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遺址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11月8日) |
陶寺遺址是中國山西省襄汾縣一個龍山文化時期,面積至少達56萬平方米的考古遺址,該遺址於20世紀50年代出土,並於2001年確定中期城址,並出土了宮殿、王陵、城牆、貴族墓園與住宅、宗教禮拜場所,以及懷疑是世上最古老的天象臺,及中國最早文字的遺存。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陶寺遺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山西省襄汾縣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新石器時代 |
編號 | 3-192 |
認定時間 | 1988年 |
位置及佈局
編輯陶寺遺址位於中國山西省襄汾縣城東北七公里的陶寺鄉中,分為目前確認了陶寺早期小城址為56萬平方米,年代為公元前2300-前2100年;中期大城址為280萬平方米[1],年代為公元前2100-前2000年,屬於陶寺文化的一個都邑遺址。陶寺文化晚期(公元前2000-1900年),陶寺城址被平毀,淪為普通大型聚落。
考古文化
編輯定年及分期
編輯發掘情況
編輯陶寺遺址最早於20世紀50年代被初步發現,而真正大規模挖掘工作,則開始於70年代。由於希望尋得夏墟遺址,中國開始在三晉地區一帶進行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並於1978年,正式對陶寺地區進行大規模挖掘,並發掘出陶寺城址遺跡,雖然斷定了陶址遺跡分屬於廟底溝二期文化與龍山文化,而非預期中的二里頭文化,但此次挖掘,卻證實了陶寺為最大規模的龍山文化遺址(至少是直至21世紀初期),而且當中出土的城址、墓葬及遺物,更使陶寺遺址的相關研究得以開展,並於21世紀初期能有初步的成果。[2]
第一次挖掘
編輯第二次挖掘
編輯主要發現
編輯堯舜之都
編輯學者認為該遺址可能是堯的都城。證據包括《書經・虞書・堯典》中提到的觀象台,史書中記載的鼉鼓、磬,朱書文字中可能的「堯」字等。[3]
宮殿
編輯宮殿區位於早期小城的中南部,其三面有圍壕,一面緊靠南牆,面積約5萬平方米。[4]
朱書文字
編輯中國文字遺物,最早為見於殷墟之甲骨文,然而由於甲骨文無論在字型構造、句式語法等各方面,均已經非常成熟,若然甲骨文便是漢字之祖,則其發展軌跡不免過於突兀,是故有些學者認為甲骨文之前,可能仍有其他更古老之文字存在,而疑似早期文字遺跡之中,便是陶寺遺址中發現的朱書文字為最早。 考古學家於陶寺遺址晚期的灰坑H3403中,出土一破碎扁壺,而壺上明顯帶有兩個特殊紅色圖案(見本條目附圖),經多位學者分別提出考證後,認為此兩個符號,分別代表「文」字及「堯」字。
對於此二字為何會同時出現於扁壺之上,羅琨於《陶寺陶文考》中,認為「文」字在甲骨文中,是對已故先王的尊稱,及至周代的金文,則引伸出「文德之人」之意,則「文堯」有可能便是陶村文化人對帝堯的之尊稱,若然朱書文字得到確認為文字,則漢字的歷史,便得以上推至距今四千年前以上了[5],而2006年,在IH64區域中,出土了一塊可能是「堯」字一部份的殘破陶片,雖然過於殘破,但於陶器上書寫文字,可能是當時人之風俗,則將來仍有希望能發掘出更多帶有文字的陶片,以破解朱書文字之謎[6]。雖然如此,但是由於朱書文字出土量不多,故亦有學者對這些符號是否文字,提出質疑。
而朱書文字又是如何書寫在扁壺之上的呢?據H3403出土扁壺所見之文字,筆劃之中可見筆鋒,因此可以推測,朱書文字可能是用類似毛筆一類的書寫工具來進行書寫[5],則毛筆之出現,可能大大早於今日的推定。
銅器
編輯陶寺遺址共出土了4件銅器 ,分別為鈴形器(含鉛紅銅,M3296 墓,陶寺晚期小墓)、齒輪形器(砷銅,M11墓,陶寺晚期小墓)、環(紅銅器,中期貴族墓地內 IIT7464層,搗毀中期墓地形成的墓葬五花土堆積層)和口沿殘片(砷銅,宮殿區 IFJT3 的主殿夯土)。 [7]
墓葬
編輯陶寺墓地的墓葬也大致可以分為大型、中型(其中又可以分為3個種類)、小型三大類,每一種類型所佔總數的比例分別是5%、8%、87%,從量比關係看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再從墓擴的大小、有沒有葬 具和隨葬品的數量和質量來看,大型墓葬的墓擴一般長3米,寬2.75米,墓主人均為成年男性,都使用木棺或者木棺加撐,棺底都鋪撒着一層很厚的硃砂。中型墓的墓擴一般長2.50米,寬1.50米,墓主人大多是年輕的女性,個別的為男性,葬具為木棺,女性的多是彩繪的木棺。小型墓葬的墓擴一般長1.50米—1.70米,寬0.50米左右,沒有任何葬具。
