和《新地球:半人馬座攻擊隊》(Terra Nova: Strike Force Centauri)銷售慘澹,《神偷:暗黑計劃》和《網絡奇兵2》的收益又基本用於《無限飛行III》與《飛行戰鬥》開發,新作滯銷導致公司陷入財政困境,最終在2000年5月破產[30][34]。不過,《無限飛行III》獲評論界普遍好評,GameRankings的綜合評分為88.5%[35]。
喬什·諾蘭(Josh Nolan)在《電腦遊戲世界》發文,稱讚《無限飛行III》「以玩家體驗為導向,畫面精美,易於上手,玩起來樂趣十足」。他認可遊戲的目視效果和航空交通管制功能,覺得教程、介面和飛行物理功能不及《微軟模擬飛行2000》細緻、複雜[4]。《電腦遊戲世界》後來還提名《無限飛行III》為1999年度模擬遊戲[27]。《電腦遊戲雜誌》(Computer Games Magazine)的丹尼·阿特金(Denny Atkin)指出,《無限飛行III》採用湍流就令遊戲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對空中交通的模擬更是「無與倫比」。他讚揚遊戲畫面和動態天氣系統,飛行物理功能整體而言真實可信,只不過特技飛行操作「太顯溫柔」。在他看來,《無限飛行III》「已經超出優異通用飛行模擬的範疇……是非常優秀的遊戲」。[1]《PC Gamer UK》刊登迪恩·埃文斯(Dean Evans)的文章,稱讚遊戲「宏偉而富詩意」,與前作相比對細節的注重令人驚嘆。他認可遊戲中的飛行課程和天氣系統,畫面品質「精美得令人難以置信」,堪稱「個人電腦用戶最驚心動魄的飛行體驗」。[6]
《PC Zone》的西蒙·布拉德利(Simon Bradley)聲稱,《微軟模擬戰鬥機》(Microsoft Combat Flight Simulator)做夢都趕不上《無限飛行III》的遊戲氛圍,稱讚本作的畫面、飛行物理和精細的飛行環境。但他批評遊戲的系統需求太高,老舊電腦上執行的幀率慢到根本沒法飛。[7]托尼·洛佩茲(Tony Lopez)在GameSpot發文,稱讚遊戲中模擬的環境實在令人驚嘆不已,海拔高度呈現比《飛行!》和《微軟模擬飛行》都要流暢。他還稱,遊戲的飛行物理與天氣模擬功能比其他飛行模擬器都要出色,關卡編輯器「操作簡便、功能強大」,有助於推動遊戲普及。[5]IGN的馬克·薩爾茨曼(Marc Saltzman)指出,遊戲無論各海拔高度的地形、逼真的天氣和燈光效果,以及細緻入微的飛機都令人嘆服,飛行物理非常精確,但幀率明顯要比競爭對手慢得多[3]。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Atkin, Denny. Flight Unlimited III. Computer Games Magazine. 199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2-06).
- ^ 2.0 2.1 2.2 2.3 2.4 2.5 James, Peter; Sperry, Tom. Flight Unlimited III manual. Looking Glass Studios. 1999-09-17: 6, 7, 15, 40, 80, 128, 108–110.
- ^ 3.0 3.1 3.2 3.3 3.4 3.5 3.6 Saltzman, Marc. Flight Unlimited III. IGN. 1999-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0-30).
- ^ 4.0 4.1 4.2 4.3 4.4 4.5 Nolan, John. Civil Aviation Shootout. Computer Gaming World. 2000-02, (187): 128, 129, 131.
- ^ 5.0 5.1 5.2 5.3 Lopez, Tony. Flight Unlimited III. GameSpot. 1999-09-10 [200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02-08).
- ^ 6.0 6.1 6.2 Evans, Dean. Poetic. PC Gamer UK. 1999-12 [2002-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6-27).
- ^ 7.0 7.1 7.2 Bradley, Simon. Flight Unlimited III. PC Zone. 1999-11 [2021-01-01].
