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派
造反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時期以「造反」自我標榜的群眾組織、派系或個人,其一整套思想方法、行為特徵、價值取向與他們的政治實踐相關連。文革期間的造反派運動可分為早期的紅衛兵造反運動以及後期的工人造反運動[1]。1967年初,隨着上海「一月風暴」爆發,造反派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奪權運動」,工人造反派逐漸壯大[2]。此後,造反派與保守派之間,或造反派內部,時常發生武鬥,1967-68年間的大規模武鬥導致中國大陸進入全面內戰[2][3][4]。
起源
編輯1966年6月24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紅衛兵貼出大字報《革命造反精神萬歲》,提出「革命就是造反,毛澤東思想的靈魂就是造反。」7月4日,紅衛兵又貼出大字報《再論革命造反精神萬歲》,並且在最前面引用了毛澤東語錄:「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根據這個道理,於是就反抗,就鬥爭,就干社會主義。」8月1日,毛澤東寫了《給清華附中紅衛兵的一封信》。毛澤東把這封信和《革命造反精神萬歲》、《再論革命造反精神萬歲》兩份大字報作為大會正式文件,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散發。此後,「兩報一刊」全文發表了清華附中紅衛兵的《革命造反精神萬歲》、《再論革命造反精神萬歲》和《三論革命造反精神萬歲》[5]。
分類
編輯雖然「造反有理」的口號是清華大學附中的一批「老紅衛兵」率先提出,但造反派不僅僅包括紅衛兵(以大、中學生為主體),還包括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工人、農民、醫生、教師、機關、幹部、學生甚至包括一部份軍人,其中尤以工人人數為最多[6][7]。造反派與單純的紅衛兵組織不同之處在於,造反派組織的成員不限於青年,而是包括各個年齡層次者。
紅衛兵造反運動以北京為典型,工人造反運動則以上海為典型[1]。造反派組織的負責人常被稱為「勤務員」或「服務員」,來源於《毛澤東語錄》中的「我們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8]
造反派紅衛兵
編輯紅衛兵團體也有類別之分,其中部分為「造反派紅衛兵」(與老紅衛兵、保守派紅衛兵相對),還有學者單獨劃分出「極左派紅衛兵」[6][7][9][10]。許多造反派紅衛兵最初受到歧視和壓制,如被視為調皮搗蛋、不安分守己的害群之馬,被領導運動的黨委或工作組批判、冷落,甚至是被當作「反革命」、「右派」、「假左派、真右派」的學生[9]。
1966年夏,造反派紅衛兵在毛澤東八次接見紅衛兵(以學生等青年為主體)形成氣候,至1966年底造反派組織迅速發展,已在紅衛兵運動中形成壓倒優勢[7][9]。直到1967年1月奪權運動早期,以大、中學生為主體的造反派紅衛兵都是政治行動的中心[6]。但是,在1967年「二月逆流」後,造反派紅衛兵也開始了分裂,分裂為所謂「擁軍派」(溫和傾向)與「反軍派」(激進傾向)[6][7]。
工人造反派
編輯1967年,在奪權、大聯合階段,雖然紅衛兵造反組織仍在舞台上,但文革的主角已經由以產業工人為主體的造反派來充任[1][6]。於1968年夏天起,「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各地,此後以學生為主體的紅衛兵組織迅速沒落,工人階級開始領導文化大革命[11][12]。毛澤東說,「在工人階級內部,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的工人階級內部,更沒有理由一定要分裂成為勢不兩立的兩大派組織」[13]。但在工人造反派組織中,組織成員的品類更加蕪雜,派性更為嚴重,組織的鬆散程度更大,造反動機的功利性更明確──就是要瓦解、摧毀科層制勢力,佔山為王,要取代走資派,成為新的掌權者[1][14]。有相當一部分人順應時代潮流,進入官僚階層、權力體制實現了自己的抱負[1][14]。文革期間的工人造反運動對國民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工人無心生產,許多工廠停工或半停工[1]。
造反派與保守派
編輯造反派與「保皇派」群眾組織(保守派、當權派)相對,雙方時常爆發武鬥[15][16]。此外,在造反派內部,因派性鬥爭,對立兩派經常將對方指為「保皇派」或「保守派」。中央或地方掌握政治權力的機關也曾將某些造反派組織打成「保皇派」或「保守派」。
譬如,在紅衛兵運動中,造反派紅衛兵與保守派紅衛兵(或老紅衛兵)相對,保守派常標榜「根紅苗正」、發起者大多是高幹子女,而造反派紅衛兵最突出的特徵是衝擊黨政領導和批判血統論[6][9][15]。
文革後口語化
編輯- 引申為借指參加這類群眾組織的人、一般成員。「1966年抄家,『造反派』搬走幾件,王家姆媽又變賣幾件。」(陸星兒《同一扇石庫門》,載《文匯》月刊1990年3月號)說話的口氣,在當時是無奈、艷羨,在事後是鄙夷不屑、醜化刻毒。
