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遇(?—946年),五代十國後唐後晉將領,常山人。

皇甫遇父親皇甫武,流寓太原,為遮塞軍使。皇甫遇有勇力,虬髯,善騎射。年輕時跟隨李嗣源征伐有功。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擔任龍武都指揮使,遙領嚴州刺史,出討東川,為行營左軍都指揮使。應順、清泰年間,官至團練防禦使,升任鄧州武勝軍節度使。為官苛暴,以誅斂為務,其幕僚多私自離去,免受其累。石敬瑭即位,改為定州義武軍節度使,聽說他與鎮州安重榮為婚家,於是改為昭義軍節度使,又改建雄軍節度使河陽節度使,都用小人執事,政事紊亂。鎮守河陽時,修建別墅,開掘田間引水溝,以通溉灌,水經之處墳墓都被毀壞,州民以朝廷姑息節帥,不敢上訴。出帝即位,罷為神武統軍。契丹入寇,陷貝州,他隨皇帝至澶州。晉出帝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皇甫遇為馬軍右廂排陣使。當時,青州楊光遠據城反叛,出帝派遣李守貞及皇甫遇分兵守鄆州。皇甫遇等至馬家渡,契丹將要渡河相助楊光遠,皇甫遇在鄆州北津交戰,大敗契丹軍,溺死者數千人。以功拜滑州義成軍節度使、馬軍都指揮使。

開運二年(945年),契丹攻打西山,派遣先鋒趙延壽圍鎮州,杜重威不敢出戰。趙延壽分兵攻破欒城、柏鄉等九縣,南至邢州,率眾屯邯鄲。出帝與近臣飲酒過量,得病,不能出征,派北面行營都監張從恩馬全節安審琦及皇甫遇等抵禦。張從恩等至相州,在安陽河南列陣,派皇甫遇與慕容彥超率數千騎前觀敵。皇甫遇渡漳河,契丹前鋒大至,轉戰二十里至鄴南榆林。皇甫遇對安審琦等人說:「彼眾我寡,走無生路,不如血戰。」從辰時及未時,交戰百餘合,所傷甚多。皇甫遇所乘馬中箭而斃,有紀綱杜知敏將自己的馬授給他,皇甫遇乘馬再戰。杜知敏被敵人擒獲,皇甫遇對慕容彥超說:「杜知敏在倉皇之中,將馬給我,是義士,怎能讓他陷於賊中。」於是和慕容彥超躍馬入敵陣,救回杜知敏。契丹生力軍再次合圍,他對慕容彥超說:「今日之勢,只有戰與走兩個選擇,戰尚或生,走則比死。都是死,死戰猶足以報國。」張從恩與諸將見皇甫遇觀敵不報,都以為他已經被俘。不久有馳騎報告皇甫遇被圍,安審琦率兵將至安陽河,對張從恩說:「皇甫遇等未至,必為敵騎所圍,若不急救,則必被擒。」張從恩說:「敵軍勢盛,無法抵擋,將軍前往何益?」安審琦說:「成敗天命。如果不成功,則與他們一同赴死。假令喪失二將,將何面目以見天子!」於是率鐵騎北渡黃河,諸軍都跟隨北向,離敵軍十餘里,契丹見塵起,以為救軍並至,於是解圍而去。皇甫遇與慕容彥超多處受傷得還,諸軍嘆道:「此三人都是猛將!」皇甫遇與安審琦等收軍南撤,契丹兵已深入,人困馬乏,他們撤退,晉軍諸將不能追,張從恩率皇甫遇等退保黎陽。皇甫遇官至檢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運三年(946年)冬,契丹大軍再來,杜重威為都招討使,皇甫遇為馬軍右廂都指揮使,屯營於滹水中渡。杜重威暗中歸順契丹,在幕中伏兵,召來諸將列坐,告訴大家已經投降,皇甫遇與諸將愕然不能對。杜重威出降表,皇甫遇等俯首按順序自畫其名,於是麾兵解甲出降。他投降後,心中不平。契丹派他和張彥澤先入京師,他對人說:「我身荷國恩,位兼將相,既不能死於軍陣,以何面目見舊主!又受命圖謀舊主,更加不忍。」次日,行至趙州平棘縣,在縣舍住下,對隨從說:「我已兩天兩夜不吃東西了,病得厲害,主辱臣死,不再南行。」於是扼斷喉嚨自殺而死。劉知遠登極,贈為中書令。後周廣順三年(953年)正月,其妻宋國夫人霍氏上言,請度為尼,周太祖郭威同意,仍賜紫衣,號貞范大師,法名惠圓,又賜夏臘十[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舊五代史》卷95 晉書二十一 列傳十
  2. ^ 新五代史》卷47 雜傳第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