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王

戈尔丁1954年小说

蒼蠅王》(英語:Lord of the Flies)是英國小說家威廉·高汀發表於1954年的寓言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一群被困在荒島上的兒童在完全沒有成人的引導下如何建立起一個脆弱的文明體系。最終由於人類內心的黑暗面導致這個文明體系無可避免地被野蠻與暴力所代替。主題是備受爭議的人性、個體權益與集體利益的衝突,是當代英文小說中的經典。威廉·高汀也為此獲得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書名來自於天主教神話中的魔鬼貝耳則步的名字。

蒼蠅王
作者威廉·高汀
類型寓言小說
語言英語
發行資訊
封面設計安東尼·格拉斯(Anthony Gross)[1]
出版機構菲伯出版社(Faber and Faber)
出版時間1954年9月17日(第一版)
出版地點英國
媒介印刷(精裝、平裝)
頁數248頁(初版,平裝)
規範控制
ISBNISBN 0-571-05686-5 (初版,平裝)
OCLC47677622

背景

編輯

《蒼蠅王》出版在麥卡錫主義盛行的、冷戰逐漸變得激烈的年代。小說所敘述的故事發生於某一虛構的核戰爭爆發的時期。書中一些角色是孤立無援的普通學生,另一些則來自聲樂隊,並且有領隊。絕大多數(除了聲樂隊以外)的男孩彼此從來沒有見過。小說將男孩們從樂園般的國家拋出,讓他們遠離現代文明社會,描述了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們是如何墮落成為原始野蠻人這一過程。

從喻意角度來說,小說主題是人類衝動與文明之間的矛盾 —— 在規矩下和平和諧地生活 —— 到對權勢的貪慾。主題也包括了集體思維與個體權益矛盾、理性與感性的矛盾、道德與無道德矛盾。這些矛盾的演繹,以及人們是如何被它們影響,成為《蒼蠅王》主要的潛台詞。

評價

編輯

《蒼蠅王》在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0-1999年度百部最具挑戰性書目中位列第68位。[2] 2005年,《蒼蠅王》被《時代雜誌》評為1923-2005年時代雜誌百大英文小說[3]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排行榜(Modern Library 100 Best Novels)上,小說在編者榜上位列第41名,在讀者榜上位列第25名。2003年,《蒼蠅王》在BBC普查的大閱讀榜(The Big Read)上位列第70名。[4]

《蒼蠅王》是高丁的第一部小說,於1954出版。小說出版之初遇冷,在美國到1955年都沒賣過3000本,只好草草下架。然而小說很快轉身成為暢銷書,到1960年初成為各大院校的必讀。目前,小說是英國GCSE課程的力推教材,被改編為英語電影兩次:1963年彼得·布魯克版及1990年哈利·胡克版,被改編為菲律賓版一次(1976年)。

主要情節

編輯

一班6至12歲的男孩子因為逃避戰爭而乘飛機去澳大利亞,但不幸被敵人擊落而來到一個荒島,除了一把刀外沒有其他東西。雷爾夫(Ralph)和小豬(Piggy)拾到一個貝殼,依照小豬指引雷爾夫吹那個貝殼,貝殼便發出巨大的聲響,它召集了所有島上的孩子聚集。他們決定由雷爾夫做隊長。但傑克(Jack)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人,並不服雷爾夫當隊長。在雷爾夫的決定下,委任傑克做狩獵隊(由傑克帶領的合唱團組成)的隊長。小豬雖然是這個島上最不受歡迎的人,但也是全部人之中最聰明的,久而久之變成了雷爾夫的助手。雷爾夫帶着傑克和賽門(Simon)去探索這個荒島。在探索途中見到了一隻山豬,傑克猶疑地拿出刀子想殺了它,結果讓牠逃走了。傑克發誓下次不會再猶豫。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充滿正面情緒,希望能在這荒島上遊山玩水。直到一個臉上有胎痣的小朋友說他見到了一隻巨大的「怪獸」,大家因此開始害怕。

之後他們用小豬的眼鏡點燃了狼煙(由此判斷應為凸透眼鏡),想讓一些沿途經過的船隻發現他們。但是火勢失去了控制演變成了森林大火。那個有胎痣的小朋友也消失於這場大火之中,再也沒有出現過(應該被燒死了,但書中並未提及。但也有人認為是因內心的恐懼而造成的幻覺)。