- 文革後稱文革中參加過這類群眾組織的人,仍然用文革時的稱謂指稱他們。受到清查的「三種人」,主要就是指其中因與林彪、四人幫集團有組織聯繫而造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重的人,有打砸搶劣跡的人。[17][18]
- 比喻義,文革後比喻行為方式、價值觀、性格等方面與造反派相似的人,含貶義。例:小造反派;造反派脾氣。這是一種彈性比較大、卻又偏於嚴重的指控,因為文革在政治上被全面否定,造反派受到嚴厲追究;該詞所包含的歷史追溯、政治判斷內容,會引起個人經歷、情感方面的聯想,乃至過分反應。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李遜. 文化大革命中的工人造反派运动. 搜狐. 共識網. 1994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5) (中文).
- ^ 2.0 2.1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7年. 人民網. [202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3) (中文).
- ^ 李肅. 回首文革(5):武斗─毛泽东导演的内战. 美國之音. 200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中文).
- ^ 許善斌. (2)"文攻武卫". 人民網. 2009-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2) (中文).
- ^ 唐利. (一)奉旨造反. 香港中文大學. [202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2) (中文).
- ^ 6.0 6.1 6.2 6.3 6.4 6.5 陳益南. 全面认识文革中的“红卫兵”. 《華夏文摘》. 200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中文).
- ^ 7.0 7.1 7.2 7.3 王盛輝. 1992年以来“红卫兵”研究述评. 當代中國研究. 2004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中文).
- ^ 大昭. 毛泽东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 人民網. 《人民政協報》. [202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中文).
- ^ 9.0 9.1 9.2 9.3 印紅標. 红卫兵运动的主要流派. 香港中文大學. 《青年研究》. 1997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7) (中文).
- ^ 張躍然. 红卫兵的派系是怎么形成的?. 政見. 2016-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6) (中文).
- ^ 工宣队整红卫兵:看《红楼梦》叹人生如梦是反动. 搜狐. 《南方都市報》.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中文).
- ^ 王友琴. 清华文革“七.二七事件”. 芝加哥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8) (中文).
- ^ 毛主席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时谈话的主要精神的传达. 馬克思主義文庫. [202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8) (中文).
- ^ 14.0 14.1 李遜. 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文革”中上海“工人造反派”及工人阶级的地位. 當代中國研究. 2006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中文).
- ^ 15.0 15.1 陳子明. 简析两种毛派:保皇派与造反派. 《中國人權雙周刊》. [202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中文).
- ^ 秦暉. 对文革的四种判断(2). 搜狐. 2014-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6) (中文).
- ^ 荏苒. 陈云邓小平:清查三种人无关政治以人划线. 多維新聞. 2015-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2) (中文).
- ^ 張曙. 陈云力主清理“三种人”.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2015-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