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恕 (正統進士)

王恕(1416年—1508年),字宗貫,號介庵,又號石渠陝西西安府三原縣(今屬陝西)人。明朝政治人物,正統戊辰進士,官至吏部尚書

王恕
大明吏部尚書
籍貫陝西西安府三原縣
字號字宗貫,號介庵,又號石渠
諡號端毅
出生永樂十四年(1416年)
逝世正德三年(1508年)
親屬王承裕
出身
  • 正統十三年戊辰科同進士出身

生平

編輯

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進士,選庶吉士。後為大理寺左評事,遷左寺副,又歷任揚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撫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書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太子太傅[1]

巡撫雲南時,彈劾「生事邊陲,擾害夷方」的鎮守太監錢能[2];任職南京,反對給皇帝貢獻珍奇,維護地方利益;執掌吏部,力主限制皇權,健全監察制度和政治制度。晚年回歸故里,致力於理學研究,成為「三原學派」的創始人;支持幼子王承裕首創宏道書院,為西北諸省培養了眾多人才[3]

思想

編輯

王恕認為,古之學者皆以言行為學,故無求飽求安者,志在敏事慎言;就有道而正之,正其所言、所行之是非,是者行之,非者改之。將學與行緊密結合為一體。

自然觀方面,王恕傾向於有神論、泛神論,謂「鬼神之謂德」能生長萬物,福善禍淫,其感無以復加。鬼神視而弗見,聽而弗聞,無形無聲,但其以物為體,無物不有,如門有門神,灶有灶神,木主為鬼神之所棲。鬼神有感必應,故使人敬畏而致祭祀。但他又指出,所謂對鬼神祭之「如在」,「言非實有也」。

關於心性問題,王恕認為,性乃天之所命,人之所受,性即天理之流行,因而性是善的,順理而善者為性之本,不順理而惡者非性之本。他不同意「已然之跡便是性」的說法,認為已然之跡已經有善有惡,故不能稱為性。王氏言性,似乎排除了「氣質之性」,而將其歸結為純善的天理之性。他認為性之理「甚微」,故當「盡心而窮究之」。「盡心」在「知性」之前,為「知性」的途徑,所以他提出朱熹《四書集注》言「知性乃能盡心」為「不無顛倒」。

關於「天理」、「人慾」關係,王恕持對立論,認為天理人慾相為消長,有天理即無人慾,有人慾即無天理。

在經濟思想方面,王恕批駁了企圖恢復井田制的主張,認為井田之法令不可行。王恕於儒家經典及傳注,每有新解。認為《論語》、《子罕》篇顏淵唱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系顏淵「言己不定見,非聖道之有高堅前後也」。謂朱熹《四書集注》以為系顏淵深知孔子之道無窮盡、無方體而嘆之為「非是」。認為《春秋》系孔子根據左丘明所作魯史而撰寫,非左丘明孔子所修《春秋》而作傳。

著作

編輯

王恕著有《石渠意見》,系其年八十四而著,其後,年八十六為《拾遺》,年八十八為《補缺》。《王端毅公奏議》15卷、《歷代名臣諫議錄》124卷。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81):王恕,字宗貫,三原人。正統十三年進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左評事,進左寺副。嘗條刑罰不中者六事,皆議行之。遷揚州知府,發粟振饑不待報,作資政書院以課士。天順四年以治行最,超遷江西右布政使,平贛州寇。憲宗嗣位,詔大臣嚴核天下方面官,乃黜河南左布政使侯臣等十三人,而以恕代臣。成化元年,南陽、荊、襄流民嘯聚為亂,擢恕右副都御史撫治之。會丁母憂,詔奔喪兩月即起視事。恕辭,不許。與尚書白圭共平大盜劉通,復討破其黨石龍。嚴束所部毋濫殺,流民復業。移撫河南。論功,進左副都御史,稍遷南京刑部右侍郎。父憂,服除,以原官總督河道。浚高郵、邵伯諸湖,修雷公、上下句城、陳公四塘水閘。因災變,請講求弭災策。帝為賜山東租一年,畿輔亦多減免。旋改南京戶部左侍郎。
  2. ^ 吳兆豐. 以「攻宦」為名:明成化間名臣王恕的政治形塑 (PDF).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2016年7月.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年). 
  3. ^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81):十二年,大學士商輅等以雲南遠在萬裏,西控諸夷,南接交阯,而鎮守中官錢能貪恣甚,議遣大臣有威望者為巡撫鎮壓之,乃改恕左副都御史以行,就進右都御史。初,能遣指揮郭景奏事京師,言安南捕盜兵闌入雲南境,帝即命景賫敕戒約之。舊制,使安南必由廣西,而景直自雲南往。能因景遺安南王黎灝玉帶、寶絳、蟒衣、珍奇諸物。灝遣將率兵送景還,欲遂通雲南道。景懼後禍,紿先行白守關者。因脫歸,揚言安南寇至,關吏戒嚴。黔國公沐琮遣人諭其帥,始返。而諸臣畏能,匿不奏。能又頻遣景及指揮盧安、蘇本等交通幹崖、孟密諸土官,納其金寶無算。恕皆廉得之。遣騎執景,景懼自殺,因劾能私通外國,罪當死。詔遣刑部郎中潘蕃往按之。能又以其間,驛進黃鸚鵡。恕請禁絕,且盡發能貪暴狀,言:「昔交阯以鎮守非人,致一方陷沒。今日之事殆又甚焉。陛下何惜一能,不以安邊僥。」能大懼,急屬貴近請召恕還。而是時商輅、項忠諸正人方以忤汪直罷,遂改恕掌南京都察院,參贊守備機務。能事立解,藩勘上得實,置不問。恕居雲南九月,威行僥外,黔國以下鹹惕息奉令。疏凡二十上,直聲動天下。當是時,安南納江西叛人王姓者為謀主,潛遣諜入臨安,又於蒙自市銅鑄兵器,將伺間襲雲南。恕請增設副使二員,以飭邊備,謀遂沮。還南京數月,遷兵部尚書,參贊如故。考選官屬,嚴拒請托,同事者鹹不悅。而錢能歸,屢譖恕於帝。帝亦銜恕數直言,遂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撫南畿。舊制,應天、鎮江、太平、寧國、廣德官田征半租,民田全免。其後,民田率歸豪右,而官田累貧民。恕乃量減官田耗,稍增之民田。常州時有羨米,乃奏以六萬石補夏稅,又補他府戶口鹽鈔六百萬貫,公私便焉。所部水災,奏免秋糧六十餘萬石。周行振貸,全活二百餘萬口。江南歲輸白糧,民多至破產,而光祿概以給庖人、賤工。又中官暴橫,四方輸上供物,監收者率要羨入。織造繒采及採花卉禽鳥者,絡繹道路。恕先後論列,皆不納。

相關條目

編輯
官銜
前任:
李裕
明朝吏部尚書
成化二十三年-弘治六年(1487年-1493年)
繼任:
耿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