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蔥

石蒜科葱属植物

熊蔥學名Allium ursinum, 北美種類Allium tricoccum),又名野韭菜熊果大蒜熊蒜(bear's garlic)、野蒜菜林地蒜,是一種野生的草本植物,為野生韭黃的近緣種,因熊喜歡採食而得名。其味道如同食用韭菜,但是氣味並不強烈。多生長於林地樹蔭,春季剛發出的第一至第五葉味道鮮嫩,適於食用,開花後口感下降。

熊蔥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單子葉植物 Monocots
目: 天門冬目 Asparagales
科: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屬: 蔥屬 Allium
種:
熊蔥 A. ursinum
二名法
Allium ursinum

特徵

編輯
熊蔥花朵

本種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50厘米,植株有2-3楞形直莖,闊葉寬大伸展可達5厘米,有一條長長的柳葉刀型葉脈。花序屬於傘狀花序,一般開花5-20朵。花朵白色,呈放射狀,一般三個為一組,有6個等大小的花瓣(花被)。

分佈

編輯

本種廣泛分佈於歐洲大陸,北亞地區的草地和林地。在林間樹蔭處即可找到。在落葉闊葉林的林地更容易生長。尤以德國野外最多。

食用

編輯

本種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蔬菜、調料和藥用植物,新石器時代的聚居地和部落營地意外發現很多餘留的熊蔥,因為當時居民不能餵給動物太多。否則,動物產的奶就無法食用。由此推斷5000年前,熊蔥就已經進入人類的廚房了。[來源請求]

葉子和花可以直接當蔬菜食用,或做成青醬,在歐洲是春季常見的野菜。

儘管整個植株都可以食用,但是多數都只是選用葉子作為早春的新鮮蔬菜或者調味劑。本種為春天發芽長葉比較早的植物,所以可以作為調料或者蔬菜食用,用來代替小蔥。本種調味成分經加熱後會分解,富含的維生素C遇到高溫也會喪失殆盡。因為加熱會改變這些成分的性質。因此推薦食用熊蔥最好將其切細和沙拉或者其它食物混合食用。採摘季節最好在其花期以前,之後它會變得有些發苦,味道不再鮮美。

採摘

編輯

在採摘本種的時候十分容易和鈴蘭、春天時節的秋水仙、以及還沒有長出斑點的斑葉疆南星Arum maculatum)相混淆,後三種植物都是有毒的,其毒性足以致死。因為熊蔥採摘的是葉子部分,因此採摘熊蔥的時候應當十分小心,避免採摘錯誤的種類。熊蔥葉子特殊的大蒜氣味是鑑定真假的最重要方法。

採摘規定

編輯

德國境內,本種大多生長於非自然保護區或者自然遺產區域,這些地方採摘不受到保護。但是處於上述地區的本種是禁止採摘的。根據德國聯邦自然保護法第41條的規定,應當對植被採取必要的保護,禁止在沒有合理理由的前提下採摘非自然保護區的地面植物,禁止採摘發生植被退化或者荒漠化的地區的地面植物。禁止導致植被退化和毀壞的行為。[1]採摘的植物只能用於自用,商業目的採摘必須首先取得許可。[2]為了保護植被狀態,每人應當從一個植株上最多採摘一片葉子,不可以挖掘球莖,應當從園藝商人處購買自行培育。[3]

勃蘭登堡漢堡將熊蔥列為一級保護物種。不來梅將其劃為極為稀有物種,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列為瀕危物種(4類)。[4]因此在這些地區採摘應當被禁止。

藥用

編輯

熊蔥的藥用價值很早就被發現,在古代就已經被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所熟知。[來源請求]

瑞士醫生兼「草藥神父」Johann Künzle關於本種的療效寫到:

「本植物可清理全身,預防疾病[...]其成分可以保持血液健康,促使分離和排出毒素。慢性病患者,[...] 和風濕病患者應當經常食用,療效顯著。自然界沒有其它植物像它一樣可以如此有效清理腸胃和血液[...]。」[5]

本種含有蒜素氨基酸,蒜氨酸硫化乙烯,蔥油精油等成分。蒜氨酸可殺滅腸胃的細菌。熊蔥還有類黃酮,也有殺菌和抗病毒的的功效。除此之外它含有的類黃酮產生延緩血液凝結的作用,可以用於防治心血管疾病,其抗氧化作用也可以防治癌症。另外,熊蔥富含果糖蛋白質葉綠素維生素C。100克熊蔥含有150毫克維生素C;50克就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一天的需求。[6]藥物成分分佈在整個植株上(葉,花,莖和球莖)。當本種開花後,葉子的藥效會轉移到花上。確切的藥學作用不明。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參看: Helmut Baumann und Theo Müller: Farbatlas - Geschützte und gefährdete Pflanzen, 斯圖加特 2001年, 9頁
  2. ^ Siehe Naturschutz heute: 存档副本. [200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2). 
  3. ^ Nach einer Empfehlung des Bundes Naturschutz in Bayern: http://www.passau.bund-naturschutz.de/index.php?id=530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Online-Abfrage der Roten Liste für die BRD und aller Bundesländer http://s4ads.com/rotelisten/redlists/getknoten.php3?knoten_id=27210&taxon=Allium+ursinum+L.&test=xxx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 Künzle,1945
  6. ^ Schauenburg 2005, S.9

參考文獻

編輯
  • Johann Künzle: Das grosse Kräuterheilbuch, Olten/Freiburg i.Br. 1945/1967, ISBN 3-530-49205-1
  • Jörg Schauenburg: Bärlauch, Neustadt an der Weinstraße 2005, ISBN 3-86528-215-6
  • Heinz Ellenberg: Vegetation Mitteleuropas mit den Alpen: in ökologischer, dynamischer und historischer Sicht. UTB, Stuttgart 5. Auflage 1996. ISBN 3-8252-8104-3
  • Robert Quinche: Heilpflanzen. Die Kräfte der Natur. Verlag der BEA-Bücher, Zürich 1958, Ringier, Seehamer, Weyarn 1997. ISBN 3-932131-02-9
  • Thomas Schauer, Claus Caspari: Pflanzenführer. BLV, München 1978. ISBN 3-405-11356-3
  • Rolf Zieger: Das große Heilkräuter-Lexikon. Buch-Vertriebs-GmbH, Wollerau 1978.
  • M. Bocksch: Das praktische Buch der Heilpflanzen. BLV, München 1996, 2003. ISBN 3-405-14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