傑克因為帶看守火種的孿生兄弟,山姆(Sam)和艾利克(Eric)去狩獵而令狼煙熄滅,而當時正好有一條船經過,讓他們失去了一次獲救的機會。因此兩個主要角色雷爾夫和傑克之間發生衝突,而在衝突中傑克為了轉移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打碎了小豬一邊的眼鏡,那些小朋友漸漸開始失去秩序。

有一晚發生了空戰,一個機師跳傘降落時卡在樹上死了。山姆和艾利克在黑暗的環境下看到屍體,他們以為看到了「怪獸」,令所有人震驚。所以雷爾夫,傑克與他的助手羅傑(Roger)去看。他們在遠方看見腐爛的屍體也以為是怪獸。傑克決定再進行一次領袖選舉,可惜沒有人投他一票。他決定離開,並建立自己的營地,很多年紀較大的小朋友(Biguns)跟着傑克離開。傑克和他的追隨者成了暴君,雷爾夫認為他們是野人。

傑克和他的追隨者在陣營殺了一隻母豬,傑克割了牠的頭戳在了棍上,說是要供奉給怪獸。一些蒼蠅開始在豬頭旁邊徘徊。這時,賽門來到這裏的時候產生了一些幻覺——他聽到死了的豬頭(他產生的幻覺讓他以為牠是蒼蠅王)跟他說話並叫他做事。賽門發現「怪獸」其實在每個人的心裏,他也發現了怪獸的「真面目」。於是立刻跑下山將這個消息告訴其他人。但是他到了其他人身邊時,因為黑暗的緣故,大家以為賽門是怪獸,便錯手殺了他。

雷爾夫的陣營人數漸漸減少,而傑克的「野人」陣營人數卻不斷增加。但是因為傑克沒有起火的工具,所以他們便在晚上靜悄悄地突襲雷爾夫的陣營,奪去了小豬只剩一邊鏡片的眼鏡。沒有了眼鏡的小豬因為失去了眼鏡而無法生存(書中強調他視力極差)。加上他們再不能生火點起狼煙讓途經的船隻拯救他們。所以他們決定向傑克拿回眼鏡。他們去到傑克的陣營發生激烈的戰鬥。小豬在說他的「邏輯思考」時被羅傑用石頭殺死了。在小豬被殺死的同時,那個貝殼也被弄碎了。傑克還俘虜了山姆和艾利克。傑克想立刻殺死雷爾夫,但是被他逃脫。到了翌日,傑克的陣營像獵豬一樣找雷爾夫。他們為了讓雷爾夫沒有地方躲藏,便引起了一場森林大火。一艘途經的軍艦碰巧看到了大火,一個艦上軍官上島後看見了雷爾夫和一班「野人」。雷爾夫稱他是這個島的隊長。雷爾夫在島上第一次傷心地哭泣。軍官則背對他們以便讓他們釋放情緒。

主要角色

編輯

雷爾夫

編輯

當他和同伴們來到小島上的時候,雷爾夫(Ralph)立刻成為了領袖。他的領袖地位不是用公開的暴動,而是通過民主的選舉獲得的。[5]雷爾夫被描述為具有「『真摯、直白』的領袖氣質。」[6]他的第一個重大決策是大伙兒應該「立即判斷這個地方是不是個海島」。[7]在雷爾夫、傑克和賽門發現他們的確處在「一個無人的荒島上」時,[8]雷爾夫建議大伙兒生火,「以免靠近海島的船看不見我們」。[9]然而,在小說末尾雷爾夫已經忘記了生狼火的最初目的。這表明了即使是頭腦最清醒的人也會受到人類本性(獸性)腐蝕。雖然雷爾夫的行動看似善意,但是他執意出風頭,希望受到歡迎,以至於他透過虐待小豬來重獲權力。不過,在整個海島陷入混亂之際,即使是在最緊張的關頭,雷爾夫也仍然傾向於禮貌和邏輯;例如,當孩子們要去研究城堡石(Castle Rock)的時候,雷爾夫克服自己對於「怪獸」的恐懼、挑起了領袖的擔子。雷爾夫在某些時候成為小說文學手法的工具,以幫助讀者在讀書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內心世界的邪惡:「雷爾夫為喪失清白無辜而哭泣...」

