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奧斯卡金像獎的非英語電影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美國影藝學院從1945年起開始向非英語電影(稱「外語片」)頒發奧斯卡金像獎。根據學院定義,所謂的「外語片」是指在美國以外製作的長片電影,並且大部分對白不是英語。符合以上標準的電影可參與外語片獎(後更名最佳國際電影獎)角逐,參與其他獎項角逐還需電影在洛杉磯縣商業放映。此外,在美國境內製作的外語片沒有資格參加最佳國際電影獎角逐,但可以提名其他獎項。[1]如不計外語片(國際電影)獎,截至2024年,共有27部非英語電影曾獲得過其他奧斯卡金像獎的肯定。獲獎最多的非英語電影是瑞典的《芬妮和亞歷山大》、台灣的《臥虎藏龍》及韓國的《上流寄生族》,三部作品都獲得包括最佳國際電影獎在內的4項大獎。[2]《臥虎藏龍》和《羅馬》均獲十項提名,比其他非英語電影都多[3]。共12部非英語電影獲最佳影片獎提名,但只有2019年的《上流寄生族》獲獎[2][4]。
最佳外語片獎得主
編輯美國影藝學院從1956年開始邀請不同國家的電影業界將他們最優秀的作品送來參評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5]。學院中的外語片獎委員會將對所有參賽電影進行審核,然後再通過不記名投票選出5部提名作品[1]。外語片獎設立前,學院主席委員會每年會經投票在美國上映的外語電影中選出他們認為最出彩的一部,這一過程中不存在遞交申請,或是提名的程序,最終獲獎的影響所獲得的是外語片榮譽獎[6]。
其他獎項
編輯有資格參與外語片獎角逐的電影只要在洛杉磯縣有過商業放映,並達到各獎項的參評要求,就可以參加其他獎項的競爭[1]。所有獲外語片獎的電影中有6部還獲得過其他獎項,《地獄門》還贏得過奧斯卡榮譽獎[7][8]。
年份 (頒獎典禮) |
片名 | 原名 | 獎項 | 獲獎者 | 國別 | 語種 |
---|---|---|---|---|---|---|
1945 (第18屆) |
《瑪麗-路易斯》 | Marie-Louise | 編劇 (原著劇本) |
理查德 史威澤 | 瑞士 | 德語 |
1954 (第27屆) |
《地獄門》[A] | Jigokumon(地獄門) | 服裝設計 (彩色片) |
和田三造 | 日本 | 日語 |
1956 (第29屆) |
《紅氣球》 | Le ballon rouge | 編劇 (原著劇本) |
艾爾伯特·拉摩里斯 | 法國 | 法語 |
1959 (第34屆) |
《塞倫加蒂不該喪命》 | Serengeti darf nicht sterben | 紀錄片 | 伯恩哈德·格日梅克 | 德國 | 德語 |
1961 (第34屆) |
《露滴牡丹開》 | La dolce vita | 服裝設計 (黑白片) |
皮耶羅·傑拉爾迪 | 意大利 | 意大利語、英語、法語、德語 |
1961 (第34屆) |
《烽火母女淚》 | La ciociara | 女主角 | 蘇菲亞·羅蘭 | 意大利 法國 |
意大利語、德語 |
1962 (第35屆) |
《意大利式離婚》 | Divorzio all'italiana | 編劇 (故事和編劇) |
恩尼奧·德科西尼 阿爾弗雷多·詹內蒂 皮亞托·傑米 |
意大利 | 意大利語 |
1963 (第36屆) |
《八部半》[B] | 8½ | 服裝設計 (黑白片) |
皮耶羅·傑拉爾迪 | 意大利 | 意大利語、英語、法語、德語 |
1966 (第39屆) |
《男歡女愛》[B] | Un homme et une femme | 編劇 (故事和編劇) |
克勞德·勒魯什 (故事和編劇) 皮埃爾·厄伊特胡芬 (編劇) |
法國 | 法語 |
1969 (第41屆) |
《大風暴》[B] | Z | 剪接 | 弗朗索瓦·博諾 | 阿爾及利亞 | 法語 |
1973 (第46屆) |
《哭泣與耳語》 | Viskningar och rop | 攝影 | 斯文·尼科維斯特 | 瑞典 | 瑞典語 |
1983 (第56屆) |
《芬妮和亞歷山大》[B] | Fanny och Alexander | 藝術指導 攝影 服裝設計 |
安娜·阿斯普 (藝術指導) 斯文·尼科維斯特 (攝影) 馬里克·沃斯 (服裝設計) |
瑞典 | 瑞典語、德語、意第緒語、英語 |
1985 (第58屆) |
《亂》 | 乱 | 服裝設計 | 和田惠美 | 日本 | 日語 |
1990 (第63屆) |
《大鼻子情聖》 | Cyrano de Bergerac | 服裝設計 | 弗蘭卡·斯夸西亞皮諾 | 法國 | 法語 |
1995 (第68屆) |
《郵差》 | Il postino | 音樂 (正劇類原創配樂) |
路易斯·巴卡洛夫 | 意大利 | 意大利語、西班牙語 |
1998 (第71屆) |
《一個快樂的傳說》[B] | La vita è bella | 男主角 音樂 (正劇類原創配樂) |
羅拔圖·貝尼尼 (男主角) 尼古拉·皮奧瓦尼 (正劇類原創配樂) |
意大利 | 意大利語、德語、英語 |
2000 (第73屆) |
《臥虎藏龍》[B] | 臥虎藏龍 | 藝術指導 攝影 音樂 (原創配樂) |
葉錦添 (藝術指導) 鮑德熹 (攝影) 譚盾 (原創配樂) |
台灣 中國大陸 香港 美國 |
官話 |
2002 (第75屆) |
《對她有話兒》 | Hable con ella | 編劇 (原著劇本) |
貝德羅·艾慕杜華 | 西班牙 | 西班牙語 |
2004 (第77屆) |
《哲古華拉少年日記》 | Diarios de motocicleta | 音樂 (原創歌曲) |
豪爾赫·德雷克斯勒 插曲「Al otro lado del río」 |
巴西 阿根廷 智利 法國 德國 秘魯 英國 美國 |
奇楚瓦語、西班牙語 |
2006 (第79屆) |
《硫磺島戰書》[C] | Letters from Iwo Jima | 音效剪接 | 布勃阿斯曼 阿蘭·羅拔·默里 |
美國 | 日語、英語 |
2006 (第79屆) |
