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 (城市)
林道(Lindau)又譯作林島,是一座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城市,老城區位於博登湖東岸的島上,與奧地利接壤;與瑞士隔水相望。林道是一座旅遊城市,是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之路」的起點,最具特色的是它以阿爾卑斯山為背景的港口、燈塔和代表巴伐利亞的獅子雕塑。
林道 | |
---|---|
坐標:47°32′45″N 9°41′02″E / 47.5458°N 9.6839°E | |
國家 | 德國 |
聯邦州 | 巴伐利亞 |
面積 | |
• 總計 | 33.18 平方公里(12.81 平方哩) |
海拔 | 401 米(1,316 呎) |
時區 | CET(UTC+01:00) |
• 夏時制 | CEST(UTC+02:00) |
郵政編碼 | 88131 |
電話區號 | 08382 |
政府地址 | Bregenzer Straße 6-12 88131 Lindau |
網站 | www.lindau.de |
地理
編輯林道的名字Lindau源於Linden Au,即「生長菩提樹的河邊窪地」,林道的市徽就是一棵枝繁葉茂的綠色菩提樹。
林道的老城在一個面積僅0.68平方公里的靠近博登湖右岸的小島上,小島由一座建於1853年的火車堤壩和另一座橋同陸地相連接。夏季的旅遊業是該市的支柱產業。
林道港竣工於1856年,被譽為「整個博登湖上最漂亮的港口」[1],6米高的獅子雕塑和33米高的林道燈塔左右呼應,瞭望着博登湖,守護着林道港的入口。獅子是巴伐利亞州的標誌,而這座燈塔是巴伐利亞州唯一的一座燈塔。天氣晴朗的白天,從林道港向南可以瞭望到遠處連綿的阿爾卑斯山,而夜晚上千道燈光則照亮迷人的港口。從林道開始的「阿爾卑斯山之路」,從西至東,橫跨巴伐利亞山脈,跨越德國、瑞士及奧地利三國邊界,直到德國的最高峰楚格峰和貝希特斯加登的國王湖。
除了林道港外,林道並沒有其他特別突出的著名景點,但老城小巧精緻的石板街道給人寧靜的心情。
歷史
編輯林道島上曾經發現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時代的遺蹟。「林道」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882年的一份歷史檔案中,這份檔案中提到羅馬帝國的阿達爾貝特勳爵在這個島上建造了一座修道院。
1189年林道建造了第一座教堂聖施特凡教堂,1224年方濟各會在島上建造了一座修道院。1274年至1275年林道成為神聖羅馬帝國魯道夫一世統治下的一座帝國自由城市。1528年林道實行宗教改革。神聖羅馬帝國的三十年戰爭後,1655年舉行了第一屆林道兒童節(德語:Lindauer Kinderfest)以紀念這場戰爭,林道兒童節後來成為林道的特色。
神聖羅馬帝國衰落後,林道在1802年失去了它作為帝國自由城市的地位,1804年林道連同它的修道院一起被劃割給了奧地利,第二年奧地利把林道歸還給巴伐利亞。1853年林道建成了從陸地通往島上的鐵路堤壩,1856年建成一座新的港口,港口的燈塔和獅子雕塑同時竣工。
經濟
編輯以前,從紐倫堡通往意大利的重要貿易線路須從林道經過,漁業在當時是林道的經濟支柱。19世紀林道成為重要的紡織品工業城市。如今林道以旅遊業為主,也擁有許多工業界的小公司。
文化
編輯自從1951年起,諾貝爾獎得主每年定期在林道舉行論壇(稱林島諾獎大會),諾貝爾醫學、化學、物理學、經濟學獎獲得者聚會林道,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年輕學生交流,但林道只有兩所高中,並沒有建立大學。
每年七月的第四個星期三是傳統的林道兒童節。
友好城市
編輯旅遊景點
編輯- 林道港和它的燈塔、巴伐利亞獅子雕像
- 聖施特凡教堂
- 聖彼得教堂
- 聖母大教堂(德語:Unserer Lieben Frau),即原來的聖母修道院(德語:Maria Himmelfahrt)
- 林道的主街馬克西米利安大街
- 林道老市政廳
- 博登湖湖岸
資料來源
編輯- ^ Stadt Lindau: Der Lindauer Hafen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9-26.
參考文獻
編輯- Winfried Wolf, Wolfgang Hesse, Karl Schweizer, Klaus Gietinger: Der Kampf um den Inselbahnhof Lindau, gegen eine unheilige Allianz aus Politik und Bahn. Umkehr Vlg, 2004. 120 Seiten. ISBN 3922504442
外部連結
編輯- 林道市官方網站 (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