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大橋 (濁水溪)
台1線跨越濁水溪的公路橋樑
溪州大橋,又稱新西螺大橋,為跨越濁水溪、連接彰化縣溪州鄉及雲林縣西螺鎮的橋樑,台1線的一部份,位於西螺大橋上游2公里處[2],為連接彰化與雲林間之重要橋樑[1]。橋樑新建工程於1990年12月開工,1994年2月完工[1]。通車之後,原本經西螺大橋的台1線便改經由溪州大橋,而西螺大橋則變成縣道145號的一部分,由省道降為縣道,交通功能逐漸被取代,只開放通行小型車輛、機車與自行車等[3]。
溪州大橋 | |
---|---|
座標 | 23°48′44″N 120°28′08″E / 23.81224°N 120.46901°E |
承載 | 台1線 |
跨越 | 濁水溪 |
國家/地區 | 中華民國(臺灣) |
地點 | 彰化縣溪州鄉 雲林縣西螺鎮 |
官方名稱 | 溪州大橋 |
其他名稱 | 新西螺大橋 |
設計參數 | |
橋型 | 預力樑橋 |
全長 | 3,030米(9,940英尺) |
闊度 | 26米(85英尺) |
最大跨度 | 120米(394英尺) |
歷史 | |
開工日 | 1990年12月 |
完工日 | 1994年2月[1] |
地圖 | |
名稱
編輯新西螺大橋在政府徵收土地、發放補償費時均以「新西螺大橋」名稱函之,而完工時之新橋則命名為「溪州大橋」[4]。因此完工後的溪州大橋命名曾產生爭議,南岸西螺居民認為,這座新橋應叫「新西螺大橋」,而北岸溪州的民眾則堅持該用「溪州大橋」為名[2]。
受損
編輯自1981年(民國70年)淡水河禁採砂石之後,砂石料部分移由台灣中南部地區供應,加上重大建設興建,砂石需求殷切,而濁水溪中、下游砂石品質優良且交通便利,致使砂石開採日復嚴重,河川砂石長期超限開採再加上歷次颱風、豪雨沖刷影響,使濁水溪河床全面嚴重下降,導致包括溪州大橋在內各跨越濁水溪之河川橋樑橋基均嚴重裸露[5]。1992年寶莉颱風造成橋墩及河床 P39~P48 基樁裸露達 2~5 公尺[5];1996年賀伯颱風造成橋墩及河床 P7~P8 基樁裸露最深達 7 公尺[5];2001年桃芝颱風來襲,挾帶豐沛雨量,造成濁水溪溪水暴漲,溪州大橋受到嚴重沖刷,造成橋基嚴重裸露,基樁承載力大幅下降[1],橋墩及河床 P7~P8 基樁裸露最深達 12.5 公尺[5]。
結構
編輯溪州大橋採連續鋼床鈑箱型梁橋施作,橋長3,030公尺,為二座獨立並列之預力I型梁橋,總寬26公尺,主孔跨徑35公尺。橋樑上部結構為5支預力混凝土I型梁,下部結構則為單柱式混凝土墩柱[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換底工法於沖刷水害橋梁之應用 (PDF). 台灣世曦股份有限公司. [2015-09-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3) (中文(臺灣)).
- ^ 2.0 2.1 西螺大橋的命名. 台灣學校網. [2015-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臺灣)).
- ^ 中央社. 西螺大橋通車.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15-08-29] (中文(臺灣)).[永久失效連結]
- ^ 新西螺大橋何以在微收土地,發放補費時均以新西螺大橋名稱函之,而現又將完工之新橋命名為溪州大橋,此舉令西螺鎮民有被漠視之感受,建議仍以新西螺大橋命名。. 臺中縣: 臺灣省議會公報 第七十二卷 第六期. 1998-12-21: 545.
- ^ 5.0 5.1 5.2 5.3 吳瑞龍 詹永振 汪令堯. 台 1 線溪州大橋橋基保固工程施工報告 (PDF). 交通部公路總局. 2010年5月 [2015-09-0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5-0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