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仁莊簡王朱俊榭(1505年—1571年5月24日),[1]明朝懷仁恭和王朱成鈀孫,懷仁溫惠王朱聰淑侄,鎮國將軍兼理懷仁王府事朱聰洌嫡長子。[2]

生平 編輯

受封 編輯

因朱聰淑無子,懷仁國除。嘉靖八年(1529年)朱聰洌去世,朱俊榭以輔國將軍管懷仁王府事。嘉靖二十年(1541年)五月,朱俊榭上奏稱自己是恭和王嫡長孫,父親與溫惠王同胞,關係不比遠支,引用寧津王朱聰泠、保安王朱誠淥為例請求襲封,禮部上奏,明世宗准奏。[3]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十二月,世宗遣武進伯朱海等為正使、翰林院編修郭朴等為副使,持節冊封朱俊榭為懷仁王。[4]朱聰洌也因而被追封為僖康王。[2]

懷仁王府發生宗室朱充鮒及冒充宗室的三哥子越關入奏的事件。嘉靖四十年(1561年)十月,朱俊榭說近年各府宗室多以祿糧不足為由越關入奏,朝廷曲加赦宥,只革其爵,仍然提供食宿再遣官伴送還府,這些宗室還是擅遣白牌(白色的木質信牌,作為一種官文書,廣泛用於催督公事、拘提人犯、傳遞政令,同時也是用驛遞的憑證),僭稱爵號,輿馬冠蓋充斥道路,所過關津候吏沒有不被其索取的,愚頑無知之徒爭相仿效,樂於在被革爵前先享其利,多方戒約不能禁止,請求將今後越關至京者革除供應及沿途驛遞,只令順天府解回其府,親鄰知而不舉者坐罪,這樣這些人無所獲利,可不禁而止。世宗同意,仍賜朱俊榭敕令約束宗人。[5]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四月,世宗下詔禮部按朱俊榭所奏辦理。[6]

隆慶三年(1569年)八月,山西撫按官靳學顏等請求如禮部議,命晉、瀋二王府及慶成、永和、安寧、隰川、陽曲、西河、交城、靈丘、山陰、襄垣、懷仁等王府各自建立宗學,請儒者為師傅教督宗室子弟,明穆宗准奏。[7]

隆慶五年(1571年)五月,朱俊榭薨。穆宗輟朝一日,按例治祭葬,諡莊簡。[2][8]

身後 編輯

因禮部指出朱俊榭作為侄子繼承伯父的爵位是旁支襲爵的「冒封」,請求根據《宗藩條例》改正,十二月,改授朱俊榭與吳氏所生庶子朱充𤉪為奉國將軍(即原本輔國將軍之子的品級)管理府事。[2][9][10]萬曆五年(1577年)二月,追封吳氏為恭人。[11]

因冒封查實,萬曆元年(1573年)九月,朱俊榭子女的爵號由郡王子女降級為輔國將軍子女。[12]

評價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弇山堂別集》卷035
  2. ^ 2.0 2.1 2.2 2.3 《明史》卷一百零一
  3. ^ 《禮部志稿》卷074
  4.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九》
  5.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二》
  6.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三十三》
  7. ^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之三十六》
  8. ^ 《大明穆宗宗莊皇帝實錄卷之五十七》
  9. ^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之六十四》
  10.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六十四》
  11.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五十九》
  12.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十七》
前任:
伯父溫惠王朱聰淑
明懷仁國國王
1543年-1571年

原因:查實冒封,國除,
朱充𤉪以奉國將軍管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