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基慘案

1925年6月23日发生在广州的一起政治事件

沙基慘案發生於1925年6月23日,又稱六二三事件英國士兵開槍鎮壓廣州共產國際領導下的周恩來策劃的示威和罷工行動,造成嚴重傷亡的事件。共產國際的計劃也隨之失敗。

沙基慘案
省港大罷工的一部分
「毋忘此日」紀念碑
日期1925年6月23日
地點
 中國廣州沙基(事件發生後改名為六二三路)
起因聲援五卅慘案罷工遊行
目標要求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
結果雙方發生衝突,軍隊向遊行群眾開機槍掃射、英國軍艦向北岸開炮
衝突方
工人、商人、學生
黃埔軍校生
共產國際
人數
十餘萬人
傷亡
死亡至少61人
受傷至少170人
「沙基血跡 黃埔淚潮」,蔣中正題。
沙基死難諸烈士國葬籌備委員會文件。

背景

編輯

1925年5月,鎮壓在上海遊行工人引發的五卅慘案。6月,廣州和香港工人為聲援上海工人發動的省港大罷工

經過

編輯

6月21日,為聲援上海的罷工工人,香港、廣州工人也進行罷工,工人紛紛離職返回廣州。23日,10多萬工人、商人、學生、以及持槍的黃埔軍校學生在東較場舉行集會,要求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並遊行到沙面租界對岸的沙基。下午3時,當遊行隊伍行經沙基西橋口時,雙方發生衝突。有學生聲稱法國兵首先開槍[1],也有人目擊俄國軍官忽然向天開槍[2],也有說沙面維多利酒店(今勝利賓館)樓上有外國人用手槍向遊行群眾射擊。而據北京美國公使向美京的機密報告,一個美國人親目看到蘇俄軍官指揮黃埔學生軍先行向沙面的英、法守軍開槍[3]

沙面內的英軍、法軍士兵聽到槍聲後,從沙面向遊行群眾開機槍掃射,駐紮在白鵝潭(今白天鵝賓館)的英國軍艦同時向北岸開炮。遊行隊伍毫無防備,四散躲避,當場死亡五十多人,包括東征軍一團三營營長,共產黨員曹石泉。周恩來僅以身免,身邊的衛士都被打死。一百七十多人重傷,輕傷者不計其數。至10月3日為六二三沙基烈士舉行國葬儀式時,死亡出殯人數為61人。死者中包括有13歲兒童1人、學生4人、教師1人、商民9人、工人6人,以及黃埔軍校師生27人(另有兩名俄羅斯人死亡)。廣州私立嶺南大學之學運領袖曹耀亦受槍傷。

後續

編輯

慘案發生後,廣東國民政府立刻以廣東省長胡漢民的名義向英國和法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提出抗議,26日又再次提交抗議,提出各國派大員向廣東革命政府謝罪、懲辦相關軍事長官、各國軍艦撤離、沙面租界交由廣東革命政府接管、賠償死傷人員以撫恤金等要求。但遭到駐粵英、法領事的拒絕。29日,廣州各團體提出對英實施經濟絕交。同日,香港25萬工人開始全面總罷工,並有13萬人撤回廣州。7月11日,廣州市民公祭死亡的烈士。次年,在沙基修成馬路,命名為六月二三馬路,後改名為六二三路

英國的對華政策主要目在保護與華通商和香港的利益。在1925年,中國各地反英情緒達到最高潮,英國認為其起端,如上海五卅慘案,廣州沙基慘案等事件,都為蘇俄陰謀在後煽動而發生的。英國自此不願支援中國「溫和派」,而增加中國「激進派」對英的惡感[4]

達姆彈的使用

編輯

據當時親歷慘案者回憶,受傷與死亡的中國人傷口極大,難以救治。有傳聞指當時英、法軍隊使用了達姆彈[5]

紀念碑歷史

編輯

1926年1月,廣州市政府將沙基馬路改名為六二三路,並在沙面東橋頭六二三路上豎立「毋忘此日」紀念碑,同年6月23日,舉行路名和紀念碑落成典禮。1949年中共建政後,1950年因東橋擴建,將原碑拆毀,遷移東橋腳,改建一座高大的紀念碑立於橋頭,改名為沙基慘案烈士紀念碑。現時的紀念碑為2001年10月18日重新修建而成。[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華僑日報》,民14年6月25日
  2. ^ 蔡榮芳. 香港人之香港史.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34. ISBN 0-19-592778-8. 
  3. ^ 美國外交部檔案USDS893-6554,1925年7月25日,北京美國公使
  4. ^ 英國外交部檔案FO371-10949,頁79,1925年9月24日,北京英公使密電倫敦外交部
  5. ^ 張采庵,「沙基慘案」親歷見聞,《廣州文史》第三十五輯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4-18.
  6. ^ 广州沙基惨案纪念碑小了?新立的碑引来争议. [2007-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8).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