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滅南明之戰

清滅南明之戰,爆發於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元年(1662年),是清軍入關戰爭中消滅南明各政權的作戰。

過程 編輯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編輯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編輯

弘光朝覆亡後,由張國維張煌言錢肅樂等起兵浙東,擁立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以錢塘江為天險。以張名振為定西侯,責守石浦;其弟張名揚為左都督,責守南田。由於隆武朝廷建立時間稍先,又得到地方的支持,魯監國政權處於進退兩難,在張國維熊汝霖等人的堅持下[1],拒絕接受隆武政權詔書。唐、魯兩政權之爭立愈演愈烈,乃至殺害魯監國所遣使者總兵陳謙,引起鄭芝龍的不滿。

順治三年(1646年)六月,浙江大旱,錢塘江水淺,不及馬腹,清軍趁勢攻取浙東,張國維兵敗身亡,馬士英阮大鋮等計劃劫持朱以海降清。魯王隨即逃亡海上,後走石浦,依附張名振,至普陀山鄭芝龍之侄鄭彩迎魯王到福建。順治六年(1649年)九月,張名振、阮進等襲殺隆武政權將領肅虜伯黃斌卿,十月迎魯王至舟山群島,以參將府為行宮。順治六年(1649年)清軍攻佔舟山,張名振、張蒼水奉魯王航於海上,朱以海隨張煌言等至廈門依靠鄭成功,不久移駐金門。取消監國號,浙東政權結束。康熙元年(1662年)病卒[2],一說被鄭成功殺害。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編輯

清滅南明紹武政權之戰 編輯

清滅南明永曆政權之戰 編輯

永曆帝為清軍所破,遁入緬甸,後為緬甸王獻與吳三桂,南明徹底滅亡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查繼佐《國壽錄》卷三《張國維傳》記,「丙戌,閩師至浙,國維以前內外臣嘗奉表於唐,恐有內變,使劍伏闕曰:今日復有以和閩為言者,臣立劍斬之。」查繼佐《魯春秋》記:「九月,唐詔至,文武諸臣疏請開讀,惟兵部尚書國維、都御史汝霖、中書舍人謝龍宸正色爭之。監國不果開詔。以會稽孫榘疾上儀注罪之。唐詔略云:朕與王約,朕未有子,得金陵為期,當讓位皇侄,布衣角巾,蕭然物外。時廷臣速會稽備儀註上。國舅張國俊勇(恿)王怒,王誓不奪。龍宸字雲生,遂手批唐使者劉中藻於殿上。已赦榘別轉,而以鄉薦殳香為會稽知縣。魯文武內外諸臣咸私表於唐,不聞監國。諸原以二(囗,虜)唐前後厄,自失重援,勢必餉竭,無所呼,且唐詔特至公,誠一家也。悉從唐使者中藻附表稱賀。國維、汝霖等知之,不以聞,原其隱也。」
  2. ^ 《魯春秋》記「監國魯王以海薨於金門」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