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挺
柯挺(1537年—1610年),字以拔,號立臺,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三都(今福建廈門市海滄區東嶼村)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萬曆癸酉解元,萬曆庚辰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有政聲。
柯挺 | |
---|---|
大明文林郎陝西道監察御史 | |
籍貫 | 福建漳州府海澄縣 |
字號 | 字以拔,號立臺 |
出生 | 嘉靖十六年(1537年)丁酉十二月初五日 |
逝世 |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 |
出身 | |
|
生平
編輯隆慶二年(1568年)恩貢入國子監,萬曆元年(1573年)參加癸酉科順天府鄉試,高中第一名舉人(解元)。萬曆八年(1580年)登進士第三甲第四十六名[1][2][3]。戶部觀政,本年授南樂縣知縣。十三年行取,七月選授陝西道監察御史,十四年差查刷光祿寺,十五年差巡按湖廣,十六年督南畿學政,鑒拔知士。十九年母喪歸里[4]。二十一年京察降調,遂不再出仕。年七十四卒。
事跡
編輯萬曆十二年(1584年)卜選皇陵(即定陵),原用徐學謨之議,定於大峪山。御史江東之等引通政使司參議梁子琦等「穴下有岩」之言加以反對。柯挺上疏:「夫大峪之山,萬馬奔騰,四勢完美,殆天秘真龍以待陛下」。堅稱「若大峪穴下有岩,臣敢以身當之」,人稱「石敢當御史」。[5]
紀念
編輯家族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明)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 ^ 朱保炯,謝沛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 785-790 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 1-6. 台灣: 文海出版社. 1981.
- ^ 《萬曆八年庚辰科進士履歷便覽》
-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六十五》:萬曆十三年閏九月丙午, 上閱黃山一嶺,至於寶山,及復遂升大峪山,覆閱至於東井平岡地,閱竟於 幄次,召四輔臣入諭云:朕遍閱諸山,惟寶山與大峪相等,但寶山在 二祖陵之間,朕不敢僣分,還用大峪。傳與所司興事無輟。時行等褒讚 聖德。 上亦勞之。有旨:賜隨侍勛臣輔臣九卿茶公文璧等,入謝,因致詞稱賀,而退駕還感思殿,輔臣時行等迎於道傍, 上於馬上回顧四臣,命司禮監太監張誠召入殿門。有頃 上御東室,召四臣入,又賜羅衣一襲。元輔時行、次輔國加賜玉帶一具,並諭公文璧,侯繼爵賜視元輔。於是時行等頓首趨出及門, 上遽命中使止之,仍召入東室。 上以部院諸疏授時行等,曰:茲事朕自主張,而紛紛如此,竟是何竟?時行對云:諸臣之意不過仰贊 聖裁,亦無他也。 上意未釋,復以李植及御史柯挺二疏授時行,曰:挺初疏說向簡山,今疏都不及此,可令對狀。植等原擇三地,寶山地差勝,可調外任。又諭明日還京。四臣頓首出植之疏曰:玄宮後鑿石橫澗數十丈,如屏風,其下便如石地。今欲用之,則寶座安砌石上,挺之疏曰:夫大峪之山,萬馬奔騰,四勢完美,殆天秘真龍,以待 陛下。植既斥外,挺亦被詰,尋與監生張邦垣同奪俸。邦垣四月,挺二月。先是 上謂左右曰:今外廷諸臣為 壽宮事,爭言風水。夫在德不在險,昔秦皇營驪山,何嘗不求選風水,未幾見發,選求何益。我 祖宗山陵及卜於 天壽山, 聖子神孫,千秋萬歲,皆當歸葬此山,安得許多吉壤。朕志定矣。
-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萬曆八年庚辰科登科錄》
- 顧起元《嬾真草堂集·文林郎陝西道監察御史立台柯公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