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魚
1999年命名的一种动物
海口魚(Haikouichthys,/ˌhaɪkuːˈɪkθɪs/)是一種原始的類似魚類的古生物,屬於無頜總綱。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就是耳材村海口魚(H. ercaicunensis)。
耳材村海口魚 化石時期:寒武紀
| |
---|---|
Restoration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總綱: | 無頜總綱 Agnatha |
目: | †昆明魚目 Myllokunmingiida |
科: | †昆明魚科 Myllokunmingiidae |
屬: | †海口魚屬 Haikouichthys Luo et al., 1999 |
種: | †耳材村海口魚 H. ercaicunensis
|
二名法 | |
†Haikouichthys ercaicunensis Luo et al., 1999
|
牠的化石於雲南的澄江動物群(帽天山層)被發現,溯源於寒武紀,被認為是至今發掘的最古老的魚類[1][2]。牠的發現對古生物學及動物源流的學說有極大的影響,因為牠把科學家原先預計脊椎動物出現的時期早推至5億年前[3]。
支序分類學研究顯示海口魚可能是原始的無頷總綱,最接近七鰓鰻。長約25毫米[1][2],較在同一位點發現的昆明魚更修長。完模標本是在中國雲南昆明筇竹寺組發現。
海口魚整體呈紡錘形,有明顯的頭部和軀幹。頭部具部分軟骨,具單鼻孔及單個嗅囊,亦具耳囊軟骨[4],頭部有至少6個、可能多達9個鰓弓。軀幹分節,和昆明魚一樣,有雙V型肌節。有明顯的背鰭[1][2]。可能有脊索,但是標本只保存了一小段。具肛後尾。背鰭指向頭部,現今的魚類中亦有少數是這樣的。海口魚亦有腹鰭,可能成對。在腹部有13個環狀結構,估計是生殖腺,而這種「重複型」生殖腺只出現在更早的脊索動物文昌魚上,圓口類已經具有成對的生殖腺。其骨骼並沒有生物礦化的跡象。據測游動能力較強,因為同時被發現的其它生物多浮游,如西大蟲,由此猜測化石由突發的風暴掩埋而形成。大多數標本發現自從地層的細砂/粉砂岩層(約3毫米厚)和上覆泥岩層(可達50毫米厚)的交接處。標本在這一「淺灣」中常表現有方向選擇性,往往與地層的方向平行,但斜埋在泥岩層中的部分通常比在相鄰粉砂岩層中的部分保存得更好[4]。
參考
編輯- ^ 1.0 1.1 1.2 Shu, D.-G.; Luo, H.-L.; Conway Morris, S.; Zhang, X.-L.; Hu, S.-X.; Chen, L.; Han, J.; Zhu, M.; Li, Y.; Chen, L.-Z. Lower Cambrian vertebrates from south China. Nature. 1999-11, 402 (6757) [2022-10-07]. ISSN 1476-4687. doi:10.1038/4696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英語).
- ^ 2.0 2.1 2.2 王易超. 云南两大化石群揭开生命演化之谜. 金黔在線. 2003年 [2004-08-02]. (原始內容 (OL)存檔於2006-05-27).
- ^ Monastersky, R. Waking Up to the Dawn of Vertebrates. Science News. November 6, 1999, 156 (19): 292 [2006-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4).
- ^ 4.0 4.1 Shu, D.-G.; Morris, S. Conway; Han, J.; Zhang, Z.-F.; Yasui, K.; Janvier, P.; Chen, L.; Zhang, X.-L.; Liu, J.-N.; Li, Y.; Liu, H.-Q. Head and backbone of the Early Cambrian vertebrate Haikouichthys. Nature. 2003-01, 421 (6922) [2022-10-07]. ISSN 1476-4687. doi:10.1038/nature012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2)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 以下網址有這種生物的更多圖片及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