雷爾夫代表着善意和理性,但是最終沒能達成目標。雷爾夫在小說中拒絕使用暴力與傑克天生的暴力傾向形成對比。從自封為獵手時,傑克殺死了獵物,並最終墮落成為和獵物一樣的怪獸。在小說的末尾,傑克離開了陣營,建立了自己的「野人」陣營。他那無法阻止的黑暗面,加上對肉的貪慾,立即將島上絕大多數孩子誘拐到「野人」陣營里(獸性戰勝人性)。傑克不可饒恕的罪行驅使小島局勢進一步惡化,從放縱暴徒在原始的舞蹈上殺害賽門,到混亂頂峰時讓羅傑殺害小豬,並且驅使「野人」陣營圖謀追殺雷爾夫。

小豬

編輯

小豬(Piggy)視力不好,有哮喘,而且身材還很圓潤。[10]他在所有人中是身體最差的一個。從他拿着海螺,進行並不優雅的演講可以看出,小豬出身於藍領家庭,[11]他是所有人之中最聰明的,常依靠理性做事。由於不停地引述他大姨的話,豬仔在小說中提供了唯一的女性話語。

小豬被描述為「島上唯一有成人形象的孩子」。[11]作為雷爾夫的顧問,小豬的智力貢獻卻只能通過後者得以實施。小豬自己無法當領導,因為他缺乏領袖氣質,跟其它孩子無法相處得很好。小豬依靠的力量是社會契約。他認為掌握了海螺者有發言權。相信只憑掌握社會契約即可帶來成果。

小豬認為「生命---是科學的」。[12]作為實用主義者,小豬在雷爾夫審理賽門死亡的案件時抱怨道:「你們這樣吵鬧有什麼好處呢?」[13]。即便是在危機關頭,小豬依舊保持生命是科學的觀點,「努力搜索公式」[14]以解釋賽門的死。他認為所謂怪獸對賽門的攻擊是場誤會,論證道賽門毫無理由地溜進來森林,進入了圈中。[14]

小豬努力維持着島上所剩無幾的人類文明(理性)。當傑克的「野人」陣營攻擊雷爾夫的陣營時,小豬斷定他們「想要貝殼」,[15]而事實是他們想要搶奪他的眼鏡來生火。[15]小豬的思維至死都沒有回歸現實,這是因為他的思維依然停留在成人權威世界所給予的態度和律法之中。小豬認為所有人應理所當然地進行分享、友善相處。當雷爾夫和小豬與傑克的「野人」陣營對峙,要求歸還他的眼鏡時,小豬仗義言辭:「那個才是更好的呢? ——有規矩有協定,還是打獵捕殺呢?律法和援助,還是獵殺與毀滅呢?」[16],就好像男孩們會毫無疑問地擁護他的主張一樣。

在2012電影版《小島》(Island)中,角色馬克斯(Max)採用了小豬的形象,演員為羅比·庫倫(Robbie Curran)。[17]

海螺

編輯

海螺(The Conch)第一次被吹響時,孩子們都被聚集,雷爾夫被選舉成為領袖。他們都同意在大會上只有拿着海螺的人才可以說話,以免吵架或是混亂發生。當另一個人想發言時,海螺就應當被傳過去。海螺和雷爾夫一樣,象徵着陣營的民主、文明和秩序。當小豬被殺死時,海螺也摔了個粉碎,[18]標誌着秩序的結束,混亂的開始。最初,海螺被描述為聲音渾厚、色彩斑斕,但隨着故事的發展,它的顏色和島上社會秩序一樣漸漸褪去。

傑克·梅里度

編輯

傑克(Jack Merridew)是失去社會壓制、調和時人性惡的最極端典型。和雷爾夫一樣,傑克是個天生領袖。但和雷爾夫不同,傑克傾向於孩子們更加原始的欲望,依靠他聲樂隊長的身份來證明自己的權威。雖然他的行為在小說起初並不具攪擾性,也不具暴力性,但是隨着時間推移,傑克的獵殺野豬的欲望變得難以克制,以至於長時間在島上獨自遊走,搜索。

