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統一江南之戰
朱元璋統一江南之戰,韓宋龍鳳二年(1356年)五月至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元朝末年翦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統一江南進行的作戰。
1356年,朱元璋佔據集慶後,改集慶路為應天府,四面受敵:東有元朝將領定定扼守鎮江,東南有張士誠佔有平江路(今江蘇省蘇州市)、常州(今江蘇省常州市)和浙西,東北有地主武裝青衣軍張明鑑佔據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南面有元朝將領八思爾不花屯駐徽州(今安徽省歙縣),西面有徐壽輝佔據池州(今安徽省貴池市)。朱元璋先後派兵攻佔了鎮江、廣德(今安徽省廣德縣)、長興(今浙江省長興縣)、江陰(今江蘇省江陰市),擴展、鞏固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集中力量打擊孤立的浙東元軍。為鞏固和繼續發展壯大,朱元璋採納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策,開始進行統一江南的作戰。朱元璋處於陳友諒和張士誠兩大勢力之間,決定先西後東,先強後弱。
1360年閏五月,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國號漢,改元大義。閏五月初五,陳友諒率十餘萬大軍順江而下攻應天,朱元璋誘敵深入,伏兵擊敗陳友諒。1363年二月,張士誠派呂珍攻打安豐,劉福通戰死,朱元璋前去救援。三月,朱元璋渡江,解圍安豐。陳友諒認為朱元璋率主力救援安豐,江南空虛,四月十一日,率領號稱六十萬大軍攻打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朱元璋得知後,在七月初六,親自率領艦隊號稱二十萬兵力去救援洪都。兩軍在鄱陽湖交戰。朱元璋軍採用火攻,陳友諒兵敗身亡,主力傷亡殆盡。1364年二月,朱元璋攻下武昌,陳友諒之子陳理投降,陳友諒的大漢政權滅亡。
朱元璋攻取武昌後,又攻佔襄陽等地,控制了長江中游,又與四川明玉珍通好使朱軍無後顧之憂,然後轉兵東向攻張士誠。張士誠佔領區南北狹長,中隔長江,南北兵力應援不便。1365年十月,徐達、常遇春率步、騎、水軍,並進攻打淮東,迅速佔領泰州(今江蘇省泰州市)、高郵、徐州等,佔領全部淮東。1366年八月至十一月,朱元璋又先後攻克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杭州,對平江北、西、南三面合圍。1367年九月,攻破平江,張士誠被俘。浙東方國珍被迫向朱元璋請降,朱元璋基本上統一了江南。隨後,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創建明朝,隨後派徐達北上伐元[1]。
註釋
編輯- ^ 《中國戰史·明清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