大型墓葬的隨葬品十分豐富,數量一般100多件,最多的達187件。中型墓葬的隨葬品數量一般20多件。小型墓葬一般沒有任何隨葬品。大型墓葬隨葬品的種類有陶土鼓、彩繪的木質案板、沮、倉、盤、豆、匣,還有成套的彩繪陶器、石斧、石鋅、石鏈以及形體大、製作精美的石錢和玉絨。其中有5座大型墓葬中還隨葬了龍盤、鼉鼓和特別巨大的石磐。中型墓葬的隨葬品與性別有密切的關係,年輕女性隨葬的以日用品和裝飾品為主,成年男性以日用品和生產工具為主。小型墓葬即使有1—2件,也是破舊的陶器或石器。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墓主人是年輕女性的中型墓葬,幾乎毫無例外地分佈在大型或者特大型墓葬的兩側,說明這些年輕女性的身份是墓主人的妾,大型墓葬的主人在佔領巨額社會財富的同時,也享有更多更年輕的女性。不言而喻,陶寺墓地所表現的等級制度是嚴格的,每個人所擁有財富的數量懸殊是驚人的,幾類墓葬顯然已經體現了一種典型的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8]
中期王級大墓 IIM22
編輯豎穴上坑墓,平面形狀呈圓角長方形,墓壙口長5米,寬3.65米,底長5.2米,深約7米,墓向東南,墓壁陡直。[4]
中期王級大墓 IIM22 出土漆杆"圭尺"
編輯中期王墓IIM22 的頭端墓室東南角,出土一件漆木杆 IIM22:43,復原長度為180厘米。推測該漆杆為圭表日影測量儀器系統中的圭尺,時代為陶寺文化中期(前2100-前2000年)。[9]
古「觀象臺」
編輯陶寺古觀象台於2003年發現,距今約4700年。考古學家在陶寺遺址南牆中部的外側發掘出半圓形的基座,可能是用於天象觀測的平台。這個構造包括直徑約為60米的半圓形道路和半圓形夯土平台,平台的直徑42米,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連道路的總面積約為1740平方米,重建後可以看出是有三道夯土的祭壇。
祭壇上有13根夯土柱的痕跡,呈半圓形排列,半徑10.5米,弧長19.5米。站在祭壇的中心,朝向東方可以透過復建後的柱子間縫隙觀看到崇山(Chongfen Mountain)[11]。
原址復原模型證實從第二個狹縫看到日出為冬至日,第12個狹縫看到日出為夏至日,第7個狹縫看到日出為春分、秋分。可通過柱間狹縫觀測日出判斷節氣,證實了《尚書・虞書・堯典》上所說的「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陶村節氣
編輯其他出土文物
編輯註釋及參考資料
編輯- ^ 「考古中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年成果展」——陶寺遺址:中國早期國家的第一輪朝陽
- ^ 《先秦三晉區域文化研究》119-125。
- ^ 中央電視台紀錄片《堯舜之都》
- ^ 4.0 4.1 王曉毅. 《古城·宫殿·大墓·观象台 - 唐尧帝都考古新进展 》. 《文物世界》. 2004, (第三期): 43-47.
- ^ 5.0 5.1 陶寺遺址出土4000年前扁壺朱書文字成功破譯
- ^ 2006年度陶址遺址宮殿區考古調查發掘出土重要遺存求解
- ^ 高江濤,何努. 《陶寺遗址出土铜器初探》. 《南方文物》. 2014-01.
- ^ 李昶.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中型墓葬的出现》.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2.
- ^ 何駑.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ⅡM22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09, (第三期): 261-276.
- ^ David Pankenier, et. al (2008), The Xiangfen, Taosi site: A Chinese Neolithic 'observato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rchaeologica Baltica 10
- ^ He Nu, Wu Jiabi (2005), Astronomical date of the "observatory" at Taosi 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A C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