傑克在得到第一次殺豬的機會時,他沒有下手,「因為將刀刺入活肉十分罪惡,因為鮮血淋淋難以忍受」。[19] 躊躇之後,傑克為此感到羞愧,他嗜血的本性變得越來越沒有理智,以至於他離棄了狼火(導致男孩們失去了一次得救的機會),跑去打獵。在他蛻變的過程中,傑克往自己的臉上塗抹粘土,在野豬面前遮掩自己的人性,讓其他孩子產生敬畏。傑克的改變使他與雷爾夫的選舉權威產生對立。當傑克離開陣營,帶走絕大多數孩子們,承諾吃肉、玩耍、無拘無束時,傑克與雷爾夫兩者之間產生了明顯的界限。傑克代表了孩子們無理智的天性,而雷爾夫則代表了理智。在傑克的統治下,人類本性中最卑賤的部分被釋放了出來。傑克推動了一次「野人」陣營內訌,虐待了其他的孩子,激化「野人」陣營情緒,殺死賽門。虐待雙胞胎,直到他們被迫屈服。

故事的結尾是傑克帶領孩子們追殺雷爾夫。此時,最後的文明蕩然無存,而雷爾夫之所以逃脫一劫,是因為一個海軍軍官的意外出現,後者對這些英國男孩的野蠻頗感失望。[20]

羅傑

編輯

最初的羅傑不過是個單純的「比較大的小朋友」,在島上快樂玩耍。他和莫里斯一道推倒了三個小孩子做的沙堡。當莫里斯因把沙子踢到小孩子眼睛裏而倍感自責時,羅傑開始向其中的小孩子丟石頭。小說中描述了羅傑故意將石頭投偏,因為文明社會的遺存阻止他傷害小孩子們。[21]之後,當他感知到社會規範全都消失時,羅傑立即專注於他的動物本能。在捕獵過程中,羅傑在野豬還活着的時候將尖尖的棍子直接捅入它的直腸。[22]他向小豬精準地擲出重物,並成為傑克「野人」陣營的劊子手、行刑者。他虐待山姆和埃里克森,強迫他們加入傑克的「野人」陣營。在小說最後追捕雷爾夫場景中,羅傑手持「兩端削尖的棍子,」[23],暗示着他計劃殺死雷爾夫,將他作為祭物獻給「怪獸」。羅傑代表着喜歡傷害別人,並且只能通過社會規範才能得到束縛的人。[24]

賽門

編輯

賽門是一個代表和平、安寧和積極向上的人的重要角色。他在書中常常處於夢幻狀態,容易暈厥和常常幻想,可能因為他的癲癇病所導致的。他與島上的自然和諧相處,並且會因為聽到自然的聲音而感受到它的奇妙之處。他熱愛海島的自然環境,對未來表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度。賽門極度厭惡豬頭,即「蠅王」,後者在幻覺中嘲笑和奚落賽門。這次經歷後,賽門試圖跑出森林來告訴別人的「怪獸」不過是從空中掉下來的已故機師。然而在孩子們「跳舞」時誤殺了他

海軍軍官

編輯

在千鈞一髮之際,皇家海軍軍官出現在瀕死的雷爾夫面前。軍官對這一切倍感震驚,並對男孩社會的墮落與混亂感到失望。他稱自己希望看到不列顛男孩能上演「更好的一齣戲」[25]。突然出現的成年人權威立即將孩子們的野蠻行徑縮減成了一場殘酷的小孩子之間的爭鬥。當軍官問起誰是領袖時,雷爾夫高聲回答:「是我!」[25],而之前還耀武揚威的傑克卻龜縮成了「一個紅頭髮的男孩,頭上戴着一頂已經很破爛的、式樣特別的黑帽子,腰裏繫着一副破碎眼鏡。」[25]在最後的結尾,軍官被孩子們的哭聲弄得不知所措。他轉身去看自己的巡洋艦── 後者象徵着成年人自己所參與的戰爭。

怪獸

編輯

怪獸最初被「比較小的小朋友」們提起時,雷爾夫立即打斷了話題。「比較小的小朋友」們說怪獸來自水邊。然而事實是一架戰鬥機被敵軍擊落,機師的屍體落到了海島上,這都助長了關於怪獸的謠言。機師的降落傘卡在了樹上,如果有風吹來,屍體搖動,好像機師仍舊活着一般。山姆和艾利克在黑暗中發現了機師,相信他就是怪獸。雷爾夫、傑克、羅傑在搜索小島時也在山頭上碰到了它。如此,怪獸這一概念被牢牢地印在了孩子們的腦海里。賽門發現了機師,明白了他只不過是一具掛在樹上的屍體而已。傑克的「野人」陣營將母豬的頭插在棍子上,祭獻給怪獸。這個行為象徵着傑克願意屈服於獸性。

