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原善
韓原善 (1584年—1628年),字繼之,別號鵬南,直隸廣平府東勝左衛軍籍山西趙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父韓應箕,字希皋,御史韓應庚次弟也[1]。
韓原善 | |
---|---|
大明山東按察司僉事 | |
籍貫 | 直隸東勝左衛軍籍山西趙城縣 |
出生 | 甲申九月十七日 |
逝世 | 崇禎元年 |
配偶 | 娶李氏,継娶宋氏 |
出身 | |
|
生平
編輯盧龍縣學生,萬曆三十四年丙午科順天鄉試第九十七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成進士,歷任青浦[2]、長洲縣令[3],以治績最,行取戶部主事。丁父憂歸,服闋,補兵部主事,四十七年四月,升遼東開原道僉事,遼東經略熊廷弼以開原、鐵嶺失陷,令韓原善駐紮瀋陽[4],原善不敢行,天啟二年正月,坐是被劾,令致仕歸[5]。崇禎元年卒。
家族
編輯曾祖韓誠。祖父韓廷義,累封監察御史。伯父韓應庚,官御史。父韓應箕,字希皋,舉人、貢士。母宋氏。具慶下。兄原道、原性。弟原德。
《永平府志》:宋氏,僉憲韓原善繼妻,封孺人,賦性貞靜,年三十而寡,力持家政,遇前子廣業[6]慈愛,竭力以佐,膏火卒成名士。次弘業己出也。甫數歲夫亡,教之獨嚴,後為縣令。
引用
編輯- ^ 康熙十九年《盧龍縣誌·韓原善傳》記載:「韓原善,字繼之,別號鵬南。父應箕,字希皋,御史之次弟也。負文武才,兼精騎射,倜儻尚誼,有古劍客風,嘗出兩嬰孺於劇盜手。凡疎族貧,交待以舉火者恆數十人,有負債,貧者焚券不復索。構宗祠,修世墓,繕義塾,動費不貲,無幾微吝色。以明經入對大廷,念陪次暮年直推遜之。後膺貢,竟不仕。原善生而穎悟,沉酣經史,旁及青鳥、黃石、《奇門遁甲》諸書,靡不研究,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登萬曆丁未(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授青浦知縣。吳淞久塞,震澤、淀湖之水合流東下,民苦昏墊,為請賑請蠲請平糶請設粥糜,不遺餘力,而躬行給散,卒事無嘩者。它如裁公正,均荒絕,開津貼,蘇塘夫,清漕兌,無不懇惻周至,邑人尸祝之。調繁⑴長洲,為吳郡首邑,賦役甲天下,又當水陸之沖,治之獨遊刃有餘。縣田一百二十三萬三千畝,自創立官甲,政在鄉紳,詭計花分,民戶坐困。巡撫徐公請均之,原善身任勞怨,按畝科差,增役田三萬一千四百七十頃。精於造士,是歲中鄉闈者十人。五年,考最,以廉治窩訪,觸要人忌,僅遷戶部郎。在縣時,父嘗斥產貽之佐廉。及轉戶曹,父益喜,為能不瘠民以媚當道也。旋丁外艱,服闋,補兵部。東事方棘,以不次推開元[原]兵備,拜命,疏陳:『元氣當調,人心當固,軍屬當優,瘡痍當撫,款○當聯,城障當繕,錢穀當核,偵探當明。』又言召募有『六難』、有『四易』。疏入,上遂俞發帑金七萬四千抵關門,五十日募官兵一千六百餘名,馬六百五十餘騎。甫出關,而開元[原]報陷,乃兼程趨至廣寧。先是全遼軍需仰給海運,萊、津歲運二十萬卸三犋牛地,距遼六百餘里,水陸煩費。原善冒雪行至海上,經畫以登萊、海蓋兩道,累年會議不決者,定泊蓋套,歲節費數千金,不匝月而完糧二十二萬。其它論守御事宜,率格不行。丁母艱歸,累薦不起,卒。原善生平孝友,性豪爽,有遠略,周人之急,有如其身。所著詩文八卷,奏疏二卷,尺牘四卷,《六壬指掌》二卷。仲兄原性,廩生,有學行,性喜獎拔,千里之內負笈從游者甚眾。庚午守榛子鎮,遇變不屈死。長兄原道、弟原德,並以文學稱,早世[逝]。子廣業、弘業,見《科貢》、《藝文》。」
