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南京之戰
潼關、南京之戰,金宣宗貞祐四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一年,1216年)蒙金戰爭中,蒙古經西夏、關陝(今河南靈寶以西和陝西地區),向金朝新都南京(今河南省開封市)進攻的作戰。
蒙古帝國攻下金中都(今北京)後,除了派軍繼續進攻山東、河北、山西外,成吉思汗再派撒里知無帶、三摸合拔都魯率軍經過西夏攻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南京。1216年八月,三摸合拔都魯率軍與西夏軍一起攻打延安,金朝元帥右監兼陝西統軍使烏古論慶壽率軍擊敗西夏軍,蒙古軍轉而南進。九月初,蒙古攻坊州(今陝西省黃陵縣)。金宣宗得知蒙古軍南進,詔諭南京多鑿坎阱備水,加固城防,封鎖渡口。派簽書樞密院事永錫率軍,指揮屯駐同州(今陝西大荔縣)、華州(今陝西華州區)二州的陝西、河南步騎九千人,抵達潼關增強防禦。因為尚書左丞兼都元帥、陝西行省仆散端作梗,九千步騎軍改歸行省指揮,致使永錫率軍屯守澠池。過了幾天也沒有增援潼關。十月,蒙古軍攻潼關,陝州宣撫副使、西安軍節度使泥龐古蒲魯虎率軍抵禦,寡不敵眾,兵敗戰死。金朝知歸德府完顏仲元奉命率軍抵達盧氏,加強潼關地區防守,軍至,潼關已失。蒙古軍東進至閿鄉(今河南靈寶西北),數日沒有前進。金朝右司諫兼侍御史許古建議選精兵併力迎擊,平章政事朮虎高琪沒有採納。平陽行省的尚書左丞兼樞密副使胥鼎,得知潼關失守,京師將危,先派潞州元帥、左監軍必蘭阿魯帶領兵一萬,孟州經略使徒單百家領兵五千,由便道渡河至關陝,親率平陽精兵直抵南京赴援。蒙古軍已過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北),列營連綿數十里。胥鼎為防蒙古攻打南京、北渡黃河,先派河東南路懷州(今河南沁陽)孟州(今河南孟州市南)諸軍一萬五千人從河中(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入援,派河中府判官仆散掃吾出領兵出陝西,又派絳州、解州、吉州、隰州、孟州經略司軍南進,夾擊蒙古軍。十月,蒙古軍進至澠池,金朝右副元帥蒲察阿里不孫大軍潰逃。蒙古軍攻克汝州(今河南臨汝),進至汴京西二十里,見金軍防守嚴密,於是撤軍。自三門(今河南三門峽市東北三門鎮)、集津(今河南三門峽市東北集津鎮)渡黃河至平陽(今山西臨汾),不勝,撤軍北歸。
參考資料
編輯-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