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堅
郭堅(1887年—1921年),原名振軍,字方剛,陝西省蒲城縣平路廟鄉郭家村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軍事人物。[1]
生平
編輯郭堅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早年,他入同州師範學堂,在校期間支持反清革命,和刀客與哥老會會眾多有往來。清朝宣統三年九月一日(1911年10月22日),陝西新軍發動起義,佔領西安。郭堅與澄城縣人耿直馬上響應起義,佔領了同州,所率軍隊稱「馮翊軍」。不久,清軍進攻起義軍,郭堅率部趕赴旬邑、淳化救援,於淳化通神溝擊敗了陝西巡撫升允的軍隊,保護了起義軍的後方乾縣、禮泉一帶。陝西秦隴復漢軍政府成立後,任命陳樹藩為東路節度使。馮翊軍被陳樹藩收編為巡緝營,郭堅任營長,耿直任連長。[1]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稱帝,郭堅、耿直率200多人佔據了位於澄城縣、白水縣、洛川縣三縣交界處的土基鎮,並且聯合白水縣的曹世英、高峻等部宣佈獨立,號稱護國軍,進攻蒲城。陝西督軍陸建章任命陳樹藩為渭北剿匪總司令,率部截擊該軍。郭堅等人率護國軍進攻陝北,接連攻克同官(今銅川市)、宜君、洛川、麟縣、綏德、清澗、米脂、安邊、定邊等十多個縣。同年,陳樹藩取代陸建章成為陝西督軍後,先後任命郭堅為陝西第一游擊統領、陝西警備軍統領。此後,郭堅率軍平定西路,接連攻克咸陽、禮泉、興平、武功、岐山、扶風、千陽、隴州、鳳翔等十多個縣。民國六年(1917年)夏,張勳復辟,郭堅率部東征討伐張勳。不久,陳樹藩電告山西督軍閻錫山稱郭堅叛變,致使郭堅率軍行至猗氏時被晉軍擊敗,郭堅被迫放棄軍隊逃歸鳳翔。[1]
1918年1月初,郭堅、耿直在戶縣成立靖國軍,討伐陳樹藩,郭堅任總司令,耿直任副司令。靖國軍先後於鳳翔、蒲城、灞橋、同州等地同陳樹藩部作戰。同年3月,陳樹藩親率部隊圍攻靖國軍司令部所在的同州羌白。郭堅率部抵抗三天後,陳樹藩部敗退。郭堅再次圍攻同州,陳樹藩手下的王飛虎團堅守同州,不出城迎擊,陳樹藩所派援軍又趕到同州,郭堅被迫退守羌白。此後陳樹藩部圍困羌白四個多月,郭堅緻信曹世英求援。幾天後,郭堅獲靖國軍左翼軍盧占魁部弓富魁馬兵增援,擊退了陳樹藩部。同年7月,于右任在三原任靖國軍總司令,並改編靖國軍,郭堅被任命為第一路司令,轄五個支隊共五千多人,成為靖國軍各路中實力最雄厚者。廣東軍政府授予郭堅陸軍少將銜。後來,郭堅率部西征,先後攻克乾縣、扶風、武功、岐山、眉縣,所轄部隊增為10個支隊。1918年11月,郭堅率部攻克鳳翔。[1]
靖國軍總指揮井勿幕整頓軍紀,郭堅部因為軍紀最差而多次受到井勿幕勸誡。郭堅部參謀長馬凌甫過去和井勿幕政見不一致,因此事而認為井勿幕在排斥異己,遂同靖國軍中的陳樹藩間諜李棟材合作,於民國七年(1918年)11月21日,在興平縣城15里外的南仁堡殺害了井勿幕。[1]
民國八年(1919年)2月,陳樹藩和援軍分成八路進攻靖國軍。3月9日,郭堅放棄鳳翔向西撤退,後與奉軍師長許蘭洲議和,接受改編為第二支隊,仍然駐紮於鳳翔。1920年6月,直皖戰爭爆發,奉系同直系合作,許蘭洲率部離開陝西,赴河南參加戰鬥。郭堅轉投河南鎮嵩軍領導人劉鎮華。
民國十年(1921年)6月,北京政府任命直系師長閻相文取代陳樹藩任陝西督軍,郭堅於同年8月接受直系改編。[1]因郭堅部軍紀差,民眾紛紛控告。直系閻相文也想除掉郭堅,遂給直系第二十師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下達了殺郭堅的手諭。馮玉祥乃以宴請之名,8月13日於西安西關講武堂將郭堅誘殺,並在新城將郭堅暴屍示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