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伯
馬會伯(?—1736年),字樂聞,寧夏人(寧夏府,今銀川),清朝將領。康熙三十九年武狀元。雍正七年十一月升任兵部尚書,次年因貽誤之罪被革職。
馬家是寧夏府(今銀川)武將世家,馬會伯的曾祖父馬世龍是明朝崇禎年間武將,為崇禎年間明朝兵部尚書孫承宗的得力助手,曾任山海關總兵和九邊之一的寧夏總兵,多次和後金以及蒙古軍隊交戰,賜尚方寶劍,累升太子少保銜,死後追贈太子太傅。馬會伯的兄弟也都從軍行務,康熙、雍正兩朝,馬家四兄弟一門三進士、四總兵。他的胞兄馬際伯參與了平定吳三桂、征討噶爾丹的大小戰役,後升任四川總督;胞弟馬見伯,是康熙三十年武進士,因軍功升山西太原總兵、陝西固原提督,以儒將聞名,深得康熙賞識,康熙五十九年,隨貝勒延信率兵定西藏,多次獻計破敵,在班師途中死於四川打箭爐;胞弟馬覿伯是康熙四十二年武進士,授予御前三等侍衛,累升至大同總兵。
康熙三十九年十月,馬會伯於武舉鄉試高中,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一甲一名武進士,為當年武狀元,授頭等侍衛(御前一等侍衛,正三品)。康熙四十五年,授直隸昌平參將。康熙五十年(1711年)調湖南衡州協副將;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調任雲南督標中軍中營副將。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升為雲南永北鎮總兵,統管一鎮軍務。
康熙五十六年(1717),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侵入西藏,殺害拉藏汗,推翻了和碩特貴族在西藏的統治,占踞西藏,並對清政府構成了威脅。康熙五十七年(1719年),清廷決定進軍西藏,驅逐準噶爾部,史稱驅準保藏,雙方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戰爭。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隨將軍法喇、噶爾弼率綠營兵從四川打箭爐方向進軍西藏,同年八月,隨軍入駐拉薩,準噶爾部敗走,因軍功升至左都督。雍正元年(1723年),入朝,雍正帝說他「有儒將風」,並賜貂冠、孔雀翎。雍正三年,升任正二品貴州提督,平定苗族叛亂。雍正四年(1726年),初調甘肅,途中改授四川巡撫,確認按察使程如絲勾結商賈、中飽私囊的罪名,並主持四川「清丈」土地事務。後又任湖北巡撫。雍正七年,官至兵部尚書,仍督兵需,並領肅州總兵,雍正八年被革職,但仍保留正二品總兵職位。乾隆元年(1736年),卒。《清史稿》有傳。[1]
註釋
編輯- ^ 《清史稿·卷二九九》:馬會伯,陝西寧夏人。康熙三十九年一甲一名武進士,授頭等侍衛。四十五年,授直隸昌平參將,累遷雲南永北總兵。五十九年,師入西藏,命會伯與總兵趙坤率綠旗兵會都統法喇從征。西藏定,敘功,加左都督。雍正元年,入覲,世宗書榜賚焉,曰「有儒將風」,並賜貂冠、孔雀翎。其從弟覿伯,以山西大同總兵率師駐山丹衛,命會伯代鎮,賜白金五百。二年,還鎮永北。
三年,擢貴州提督,疏言:「貴州土瘠兵貧,臣捐穀千石,所屬四營將備捐千石,貯以濟兵。來歲續捐增貯。」上善之。初,廣順屬長寨仲苗最悍,總督高其倬奏移兵設汛。是歲,建營房,仲苗出阻。會伯會總兵石禮哈率兵捕治,得其酋阿革、阿紀及川販為主謀者李奇,悉誅之,餘眾詣軍前聽命。會伯復赴宗角、者貢、谷隆關、羊城諸地督建營房,得旨嘉獎。
四年,調甘肅,未至,又調署四川,旋授四川巡撫。五年,疏劾按察使程如絲營私網利,遣侍郎黃炳按鞫得實,論罪如律。會伯疏言:「四川巡撫舊有稅規耗銀三萬九千有奇,令併入正項。富順鹽規一萬有奇,令改增引課。仍留丁糧、鹽、茶耗規等一萬七千有奇,為巡撫養廉及犒賞之用。」報聞。又疏請清察隱糧,爭控田地,按名丈量。四川清丈自此起。
調湖北,疏請整飭庶獄,重校刻洗冤錄,頒發州縣,議如所請。七年,命往肅州督西路軍需,並權肅州總兵。上諭之曰:「此任朕屢經斟酌,用滿員,恐與岳鍾琪掣肘;用文吏,則能諳軍機實心任事者甚少。委託於汝,慎毋負任用!」尋擢兵部尚書,仍督兵需,並領肅州總兵如故。八年,上責會伯貽誤,奪職,仍署總兵效力。乾隆元年,卒。
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書目
編輯- 《清史稿》卷二九九
前任: 路振揚 |
兵部尚書 任職期間:1728年12月25日-1719年8月9日 |
繼任: 唐執玉 |