-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Linton, Dan. Visiting Looking Glass Studios. Flightsim.com. 1999 [2007-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08).
- ^ Ocampo, Jason. Input wanted on Looking Glass sims. Computer Games Magazine. 1998-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5-02).
- ^ 10.0 10.1 What's up in the Looking Glass Flying Circus?. Looking Glass Studios. 1998 [1999-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9-10-12).
- ^ Electronic Arts and Looking Glass Studios Form Co-Publishing Partnership; System Shock 2 and Flight Unlimited III Are First Games in Multi-Title Agreement. Business Wire. 1998-05-29.
- ^ 12.0 12.1 Hjalmarson, Leonard. Flight Unlimited III Interview. combatsim. 1999-02-16 [202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8).
- ^ 13.0 13.1 Ocampo, Jason. Flight Unlimited III Unveiled. Computer Games Magazine. 1998-08-21 [2005-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4-07).
- ^ Looking Glass Reveals First Information About Flight Unlimited III at MicroWINGS Flight Simulation Conference (新聞稿). Orlando, Florida: Looking Glass Studios. 1998-08-21 [2000-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0-06-11).
- ^ MacDonald, T. Liam. Flight Unlimited II Preview. GameSpot. 2004-02-27 [202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 ^ 16.0 16.1 16.2 16.3 Blevins, Tal. Flight Unlimited III. IGN. 1999-05-13 [2008-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8).
- ^ 17.0 17.1 Atkin, Denny. Flight Unlimited III; Night Skies and Stormy Weather Over Seattle. Computer Gaming World. 1999-05, (178): 78–79.
- ^ 18.0 18.1 18.2 18.3 James, Peter. Behind The Looking Glass. Flightsim.com. 2000 [200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6-20).
- ^ Fudge, James. Flight Unlimited III Website Opens. Computer Games Magazine. 1999-03-25 [2005-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5-02).
- ^ Looking Glass Studios Announces E3 Line-up (新聞稿).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oking Glass Studios. 1999-05-13 [2004-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8-29).
- ^ A Look At Some of the Faces Behind Flight Simulation. Full Throttle. 1999-05 [2000-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0-06-21).
- ^ EA/Looking Glass's Flight Unlimited III shown at E3. MicroWINGS. 1999 [200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01-19).
- ^ Flight Unlimited III at Oshkosh!. Flightsim.com. 1999-07-30 [2004-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0-25).
- ^ Fudge, James. Flight Unlimited II Goes Gold. Computer Games Magazine. 1999-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5-15).
- ^ James, Peter. Behind The Looking Glass – The BeechJet 400A Revealed. Flightsim.com. 2000 [2021-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0).
- ^ Fudge, James. Flight Unlimited III Released. Computer Games Magazine. 1999-09-17 [2005-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4-06).
- ^ 27.0 27.1 Staff. The 2000 Premier Awards; The Very Best of a Great Year in Gaming. Computer Gaming World. 2000-03, (188): 69–75, 78–81, 84–90.
- ^ Staff. The Sixth Annual PC Gamer Awards. PC Gamer US. 2000-03, 7 (3): 46, 47, 49, 50, 54–56, 60, 62.
- ^ Staff. Simulation of the Year, Nominees. GameSpot. [2010-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07).
- ^ 30.0 30.1 30.2 Sterrett, James. Reasons for the Fall: A Post-Mortem On Looking Glass Studios.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2000-05-31 [202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6).
- ^ PC Gamer Editors' Choice Winners: Does Quality Matter?. PC Gamer. 2000-04, 7 (4): 33.
- ^ ELSPA Sales Awards: Silver. 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 Software Publishers Association. [2010-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8).
- ^ Caoili, Eric. ELSPA: Wii Fit, Mario Kart Reach Diamond Status In UK. Gamasutra. 2008-11-26 [202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
- ^ McDonald, T. Liam. Game Theory; Beyond the Looking Glass. Maximum PC. 2000-08: 31.
- ^ Flight Unlimited III. GameRankings. [2019-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