- ^ 乾隆五十三年《青浦縣誌》記載:「韓原善,字繼之,號鵬南,直隸盧龍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三十六年蒞青浦。持躬莊慎,盛暑退食必衣冠。邑以水為患,是歲潦益劇,原善齋宿露禱,徒步風雨泥淖中,旋請賑、請蠲、請平糶、請設糜粥,且曰:『救荒如救兵,非特用威難,用恩亦難也。』其散粟也,親入鄉,令民坐田塍間,隨舟散給之。民入城,令列坐城上,隨人唱給之。設粥入局,躬親爨汲,嘗旨否,撤局之日,復散錢以助耕者,饑民皆蒙實惠。又除博徒及訟師,擒無賴惡少年,立斃之,曰:『除盜之本在是也。』漕卒橫者請於上官,械常平倉前,漕減耗過半。」
- ^ 乾隆十八年《長洲縣誌》記載:「韓原善,字繼之,盧龍人。萬曆丁未進士,除青浦令,萬曆三十八年以才調繁長洲。持躬莊慎,盛暑退食,必衣冠以處。文牒必手自裁決,聽訟執法不搖,雖津要不能幹,然與士民相見,則春風穆如,幾不知為長吏也。初,役法繁苛,率詭寄花分,役貧而漏富,力請均役,民累以蘇。」
- ^ 《明神宗實錄》:萬曆四十七年四月乙卯,降新任開原道副使薛國用二級,其缺即以兵部主事韓原善升補。丙戌,經略遼東熊廷弼以開(原)鐵(嶺)失陷,令開原道僉事韓原善駐劄瀋陽,以便責成。得旨:韓原善即赴瀋陽,督同諸將共圖戰守。
- ^ 《明憙宗實錄》:天啟二年正月,南京吏科給事中姜習孔等十三道御史郭一鶚等以大計糾劾原任山東濟南道右布政使吳愈、雲南按察司副使趙性粹、四川按察司副使徐久德、袁汝萃、原任貴州布政使司右參政朱化孚、河南布政使司右參議吳暉、原任陝西潼關兵備道副使孫大壯、原任江西按察司副使盛萬年、原任廣東嶺南道副使洪纖若、山東督糧道右參議李萬化、原任河南右參政周泰峙、貴州辰沅道副使武圖功、江西嶺北道按察司僉事梅國樓、原任遼東開原道僉事韓原善、兩淮運使孫毓英、長蘆運使張雲翼、福建運使譚煒及鳳陽府知府李枝秀、雲南大理府知府薛承教、原任歸德府知府高鏘、原任柳州府知府梅綿祚、原任馬湖府知府趙乾清、福建興化府知府張南翀、慶陽府知府阮自華、松江府知府陶鴻儒、夔州府知府宋名世、原任漢陽府知府張綸音、河南南陽府知府顏容暄、原任南昌府知府徐逢聘、溫州府知府李聞詩等,疏下部院。吏部會都察院考察天下諸司官員,吳愈、盛萬年、趙性粹、徐久德、韓原善、譚煒及山西參政王建屏、貴州副使趙乾清、山東副使張銓、徐應元、湖廣副使張綸音、山東僉事韓原善俱不謹;張雲翼及兩淮鹽法道按察使袁世振、四川副使徐逢聘俱貪;朱化孚、周泰峙、武圖功、吳暉、孫毓英及江西按察使沈朝燁、貴州參政熊鳴岐、湖廣副使謝渭、黃景星、山西參議徐如翰、山東運使歐陽燦俱浮躁;李萬化、洪纖若、孫大壯及山西右布政使金應鳳、福建按察使朱彩、陝西按察使張崇禮、浙江參政王世德、山西參政梁應澤、貴州參政門逵、四川副使繩愆、雲南副使楊紹中、廣西副使黃元勛、陝西參議張士俊俱不及;袁汝萃、梅國樓俱老疾;並府州縣雜職等員分別考察,奉旨褫職、閒住、致仕、降調各有差。
- ^ 光緒十六年《上虞縣誌》記載:「韓廣業,字子有,一字桃平。先世盧龍人。隨父鵬南宦遊。父歿,盡挾其小琅環書屋所儲數萬卷渡江而南,奇陳元暎詩文,渡曹娥江訪之,遇於逆旅,偕之虞,家焉。子玉儉,字豐谷,克承家學,尤工詩,授徒講學,以詩名當時。孫雲,字漢倬,登康熙丁酉(五十六年,1717年)鄉薦,工詞翰,著作甚伙。」
參考文獻
編輯- 《盧龍縣志》
- 《永平府志》
- 陳仁錫《永平鵬南韓大夫墓表》
官銜 | ||
---|---|---|
前任: 祁承㸁 |
明朝長洲縣知縣 萬曆年間 |
繼任: 胡士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