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三元宮
湖口三元宮位於臺灣新竹縣湖口鄉的湖口老街上,建於臺灣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於2001年5月21日公告為縣定古蹟[2]。身為當地信仰中心的三元宮主祀三官大帝,還供奉有觀音菩薩、天上聖母、註生娘娘、文昌帝君、武財神與伯公(即土地公)等神[3]。其中陪祀於廟內的伯公為大湖口庄歷史最悠久者,與當地客家移民的拓墾歷史相當[1]。
湖口三元宮 | |
---|---|
位置 | 臺灣新竹縣湖口鄉湖鏡村湖口老街248號[2] |
建成時間 | 日治臺灣大正八年(1919年)[1] |
官方名稱 | 湖口三元宮 |
類型 | 登錄等級:縣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
評定時間 | 2006年7月24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沿革
編輯在該廟興建之前,老湖口地區主要祭拜有土地公、三官大帝、媽祖與有應公等神,除了土地公之外,其他諸神的祭祀都是由自願組成的神明會負責,前往中崙溪南三元宮、枋寮褒忠亭義民廟等廟祭祀。後來因路途遙遠,遂請當時中崙三元宮的爐主分靈,興建湖口三元宮[1]。
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左右,當地仕紳羅志旺與羅如嚴捐地並向庄民募款,而建成了坐東朝西的舊廟,但因為與後來當地開闢的新街在整體動線上有所衝突,便在原地重建成坐南朝北的新廟。由於新廟的規模比舊廟大,在經費籌措上便有些困難,進而影響廟宇工程,直到大正七年(1918年)才完成主體建築,隔年三官大帝神龕後方正式啟用。不過雖然廟宇興建完成,但經費問題仍未解決。最後是到了大正十二年(1923年),由總其事的周霖河擔任管理人的周萬順公號將所墊付的6500元(佔總經費的四成)捐出才解決此一問題[1]。
建廟之後,該廟由「香公」(或稱「廟公」)管理,而祭祀活動仍由爐主與各神明會負責。該廟在第三任香公戴賢看繼任之後,開始為人舉行拜斗儀式,使得香火更盛,財政上更為充裕,因而能在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時整修。後來因廟務日益繁雜,舊有制度已無法處理,遂從民國七十年(1981年)開始改設管理人管理,第一任管理人即當時的湖鏡村村長詹益森。後來又在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改由管理委員會處理廟務,第一任主委為羅美瑤。此後該廟便由管理委員會管理至今。
建築格局與環境
編輯湖口三元宮為一棟兩進式建築,整體格局為「一顆印」,面寬五開間,內部分為前後堂與左右橫屋(客家用語,即「護龍」),中有天井。內部除木構之外,亦有以RC樑形設置的磚柱[1]。
在主體建築之外,前有禾坪(即廟埕),並設置有社區活動中心、涼亭、戲臺等設施。廟宇的西邊與北邊為湖口老街的建築,至於東邊與南邊則為農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