賽門是第一個意識到怪獸不過是男孩們恐懼的翻版。他決定「立即將這個消息告知別人」。[26]與此同時,男孩們舉行盛宴,跳舞慶祝獵豬行動。當他們認為「怪獸踉踉蹌蹌地爬進馬蹄形的圈圈」時[27] 嚇破膽的孩子們「跳到怪獸身上,叫着、打着、咬着、撕着。」[28]孩子們將賽門誤認為是怪獸,將其殺害。當他們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高丁對此的描述是「賽門的屍體輕輕地飄向遼闊的大海」[28],第二天早晨,雷爾夫告訴小豬「那是賽門...這是一場謀殺。」[13]

蒼蠅王

編輯

小說中蒼蠅王得名於傑克砍下的豬頭。傑克將棍子的兩端削尖,一頭插在地上,一頭插上豬頭,作為對「怪獸」的祭品。這個東西從恐懼中誕生,而它原本來自一頭母豬,和善而無辜,如今卻有詭異的笑容,鮮血淋淋、恐怖可憎。在小說末尾雷爾夫被追殺的部分,雷爾夫憤怒地將它猛擊了兩次,導致豬頭破裂落地,怪獸也「六尺相離了」[29]

「蒼蠅王」一詞是基督宗教聖典《聖經》所提及的鬼王別西卜(天主教譯為貝耳則步)名字的意思。

主題與寓意

編輯

書名《蒼蠅王》實際上就是來自於古時迦南教所崇拜的邪神巴力西卜的名字,並且暗指這個「魔鬼」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當中。形象帶有宗教意蘊的角色賽曚曾經指出孩子們所害怕的「怪獸」其實就藏在孩子們內心當中。

蒼蠅王即蒼蠅之王,源自於猶太教聖典《希伯來聖經》,在英文語境中, "蒼蠅王"是糞便和污物之王,因此也是醜惡的同義詞。高汀以此命名是為了獸性戰勝人性的倫理學主題 ; 故事中的孩子害怕並非真實存在的怪獸,但其實怪獸就在人心,是人把樂園變成了屠場[30]

相關項目

編輯

註腳

編輯
  1. ^ Bound books – a set on Flickr.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5). 
  2. ^ "100 most frequently challenged books: 1990–1999".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09. Retrieved 16 August 2009.
  3. ^ Grossman, Lev; Lacayo, Richard (6 October 2005). "ALL-TIME 100 Novels. Lord of the Flies (1955), by William Golding". Time (magazine). ISSN 0040-781X. Retrieved 10 December 2012.
  4. ^ "BBC - The Big Read". BBC. April 2003, Retrieved 18 October 2012
  5. ^ Golding, p. 19.
  6. ^ Golding, pp. 21–22.
  7. ^ Golding, p. 20.
  8. ^ Golding, p. 31.
  9. ^ Golding, p. 37.
  10. ^ Golding, p. 3.
  11. ^ 11.0 11.1 存档副本 (PDF). [2013-05-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23). 
  12. ^ Golding, p. 90.
  13. ^ 13.0 13.1 Golding, p. 172.
  14. ^ 14.0 14.1 Golding, p. 173.
  15. ^ 15.0 15.1 Golding, p. 186.
  16. ^ Golding, p. 200.
  17. ^ "Robbie Curran Heads For The Island". Buried.com. 7 October 2011. Retrieved 14 May 2012.
  18. ^ Golding, p. 200.
  19. ^ Golding, p. 29.
  20. ^ Golding.
  21. ^ Golding,第64–65頁.
  22. ^ Golding,第149頁.
  23. ^ Golding,第211頁.
  24. ^ Kelly, Maureen. "Character Analysis: Roger." CliffsNotes on Lord of the Flies. Web. 8 Mar 2011. 存档副本. [2013年5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15日). 
  25. ^ 25.0 25.1 25.2 Golding, p. 224
  26. ^ Golding, p. 162.
  27. ^ Golding, p. 168.
  28. ^ 28.0 28.1 Golding, p. 169.
  29. ^ Golding, p. 206.
  30. ^ Golding, William. 蒼蠅王. 台北: 高寶國際. 2011: 封底. ISBN 978986185609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