《魔間迷宮》 | El laberinto del fauno | 藝術指導 攝影 化妝 |
歐亨尼奧·卡巴貝羅 (藝術指導) 皮拉爾·里維爾塔 (內部裝飾) 吉爾莫·納瓦羅 (攝影) 大衛·馬提 (化妝) 蒙特斯·里比 (化妝) |
墨西哥 西班牙 |
西班牙語 |
2007 (第80屆) |
《粉紅色的一生》 | La Môme | 女主角 化妝 |
瑪莉安·歌迪雅 (女主角) 簡·阿奇博爾德 (化妝) 迪迪埃·拉維尼 (化妝) |
美國 法國 英國 捷克共和國 |
法語 |
2018 (第91屆) |
《羅馬》 | Roma | 導演 攝影 |
艾方素·柯朗 | 墨西哥 | 西班牙語、米斯特克語 |
2019 (第92屆) |
《上流寄生族》 | Gisaengchung(기생충) | 影片 導演 原創劇本 |
郭信愛 (影片) 奉俊昊 (影片) 奉俊昊 (導演) 奉俊昊 (原創劇本) 韓進元 (原創劇本) |
大韓民國 | 朝鮮語 |
2022 (第95屆) |
《西線無戰事》 | Im Westen nichts Neues | 攝影 原創音樂 藝術指導 |
占士·弗林德 (攝影) Christian M. Goldbeck (藝術指導) Ernestine Hipper (佈景) 沃爾克·貝特爾曼(配樂) |
德國的名稱 | 德語、法語 |
2022 (第95屆) |
《雙雄起義》 | RRR | 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 (配樂) |
M. M. Keeravani(作曲) 錢德拉博斯(作詞) 插曲《Naatu Naatu》 |
印度 | 泰盧固語、英語 |
上映時採用英語配音而獲獎的非英語電影
編輯年份 (頒獎典禮) |
片名 | 原名 | 獎項 | 獲獎者 | 國別 | 語種 |
---|---|---|---|---|---|---|
2002 (第75屆) |
《千與千尋》 |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 動畫長片 | 宮崎駿 | 日本 | 日語 |
2005 (第78屆) |
《小企鵝大長征》 | La Marche de l'empereur | 紀錄片 | 呂克·雅克 | 法國 | 法語 |
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全局
- Foreign Language Films Other Categorie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08-02-24 [2011-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6).
- 特定
- ^ 1.0 1.1 1.2 Special Rules for the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Award.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08-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7).
- ^ 2.0 2.1 Foreign Language Films Other Categorie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08-02-24 (updated at March 11th, 2011) [2011-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6).
- ^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Wins Best Foreign Film Oscar. People's Daily. 2001-03-26 [2015-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1).
- ^ Clark, Mike. When Oscar stood tall. USA Today. 2006-02-27 [2015-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8).
- ^ History of the Academy Awards – Page 2.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08-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9).
- ^ History of the Academy Awards – Page 1.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08-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6).
- ^ 7.0 7.1 Mermelstein, David. Toho's film catalog riddled with gems. Variety. 2007-08-23 [2015-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5).
- ^ 8.0 8.1 Variety Staff. Best Foreign Film. Variety. 2007-03-01 [2015-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30).
外部連結
編輯- 奧斯卡金像獎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美國影藝學院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